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在被日剧每季“催婚”、“催育”神剧轰炸的日本人可以庆幸喘息的是,现在韩剧也紧跟步伐,正面开始轰炸那些想“不婚”、“独居”的韩国年轻人,而且切入点鲜明 – “大龄独居女青年”。

据中国历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一人户”家庭数量明显上升,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而更是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是14.6%;而全国“一人户”占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户里竟然就有一个一人户。人口迁徙,跨城工作,多代家庭减少,城市化发展等都成为独居人数翻倍的原因。

当然,所以的数据都表示,“一人户”的基数中,7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渐渐成为城市“一人户”的主力军。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曾在《单身社会》中这样写道:

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而本期推荐的韩剧《上门丈夫吴作斗 데릴남편 오작두》(2018),其中白浩民导演的意图很直白,就是想通过剧情引起韩国“不婚主义”者的共鸣。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韩胜珠,35岁,什么都不缺的单身女青年,知名PD,正处在事业的上升阶段,信奉“和工作结婚,金钱就是老公和小孩”。因为策划传统伽倻琴纪录片而与男主吴作斗相遇,命运之轮就悄然在两人之间转动起来。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先是因为网上分享住宿让前来旅游住宿的女人被杀害,可当警察的深入调查,才发现罪犯的最终目标其实是她,而那被杀害的女人只是“被误当作了自己”。深夜,站在依“保护犯罪现场”为名封闭的家门前,被猝不及防窜出的蒙面男人施暴。虽然最终被凑巧而来的吴作斗相救,可是韩胜珠却因此患上了“恐慌症”。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因为恐惧而不敢回家、不敢一个人睡觉,因为“发生杀人事件,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钱买下的房子将可能被低价甩卖”。更是回想着孤独逝去的姑姑,她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 找一名上门丈夫,给他所需要的金钱,而自己得到想要的安全感。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吴赫,以吴作斗之名隐姓埋名着,作为伽倻琴名人吴金福的孙子,不知何种缘由隐居山林15年。无意间和女主韩胜珠产生了交集,当得知自己隐居的山地的主人是韩胜珠,为避免被女主弟弟开发土地将自己赶走,而有求于女主,并声称“只要能让自己留在那里,他什么都能答应她”。而正因恐惧无助的韩胜珠,在曾相救过自己的吴作斗身上看到了希望,那个萌生“

找一名上门丈夫”的希望。

虽然有自己喜欢的人,可却因为爷爷的被害,独自躲避Eric赵的寻找而隐居的他,为避免再次被人找到,只得答应了韩胜珠的提议,成为女主的上门丈夫。

而剧中提到的伽倻琴,亦称朝鲜筝,是朝鲜民族的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朝鲜半岛和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伽倻琴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伽倻琴到新罗以后得到发展,成为新罗大乐,为以后的宫廷乐奠定了巩固地位。到了八世纪左右(或更早些时间),伽倻琴从新罗国传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至今还收藏着三台伽倻琴(即新罗琴)。因为,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

到十九世纪末,伽倻琴音乐出现了高峰,这是伽倻琴艺术的转折时期。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流传的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调伽倻琴,流传至今。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重男轻女的观念稍有改善的当代,社会却开始隐性的对单身女性存在“柔性的偏见”。更是有数据显示,对于“独居人群”的犯罪记录中,“独居老人”和“独居女性”占受害群体中的绝大部分。

《上门丈夫吴作斗》:如果我不是单身,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

虽然剧中有些抹黑“中国制造”,但是其题材的社会性还是值得关注的,如“由结婚到恋爱的相亲式逆行爱情”,以及抨击社会对女性,尤其是单身女性的偏见,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独居人士”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