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來之不易,請好好珍惜!

一杯咖啡來之不易,請好好珍惜!

多次走訪咖啡莊園,讓我對咖啡加深了感情,也珍惜每一杯來到身邊的好咖啡。

一杯咖啡來之不易,請好好珍惜!

一顆咖啡豆,被埋在土裡,長成幼苗,然後被移植,種進咖啡園,便開始了第一次生命歷程。

這棵咖啡樹大概在3--4年之後長成,可以開花結果。咖啡樹開一種白色的如茉莉的小花,帶有淡淡的清香,花期很短,大概只有兩三天。

咖啡在花謝之後開始結出果實,果實開始是青綠色,慢慢的開始轉成黃色,橙黃,成熟後便是那種像櫻桃般的果實,所以咖啡果也被叫做“cheery”(咖啡櫻桃)。

▲張叔叔…雲瀾咖啡莊園創始人,持之以恆種咖啡16年的勤懇咖啡農…每年有將近300個日夜都在山上風餐露宿。

咖啡農在咖啡果成熟後開始採摘,採摘分為手工採摘和機器採摘兩種方式。一般羅布斯塔豆或者大面積種植的質量一般的豆子為提高效率減輕成本採用機器採摘,那樣就會把熟好的豆子,未成熟以及熟過頭的爛豆一起採下。另外一種方式是手工採摘,手工採摘相當耗費人力,大約佔了咖啡豆處理成本的一半。精品的咖啡豆子,要經過精挑細選的採摘,只撿熟好的,沒有瑕疵的豆子,因為即使是同一棵樹上的咖啡果成熟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所以咖啡農大概要經過七遍的採摘。

咖啡果實在採摘完之後便被運送到加工廠進行加工,脫去果皮。加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水洗法,也叫溼法。水洗法是把咖啡果實用機器脫皮脫膠後,流進水槽裡讓其發酵,發酵十幾個小時後再將粘膜去除,再進行乾燥處理。根據生產地條件不同,乾燥處理有的直接日曬曬乾,有的採用烘乾機烘乾。

另外一種就是日曬法,也叫幹法。就是在果實採摘後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曬,大概兩個星期後果皮萎縮,然後用機器去除殘餘果皮,得到咖啡豆。一般優秀的阿拉比卡豆子都用溼法處理,這樣可以保證咖啡豆不被雜味汙染,而且口感上更清爽純淨,但溼法處理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在一些乾旱國家如也門就只能採用幹法,但幹法處理雖然味道容易有雜味但在醇度和甜度上比溼法處理的更勝一籌。

加工好的咖啡豆通過分級分等以不同的價格銷售給豆商,因為世界上大多數生產咖啡豆的國家都屬發展中國家,所以好的咖啡豆都被出口到國外,而種植咖啡豆的農民們只能喝那些沒有冠上等級的一般豆子。

一杯咖啡來之不易,請好好珍惜!

咖啡豆漂洋過海,從原產地來到消費國,轉到烘焙商的手裡,咖啡遇到烘焙師。這時,咖啡開始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歷程。烘焙,是決定咖啡味道的最重要因素,烘焙的深淺,直接決定了咖啡豆的酸,苦,甘味和醇度等一系列味道,多一分則過之,少一分則味道不足。在好的烘焙師的掌控下,咖啡豆經過火的歷練,可以把潛藏在自身的各種美好的味道散發出來,從而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昇華,但如果不入流的烘焙師,完全可以毀掉一批絕佳的豆子。

一杯咖啡來之不易,請好好珍惜!

烘焙好的咖啡豆,趁著新鮮,趁著正青春,下一個面臨的就是決定自己命運的咖啡師。其實在決定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佔60%,烘焙佔30%,最後咖啡師的萃取只佔10%,但是要想得到一杯好咖啡,缺一不可,所以最後這與咖啡師的相遇,便是決定咖啡豆第三次生命的一次。一名合格的咖啡師,首先要有高超的技術,熟練操作製作工具,熟悉咖啡豆特點,知道怎樣做才能把咖啡豆的特性全部挖掘出來,最大程度的展現咖啡的味道。另外,刨除技術層面的因素,更深的一層是是否用心,是否誠心,這個不止咖啡如此,就像母親在為我們做飯時滿懷愛心一樣,做餐飲的人,只有自己帶著一顆誠心,帶著一顆對材料的珍惜,為了讓飲用者滿意,而盡全力去做,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也才能做出最真的味道。咖啡師也只有珍視每一顆咖啡豆,為了讓客人喝道咖啡最純正的味道而精益求精,帶著一顆愛心去做,才能做出好的咖啡,也才能讓這充滿鮮活生命的咖啡豆的生命得到完美的詮釋。

一杯咖啡來之不易,請好好珍惜!

這樣回顧起來:咖啡從生命之初到化作一杯咖啡來到我們面前,這其中包含著多少故事!一粒沙裡,便能窺見小小的世界,一粒咖啡豆中,同樣可以窺見不同的人生!

一杯咖啡來之不易,請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