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小瀋陽的《猛蟲過江》或許正在為國產喜劇做出新的示範:如何在口碑撲街的情況下,依然成為賣座片。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這部小瀋陽自導自演的東北喜劇票房確實不錯,上映四天,累計票房突破8000千萬,再努把力就能破億,相比郭德綱春節檔集合數十位明星才票房破億的《祖宗十九代》,小瀋陽僅僅用了自己、劉燁和大潘等,加上金士傑、熱狗、高捷、九孔、陳漢典、納豆等臺灣演員構成的非頂級陣容,在端午節這樣一個非黃金檔期,就輕鬆收入了與郭德綱同等級的票房。

在口碑上,則是刷出了2018年國產喜劇的新低:豆瓣3.2分,貓眼倒是有8.1分。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對於這部電影,我倒是不覺得拍得有多麼糟糕,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平庸,作為一個新導演,小瀋陽並沒有表現出令人驚豔的導演天才,電影不僅顯得有些混亂,而且還很不好笑。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它和絕大多數在國產喜劇流水線上被製作出來的喜劇一樣,擁有鬧劇般的故事,以及不難預測的套路,服務於特定觀眾。唯一不同的是,它比大多數同類影片更加賣座。

於是兩個問題就冒了出來:一是電影拍成這個樣子,為什麼票房還這麼好?二是為什麼票房這麼好,我卻依然要說這是個壞榜樣?

首次自導自演喜劇的小瀋陽,是不是對東北喜劇有什麼誤解?

對我來說,這是今年以來最糟糕的華語喜劇之一,除非你是對東北喜劇情有獨鍾,否則恐怕很難從這部電影當中,找到多少笑點。

劇情上,倒是不乏小瀋陽的喜劇野心,就是把一群東北大老爺們,通過繼承爺爺遺產這個戲劇化事件,放到臺灣黑幫這樣一個具有高反差的環境中,然後就可以大玩反差喜劇梗了。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只可惜,有了這個不錯的喜劇構思,劇情卻非常無趣套路,非常像是《古惑仔6之勝者為王》的故事改編,尤其是金士傑,幾乎就是重複了自己在《古惑仔6之勝者為王》中的隱藏反派角色,但為什麼要致敬一部這麼不經典的港產江湖片呢?我也是不懂。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套路的劇情也就忍了,只是這笑料設置也太隨意一些。小瀋陽的構思,大概是將一個小人物捲入大事件,通過反差、誤會、錯摸去製造笑果。

但正如我們看到的,雖然將東北人放到了臺灣地界,但身為導演的小瀋陽卻沒有利用人與環境的反差製造出有趣的喜劇效果,只是在一味表現穿著一身貂出現在亞熱帶雨林氣候臺灣的東北人的奇異行為,但這樣的喜劇處理,也未免太隨意,太簡單了。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說白了,就是全程尬笑。

尬笑也就算了,《猛蟲過江》真正的問題,還是喜劇畫風有點奇怪。我對潘斌龍沒有任何惡意,甚至認為這是個不錯的喜劇演員,可是影片中他頂著一頭橘紅色的頭髮,上演10分鐘痔瘡笑料的畫風實在是太詭異了,也很容易讓像我這樣對這類喜劇梗接受度沒這麼強的觀眾,對這種硬搞笑心生反感。

更讓人心疼的還有金士傑、高捷這樣的老演員,在這麼一部劇情任性,閩南語東北腔任性,笑點也很任性的電影裡,也變成了一種尷尬的存在。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包括小瀋陽對角色的塑造,也沒能帶來太多的新意和亮點,甚至還有種開了外掛的神奇感。作為一個從東北過來臺灣繼承爺爺黑幫集團的人物,小瀋陽在片中從一個小人物突然躍至黑社會最高領導,不但沒有任何手足無措和格格不入,反倒從頭到尾遊刃有餘有模有樣,問題是當主角成為超越一切的神一般的存在,角色的成長性又該如何表現呢?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全片唯一看著比較正常的角色,還是宋芸樺飾演的角色,甚至這部戲,還讓我get到了她的顏。

但她的演出基本是獨立於影片之外的,也就是完全沒有融入影片的氣質,但正因為沒有融入,反而能夠在這場演技集體坍塌中倖免遇難,這也是一種黑色幽默了。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到最後,小瀋陽在這部喜劇裡面融合了東北美景、臺灣槍戰、飆車、懸疑、勵志甚至超現實等各種元素,但整部電影卻唯獨缺少一個足夠紮實,能夠實現昇華的主題。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很多人匆匆走個過場,演員之間少有化學反應,如此以來,角色的命運,就很難觸動到觀眾,人們也很難真正喜歡上或者去在乎這些角色。

更大的問題是,東北喜劇,難道真的就只是東北黑幫財大氣粗包場洗浴中心刷牙扯犢子?這個問題,《猛蟲過江》肯定是無法回答了。

豆瓣3.2的喜劇依然被觀眾追捧,只能說明市場喜劇剛需有多強烈

但為什麼這麼一部口碑不甚成功的喜劇,卻還是吸引了相當多的觀眾呢?

