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這兩天殺姐的朋友圈被一部韓國電影屠屏了。

“尺度”、“影史第一裸舞”、“創造歷史”、“神作”各種爆炸性的用詞,讓我看的一臉懵逼。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直到發現劉亞仁歐巴的涼照,殺姐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驚豔戛納的懸疑片《燃燒》終於出了熟肉資源。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影片不僅刷新了戛納媒體的評分記錄,還為觀眾奉獻了一場震驚影壇的裸舞。

身材嬌好的海選女主

全鍾瑞,憑藉這段戲驚豔了全世界。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無奈影片最終沒有得到評委的青睞,此次戛納之行顆粒無收。

這時豆瓣上的影迷卻突然炸開了鍋,短評區裡鮮花和板磚齊飛,熱鬧非凡。

正方選手表示:

影片解讀空間大,調度流暢,鏡頭優雅,一切都很完美。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反方觀眾強調:電影在故弄玄虛,故作高深,哲學上的探討簡陋低級,村上(原著作者)看完大概會氣死。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資源流出後,豆瓣上給出3星以下(包括3星)的人兩天之內超過20%。

目前影片的評分從最早的9.2直降到8.1,影迷們的分歧愈演愈烈。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這麼熱鬧的撕逼大戲怎麼少得了殺姐,不多廢話,直接開扒。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鍾秀(劉亞仁 飾),無業,神態木訥,立志成為一名作家,但至今仍未動筆,是全球影響力最小的作家之一。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惠美(全鍾瑞 飾),卡奴,拜金,裝文青學啞劇,生活收支入不敷出,卻一心想出國旅行。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史蒂文·元 飾),有錢,有顏,有風度,職業不明,財產好像大風颳來的,是當代韓國的蓋茨比。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鍾秀和惠美是鄉下光屁股長大的鄰居。

一天二人偶然相遇,酒桌敘舊之餘,惠美透露了自己非洲旅行的計劃,想拜託鍾秀幫她養貓。

為在臨行前做好交代,惠美引誘鍾秀回家。

估計是憶起了童年的美好,二人情不自禁的玩起了成人版“光屁股遊戲”。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鍾秀小時候救過掉入枯井的惠美,因此他是惠美目前唯一信任的人。

三個月後,鍾秀趕往機場接旅行歸來的惠美。

這時,ben出現了,他是惠美非洲之行的驢友,也是惠美的新戀人。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三人結識後,ben非常大方的帶著兩個土味青年見朋友,混“高圈”。

此時懸疑部分終於拉開序幕。

一次ben帶著惠美驅車找到鍾秀,在三人聊天、飛葉子之後,本偷偷告訴鍾秀——

他有燒倉房的癖好。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翻譯成中國話,就是燒塑料大棚,處理掉那些農人廢棄的塑料棚,這雖然是犯罪,但ben將其當做一種平衡法則。

畢竟他燒掉的只是無人問津的穢物,它們本應被自然淘汰,此時的ben開始露出了惡魔的本性。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在故事的最後鍾秀似乎找出了真相,但這究竟是他個人角度的臆測,還是片中真實發生的事件,影片沒有直接表明。

ben代表了富人階級,他擁有的一切鍾秀永遠無法企及,但惠美卻為之趨之若鶩,哪怕離開最信任的人,讓自己變成無人在意的廢棄倉房。

通過兩個半小時的故事,我們看到了階層固化的寓意,只可惜影片刻意極端和過度依賴隱喻的表達,讓8000字的原著更顯蒼白。

李滄東在採訪中曾表示:這部電影想要反應韓國年輕人正在經歷的艱難。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片中鍾秀失業木訥而內心細膩,惠美想追尋生存的真意卻陷於物質拜金,ben執行邪惡的審判又沒顯露合理的動機。

李滄東的電影以辛辣批判的現實主義聞名,三個主角的設定有意接近觀眾,但迷離飄忽的劇情和極端的人物性格,實在讓殺姐難以產生共鳴。

隱喻方面,惠美養的貓,學的啞劇,掉入的枯井,都在刻畫人物的孤離感。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這是在幫助階層的樹立,但這樣的表達也讓影片的結構失衡,一個90分鐘就能講完的故事被強行拉長到140分鐘。

前半段的敘述循序漸進、頗具美感,但對於需求內容和信息量的觀眾而言,這樣的鋪墊太過冗長。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因此,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殺姐站反方。

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可以分析出階層寓意的解讀,但它並不具備普遍意義,人物動機可能就是一個並無深意的執念,它無法承擔電影批判社會的內涵。

影片在韓國公映後票房慘淡,市場佔有率如今已經跌倒了0.2%。

回看這部影片的評價,90%以上都在盛讚誇耀。

在戛納被推上神壇的韓國電影《燃燒》,看了也不過如此

有的分析運鏡,有的品究調度,有的解讀隱喻,當真是看個影評遠比欣賞電影精彩。

殺姐並不是想說其他人的解讀和誇獎有誤,作為一部明確導向要揭露問題、鞭策社會的電影,如果單從文本層面和拍攝手法去一邊倒的褒獎,不去分析它的實際意義。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捨本逐末的偏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