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開啟你的智慧之門

生氣,是人的原罪之一。

我們每天會生很多氣。

佛教把“貪,嗔,痴”叫做三毒,是人的主要罪行或者是其他罪行的主要原因。其中,“嗔”就是生氣。

為什麼生氣會名列“三毒”之一呢?因為生氣的危害很大。

生氣可以帶來顯而易見的身體傷害:高血壓、心臟病、怒傷肝,減少壽命。

生氣可以帶來心態的變化,讓你變得瘋狂,不理智,像野獸一樣…

匹夫之怒,把劍相向;大國之怒,血流漂杵。

生氣,讓人失去判斷能力,變得智力低下,在競爭中挫敗。而周圍的人要麼懼怕,要麼厭惡,要麼蔑視,最後眾叛親離。

說不好哪天,擁有核武器的大國領袖們一言不合,紛紛按動核導彈的發射按鈕,人類的歷史也許就會終結…

生氣已經成為阻礙人類生存發展的障礙之一。

那麼,生氣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一種什麼心理活動,如何才能減少生氣呢。

情緒管理-開啟你的智慧之門

我們先分析一下生氣時的心理歷程。

例1,當前熱炒的女教師阻擋高鐵開車事件。大部分人看了這個事件都很生氣。但你為什麼會生氣呢?那是因為看到那段視頻,再加上視頻中的畫外音。你立刻產生聯想,並很快的做出判決:在腦海裡把那位女教師抽象成一張“照片”,並且貼上“自私、不守規則、潑婦”的標籤。標籤是最容易理解,也最直觀的信息,這些標籤瞬間點燃你的情緒,對著標籤傾瀉你的怒火。

例2,出來遛狗的人,卻不牽著狗,讓狗到處跑,你看了後很生氣。是因為你看到這場景以後,馬上就推斷出這個遛狗的人沒有社會公德,素質差,給他貼上了“道德敗壞”的標籤,於是你生氣。

例3, 你忙了半天,做了一桌子的菜,大家圍坐吃了起來,突然有個人說了句,“哎呀,要是再放些醬油就好了”,聽到這句話後,你頓時火冒三丈,你心目中馬上把這個人拉入了“挑剔、自私、不懂感恩”的族群,你對著這幾個字怒不可遏。

姑且不論事件本身的是非曲折,真正讓我們生氣的,往往並非事件的本身,而是我們對這個事件進行的聯想、推斷,然後歸類、貼標籤。真正讓你生氣的,是那些標籤。

王陽明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意思是說事件本身並無善惡,不會引起你的氣憤,之所以讓你氣憤,是因為你的意念在活動,思維在運行。是思維在推理、判斷、歸類、貼標籤、分善惡、定對錯。也正是這些“對錯”,才引入發怒。

這些思維的過程,往往是主觀上簡單的臆斷,並無任何屬實的證據。

情緒管理-開啟你的智慧之門

看看“生氣”這兩個字,生,是無中生有,本來沒有,然後產生出來,憑空產生的;氣,是物質,但卻是輕飄無著的,沒有實質內容。

這兩個字正好告訴我們,生氣,本來就是可以避免的,生出的氣,不真實,是虛無的。

好了,我們大體搞清楚了生氣是怎麼回事,那如何做到不生氣呢?

對不起,這是一個千古難題,是人類原罪。我給不出根治的答案,但可以提供一個方法供參考:

你再碰到那些可能讓你生氣的人或者事,你不妨先問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以前你也會問,但答案很快就是:自私、不守規則、道德敗壞、瘋子、惡棍…

現在,你要給出一個具體的原因,比如:那個扒門的女教師,她也許真的有火急的事情,不能錯過這班車呢,換成你,你也許也會這麼做呢。同時,你要繼續觀察,修正你的原因;如此步步推進,你會發現,你已經不像開始時那麼生氣了,而且你好像也看到、想到別人沒有看到想到的一些重要的信息。

例如:前幾天頭條報道過的一個事件:居民樓裡面的一戶居民,因為懸空作業的工人切割雨水管發出的噪音而和工人發生了爭吵,最後竟然用菜刀切斷工人懸空作業的吊繩,造成工人墜落重傷。

這是輿論一邊倒的事件,看到這樣的事件,你馬上會義憤填膺。

但你可以問一下:為什麼那個居民不能忍受切水管的噪聲?如果你想不出來,你就用曲別針劃一下玻璃…哦,”這噪音的確挺讓人難以忍受,那居民也許是上夜班的,也許長期患有神經衰弱或者精神抑鬱,碰到這樣的噪聲,變得很急躁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那工人和居民的對話,也並不一定就和風細雨啊,一個人在精神極度痛苦,又無法消除的情況下,做出那樣瘋狂的舉動,雖然讓人不能接受,但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的”。

你看,你已經變得冷靜、中立、有同情心,更重要的是,你已變得充滿智慧。

情緒管理-開啟你的智慧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