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6月25號發佈的小米平板4?

如何看待6月25號發佈的小米平板4?

定位精準:小屏(對於平板)追劇神器

一、平板電腦的定位

二、mini平板的發展

三、小米平板4的優缺點

四、購買建議

一、平板電腦的定位

目前平板電腦的目標人群:

①iPad Pro:電磁筆有用武之地的專業工作,土豪(無惡意)學生學習,PDF批註;

②iPad:學生學習,PDF批註,幼教,在線追劇&本地視頻解碼(A9以上支持HEVC 10bit 420),漫畫,可視電話;

③mini:更輕便的追劇等。

沒錯,平板電腦基本就這幾個主流應用。(可能還有電子雜誌和需要大量手指的音遊?)

(我更習慣把Surface算筆記本)

①和②已經無法撼動,iPad Pro與iPad性能強大生態完善,安卓完全擠不進來。只有③,把mini當對手時,才有生存空間。

二、mini平板的發展

最早的入門級平板Nexus 7就是③這個定位,當時在性能上也是小鋼炮(尤其是二代),後來可能是因為跟越來越大的手機差別太小,這個尺寸就沒了。

2014年底Tab S 8.4與mini2剛正面,前者由於是16:10的屏幕,在看寬屏視頻時可視面積更接近9.7寸iPad,但續航太差了,另外安卓生態對8.4寸的2K屏極不友好(沒錯,很多APP能適配8寸1080p,也能適配5.5寸 2K屏,偏偏在8.4寸2K屏上字號像螞蟻一樣)。之後Tab S2轉為4:3,失去特點。

2016年的華為M3延續這一定位,屏幕可選1080p模式解決適配問題。但華為M5來得太晚,麒麟960又不支持HEVC 10bit,跟mini4一樣,不能再稱之為追劇“神”器了。

前三代小米平板採用7.9寸4:3屏幕,價格便宜但目標人群模糊,從一代主打遊戲性能,到二代主打雙系統,到三代只能追劇,也終於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絕大多數操作性手遊還是手機玩更舒服,廉價平板只要安心提升追劇性能就行了。

三、小米平板4的優缺點

小米平板4有以下特點:

①8寸16:10,視頻可視面積介於9.7和7.9的4:3之間,比8.4寸的M5略小,比mini更適合看視頻(如果屏幕素質不差的話);

②驍龍660性能夠用,(多半)支持HEVC 10bit,除在線追劇外,本地或局域網(如電腦SMB共享)播放高清視頻的能力也很強;

③LTE版非常便宜,在這個流量卡滿地走的年代(而定向流量卡大多不能共享熱點,WiFi版平板電腦無法享用),這一點絕對可以封神了。

缺點有:

①最佳尺寸是16:10 8.9,等於把iPad砍成窄版,8.4已經是縮水了,8又小了一點,好在比7.9 4:3還是明顯大的;

②沒有指紋識別,註定只能當個大MP4(可以說非常精準了)。

其實在1500以內的價位,非專業、科教需求,安卓平板的生態劣勢可以縮到非常小。視頻、漫畫都是全屏,手機APP放大版又不是不能用。唯一要擔心的是流暢性和續航,但預算放到1500以內就可以放寬標準了吧。

反觀iPad,如果APP沒有iPad版(如外賣類)就只能用iPhone 4版(噴了),手機放大版APP(京東淘寶)和手機增強版APP(知乎微博)在變多,即使有iPad專用版,feature更新速度也遠比手機版慢。

四、購買建議

建議(到米家體驗後)購買小米平板4的人群:

①追劇,尤其是流量卡追劇;

②預算有限,對便攜性有要求(比如需要單手追劇……);

③真需要安卓平板(比如遊戲賬號在安卓,或需要的APP只有安卓才有);

④厭惡iTunes,不想折騰WiFi傳輸、SMB共享,只想插線直接複製。

沒了~

大學生看文獻——iPad 2018

WiFi追劇、SMB共享播放、本地播放,看重屏幕素質和流暢性,不在乎體積——iPad 2018

給家裡買個當網絡可視電話、電子菜譜——iPad 2018

給寶寶買個玩具——iPad 2018

需要指紋識別、Apple Pay備胎——iPad 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