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曹操运兵道,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亦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古代地道战术的总汇。

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

目前已发现八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

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故称"曹操运兵道"。

唐宋时期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运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发现。

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全市群众广泛参与挖地下防空洞,先后在老城区人民东、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条街道(原四门大街)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下道,已查明近8千米长。

运兵道内有障碍墙、绊脚板、陷阱等陷敌设施,还有猫耳洞、掩体、传话孔、灯龛、通气孔等附属设施,深深体现了曹操的谋略。

《三国志》记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取得胜利,如官渡之战,"绍射营中,矢如雨下……"曹操"起土山地道",又如攻邺城,"为土山地道",可见地道战在曹操指挥的多次战役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曹操运兵道在地下蜿蜒延伸,似无尽头,纵横交错,犹如一座地下长城,十分壮观。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也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古代地道战术的总汇,"它远远超过了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是当之无愧的。

曹操(155-220),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