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崇禎皇帝: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明思宗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任皇帝,在位年號崇禎,世人多稱他為崇禎皇帝,他16歲繼位,34歲因國破家亡選擇自殺,大一統的明朝在他手中滅亡,由於他是末代皇帝,很多人對他心懷不滿,認為是他毀了明朝,可是從史書上看,崇禎皇帝可以說是一位勵精圖治、兢兢業業的好皇帝,那為什麼明朝會在他的手中滅亡呢?

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勤於政務,是自太祖朱元璋之後最勤政的皇帝,他為了處理公文,曾兩天兩夜不睡覺,遇到緊急軍情,居然能連著幾個晝夜不休息批閱奏摺和處理軍情。

崇禎皇帝為了天下安定,剷除危害四方的閹黨,誅殺黨首魏忠賢,為了政務廢寢忘食,生活儉樸,在位十七年,宮中沒有進行任何營建,吃穿沒有講究,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清廉皇帝。

崇禎皇帝治理天下的過程,出現決策失誤,造成不良局面的時候,他不怪別人,曾經六次下罪己詔,這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敢於公開承認自己錯誤的皇帝真是少之又少,這種皇帝問責自己的現象,恐怕到了現代社會也是很罕見的。

這樣一位勵精圖治、作風清正、生活樸素、為民為國的勤政皇帝,怎麼會將大明朝覆亡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崇禎皇帝: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1、皇位更替頻繁,大明政局混亂,這是亡國之兆。

崇禎皇帝上一任皇帝明熹宗,27歲就離開了人世,明熹宗上一任皇帝明光宗,在位僅僅29天,被人稱為“一月天子”,崇禎皇帝16歲繼位,正值年少時期。

短短不到8年時間,明朝就換了三位皇帝,綜合歷朝歷代滅亡原因,總結出一個規律,凡是皇位更替頻繁,這個朝代就離滅亡不遠了,東漢末年、吳國末年、唐末、宋朝末年、元代末年、明朝末年、清代末年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皇位更替意味著權力歸屬重新洗牌,每一任皇帝背後都有支持的力量,如果皇位更替,意味著權力爭鬥就要重新開始。

如果皇帝年壯有為,皇權不受制約,那麼政局將趨於穩定。如果皇帝年幼或者無能,那麼皇權就會受到制約,政權很有可能落入宦官、外戚和權臣手中。皇權受到制約,無法正常行使皇權,那麼對於國家來說是一大禍害,政局將出現混亂,百姓將會遭殃,農民起義就會不斷爆發。

崇禎皇帝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兩任皇帝的爛攤子交給他,他繼位時正當年少,在朝中並無多大勢力,皇權不穩,他一方面要處理前任留下的黨派爭鬥,另一方面又要新建勢力鞏固皇權,防止皇權旁落,崇禎皇帝很難處理這種複雜的局面。

2、朝廷黨派相互爭鬥,政局混亂,百姓遭殃,農民起義不斷。

史書上說崇禎皇帝在位期間,連降天災,才導致農民起義不斷,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皇位更替不斷,朝中黨派爭鬥不斷,造成政局混亂,出現政治腐敗,因此百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貪官汙吏橫行,百姓生不如死,不得不起義造反。

崇禎皇帝面對這個問題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他誅殺閹黨首領魏忠賢,清除危害四方的宦官集團,為了治理腐敗不斷更換官員,可惜政治腐敗積重難返,崇禎皇帝換了一批又一批人,也無法扭轉局面。

一些人認為崇禎皇帝性格多疑才換了這麼多人,那可是真誤解了他,作為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他換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找到一批為國為民的好官。

3、內憂外患,奸臣當道,內外勾結,外敵入侵,國將不國。

崇禎皇帝年少繼位,皇權不穩,朝中真正支持他的勢力不多,那些實力強大的黨派相互爭鬥,皇權受到制約,很多事情不是崇禎皇帝做主的。

比如名將袁崇煥,袁崇煥是崇禎皇帝提拔起來的重臣,曾經大破清軍,令清軍聞風喪膽,可是袁崇煥卻死於非命。很多人認為袁崇煥的死是因為功高震主,崇禎皇帝對他多有猜疑,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作為崇禎皇帝的得力干將,袁崇煥是打敗清軍的重要人物,他是崇禎皇帝的親信,不但肩負著擊退清軍的重任,而且還肩負著保衛皇帝的重任,朝中實力黨派對皇帝懷有二心,比如吳三桂派系,手握重兵,卻放清軍入關,引狼入室,導致明朝徹底滅亡。

正值國家危亡的時刻,袁崇煥如同皇帝的手臂,崇禎帝自砍手臂,實在是不合邏輯。袁崇煥的死很有可能是朝中奸黨所害,崇禎皇帝即便想保袁崇煥,也是有心無力,受朝中權臣制約。

崇禎皇帝反腐力度很大,導致朝中奸臣心懷不滿,與外敵勾結,大敵當前,卻心懷鬼胎,吳三桂居然開門揖盜,與強盜合謀,讓大明江山落入敵軍之手

崇禎皇帝: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崇禎皇帝臨死前曾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一些人認為崇禎皇帝是推卸責任,將亡國之罪怪到別人身上,我非常不贊同這種說法,作為曾經六次下“罪己詔”的皇帝,比歷代皇帝都敢於承擔責任,他臨死前說的這些話,正好體現崇禎皇帝當時的心境。

明朝滅亡的主要責任在那些有權有勢的奸臣,崇禎皇帝根本不是推卸責任,而是人之將死,其言也真,他一心想挽救大明江山,卻心有而力不足,受權臣制約,他只是臨死前說了真心話而已,他覺得沒有臉面見先祖選擇自殺,這種行為頗有當年霸王項羽的作風。

綜上所述:崇禎皇帝作為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勵精圖治求保大明江山,無奈不得天時,奸臣當道,皇權受到制約,心有而力不足,無法力挽狂瀾拯救大明,真是讓人痛惜!他兵敗自殺的場景,讓人想起李清照寫給項羽的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崇禎,不肯過江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