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华:读书,岂可作秀?

文/朱敏华

读书有益,即使不喜欢读书的人,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一段喧器和浮躁的日子后,阅读正渐渐地回归了人们的生活。身边买书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多了,谈书的人也多了;尤其是在朋友圈里,荐书、晒书、倡导读书、发表读书心得的更多了,内容可谓是异彩纷呈。

朱敏华:读书,岂可作秀?

读书渐成时尚,的确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然而,看似热热闹闹的背后,是否也有人在“作秀”呢?

听一位朋友说,最近他的儿子每天下班回家,总是书不离手,坐在书桌前也看,歪在沙发上也看,躺在床铺上也看……原来,朋友的孙子三岁了,儿媳妇要求他儿子为孙子作出“好读书”的示范,以引导孩子从小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朋友还说,他儿子其实不大喜欢读书,但为了孩子,只要在家一有空闲就拿起书来读。然而,更多的时候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把手机放到书页里,悄悄地玩手机游戏,顶多也就是看看手机里的新闻。想想看,一个父亲为了“言传身教”,硬逼着自己假装读书,这是一幅多么有趣而滑稽的画面啊!

朱敏华:读书,岂可作秀?

办公室里,书架上摆满书藉,却一本比一本新;手提包里,装着本书,打算闲时看看,眼睛却常常被手机屏霸占;私家车里,放着本书,却落满灰尘;装饰豪华的书房里,精致的书橱精致的书,却也是从来没有打开过……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更令人懊恼的是,年初热血沸腾列了一大堆读书单子,行动上却不知不觉抛到了脑后;精心购买的书藉,没有翻动几页,常常也就弃之一边;听说某书值得一读,书到手中,却也是囫囵吞枣地匆匆翻一遍,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去细细品味书中之理、书中之情、书中之美……这些情形,估计很多人都曾有过,都曾见过,也都曾为之烦恼过。

那么,这些典型的“假爱书,假读书”现象,根源何在呢?或许,赶赶时髦、作作秀者有之,爱慕虚荣、装装门面者有之;心浮气躁、无法专注者有之;决心大而缺乏持之以恒毅力者也有之……凡此种种,不能不给人们造成很多人喜爱读书的假象。

朱敏华:读书,岂可作秀?

书不是给别人读的,而是读给自己的。如果唯恐别人不知道,或仅仅是为了赶赶时髦、装装门面、作作秀,抑或是为了得到一点自我心理上的安慰,那么读书与糊弄三岁小孩子有什么区别呢?一个人想法太多,自己欺骗自己,又怎么可能安静地、从容地、深度地读书呢?书中丰富的营养,毫无疑问也会白白地流失。

爱读书,读好书,从来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境界修养。面对扑面而来的阅读潮,最首要的是必须弄明白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读书为了什么?”只要把这个问题思考透、弄清楚,读书才不会为虚荣、为名利,也才会主动开拓自己的精神版图,从书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唯有如此,才会拒绝作秀、拒绝纷扰,才会发乎心、笃于行,也才会争分夺秒地去读书,充满激情地去读书,如饥似渴地去读书,深度思考地去读书,尽情地去享受阅读之美、阅读之乐、阅读之充实,从而不让自己的好书蒙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