一個原因是,經過多年的積累,東北喜劇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和受眾。必須有東北腔,有貂,有傻氣角色,有動作線、有美女、有一系列錯摸的橋段。

這張“清單”既給創作者提供了一套現成的故事和人物框架,同時也讓觀眾樂於接受這種熟悉的模式。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而即使拍來的喜劇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故事粗糙、鬆散,你能夠隱隱感覺到導演布了一個很大的局,但許多細節卻經不起推敲,喜劇橋段設置也異常隨意,甚至出現了小瀋陽與大潘對戲時笑場的情況,最後影片還以一種匪夷所思的大團圓結局草草收場,觀眾依然笑著為影片買單。

這樣一個輕鬆過億的票房成績,與其說是小瀋陽的導演技巧有多厲害,不如說是證明了觀眾對喜劇的需求有多強烈。

尤其是從今年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2》開始,觀眾幾乎就沒在大熒幕上看到好的國產喜劇,這種巨大的喜劇消費潛能,肯定要在市場上得到釋放,而《猛蟲過江》恰好出現在了這個恰當的檔期。

就算票房破億,這部尬笑喜劇依然是個壞榜樣

能說小瀋陽就是來圈錢的嗎?我覺得不能這麼說。因為小瀋陽一直以來對待喜劇的態度,並不輕浮。

就算是口碑失敗,這部《猛蟲過江》實際上依然是一部有野心的喜劇。就像陳思誠一出手就將喜劇拍到泰國一樣,小瀋陽也做出了一次將東北喜劇拍到臺灣去的喜劇探索。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但這也正是這部喜劇被拍得如此尷尬的原因。

格局越大,需要平衡的因素也就越多——取景地,多地演員,地域考量,多條故事線。導演要駕馭自如,需要相當的把控力,而小瀋陽在還沒有達到如此掌控力的情況下,就充滿吃成了個胖子。結果類型元素堆得越滿,喜劇效果就越是出不來,故事越混亂。

典型的例子便是劉燁這條故事線,甚至小瀋陽自己可能都在懷疑這條故事線的價值,所以讓片尾的小弟說出“我們千里迢迢跑這麼遠是為了什麼”,劉樺則自帶吐槽的說“就為了送把刀”。作為一部喜劇電影,一切包袱笑料都應該是為故事主線和塑造人物服務的,但劉燁這條線卻完全遊離在主線之外,這就變成了觀眾眼中的“無效劇情”。

電影的另一個困境是劇場喜劇與影院之間的距離。我們慣於把東北小品、二人轉、影視作品都歸類到“東北喜劇”這一範疇中,但其實彼此差別很大。

開心麻花喜劇的成功,正是完成了從劇場喜劇到喜劇電影這種喜劇形式的轉化,而《猛蟲過江》中有不少二人轉感過強的段落,這多少會讓不少觀眾覺得不適應,也是北方觀眾和南方觀眾對影片評價迥異的原因之一。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但如何把東北舞臺喜劇改成真正優秀的電影,無論小瀋陽還是他的師傅,他們的探索都剛開始而已。而《猛蟲過江》這樣的題材,確實有些超出小瀋陽的控制範圍了。他還沒能力駕馭這種多元素混雜的喜劇大片,最終,只能搞出這種差口氣的喜劇作品。

但最可怕的是,國產喜劇似乎正在形成某種賣座模式,從郭德綱、馮鞏到小瀋陽,都在試圖以這種類型元素混搭+多明星客串的喜劇模式,去爭取最大數量的觀眾,而從效果上看,這些影片也都達到了億元左右的票房,看上去商業成績還不錯,但實際上是將國產喜劇人和國產喜劇的信用一次次透支。

在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只有能夠滿足當觀眾對於電影品質要求的喜劇,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成為爆款,但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像《猛蟲過江》這樣的電影依然可以活得不錯,這其實是對行業錯誤的暗示。

以票房論,《猛蟲過江》在好萊塢《侏羅紀世界2》的票房擠壓下,還能4天砍下近億票房實屬不易。不過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項目,卻是一部失敗的喜劇。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而一旦市場相信只要有眼熟的喜劇明星、一個適時的檔期和足夠的宣傳點,劇本是否紮實、導演有沒有能力駕馭這個題材根本不重要。那麼對照這個模型,就會出現更多這類有“賣相”沒口碑的賣座喜劇,而當觀眾高漲的觀影熱情一次次浪費在這些連故事都講不順的喜劇上,這種對國產喜劇的信任透支,最終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這就是為什麼當影片高潮部分響起《天下第一等》,我依然無法燃起來的原因:這是一種硬堆出來的高潮感。

而這種惡性循環在於:如果豆瓣3.2的喜劇可以賣出高票房,為什麼還要努力打造高口碑喜劇?

對不起,小瀋陽這部3.2分賣座喜劇我笑不出來!

如果猛蟲就能過得了江,還有誰會想著變成猛龍再過江?

要知道,觀眾喜劇觀影剛需製造的票房成功,並不會自動把蟲,變成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