吃出“心”健康

所謂“民以食為天”,“吃”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健康的吃”則潛藏著心血管危機。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與飲食不均衡有密切關係,如飲食過於油膩導致血脂升高,維生素不全面導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逐漸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損傷,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大大增加。

那麼,如何調配營養均衡能吃出心臟健康?

豆類富含葉酸和維生素,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輔助保護血管。每天將50g豆類代替部分主食,能顯著降低血壓、控制餐後血糖,調節三高,降低壞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

燕麥紅豆三寶粥的製作方法:準備糙米、燕麥、紅豆各100g;完全浸泡洗淨的紅豆,在冰箱裡泡一夜,取出後連同浸泡紅豆的水一起倒入鍋中;將燕麥放入冰箱浸泡一夜,連水加入鍋中,再放入洗過的糙米;將水量補充到1200毫升,煮到粘稠狀就可以了;食用前,撒上少許炒香的熟芝麻和葡萄乾即可。可以每天食用。

臨床上血脂升高,最主要的是強調壞膽固醇,它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第一個最大的元兇,但甘油三酯是助紂為虐的幫兇。甘油三酯漂浮在血管中,很容易促進形成新的動脈粥樣硬化。

絕大多數植物油、動物油都是三酰甘油,進入人體後即為甘油三酯,和身上的肥肉是同一類化合物!吃多了都有升高甘油三酯的風險。饅頭等精白澱粉類食物,在餐後血糖升高時,都會有機合成甘油三酯。營養學家做了試驗,在血糖升得高時,甘油三酯也會升高,損傷心血管,特別是肚子比較大的人,血糖控制能力差,餐後血脂的升高更為明顯。特別酥的食物一般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很多中老年人喜歡購買高纖維無糖餅乾等食物,雖然口感不錯,也沒有糖,但是油很多,隱藏了大量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亞麻籽油是一種特殊的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用油”,有“液體黃金”之稱,且不宜高溫烹調。國際醫學界、營養學界公認亞麻籽油有預防心腦血管病、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

其Ω-3含量高達56%以上,能降低25%的高膽固醇及65%的三酸甘油脂,並將多餘的壞膽固醇排出體外,從根本上預防血管病變;

其α-亞麻酸含量高達40%。每天攝入1.2g以上,能消除多餘膽固醇,降低血脂;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心臟負荷;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的形成,預防心血管疾病;又能增強飽腹感,輔助減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吃25-30g油。選油壺時,儘量選用油壺嘴細,壺身有刻度的油壺,以控制倒油量。同時,也可以更換烹調方法,如:蒸煮+涼拌+炒菜。

苜蓿又名草頭、金花菜,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又富含苜蓿皂甙,可以輔助調節血脂。它的嫩尖可以吃,是江浙地區春季必吃的食材,但有個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方法,就是自己種。先用清水浸泡種子4個小時,在花盆裡鋪好泥土,用少許水浸溼土壤;用手劃出種植的位置,均勻撒上種子,覆蓋淺淺的一層細土;土壤乾燥時,適當澆水,兩週左右的時間,苜蓿菜就長高了。

雞蛋不僅營養豐富,還富含卵磷脂,輔助調節血脂,其蛋黃又含有葉黃素、玉米黃素,也能輔助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每天吃一個煮雞蛋,可以輔助調節血脂。人體實驗證明,一天吃3個全雞蛋,並不會增加壞膽固醇,也不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般煮3分鐘,燜2分鐘即可。雞蛋以蛋黃成固體,沒有流湯,也沒有出現硫化物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