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記憶——老北京水疙瘩的回憶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就說北京城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皇叔父多爾袞的第十一世嫡孫金寄水吧,虛齡10歲時曾“恭代”其伯父在除夕家祭與清明掃墓中擔當主祭,有過當王爺的體驗,出府八對宮燈引路,郊遊四輛汽車跟隨。滿清滅亡後,位於外交部街的睿親王府開始衰敗。1925年因債務把王府賣給了大同中學。金寄水1925年隨全家遷出王府後,就不斷搬家,房子越住越小,乃至成年便只能居於斗室之中靠賣文為生了。解放後的1950年,金寄水租住在東單三條24號院直至文革,住了40多年。只是一間小後院依靠西牆南牆形成的直角搭蓋起來的10平米的小坡屋。後來金寄水又搬到崇文門外豆腐巷一間窄窄的西房。作家鄧友梅說,金寄水“都混到一天兩頓窩頭一碗粥了,王爺架子還不倒,鹹菜還要切得像頭髮那麼細,涼窩頭得切成片要用油烙著吃。”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位於左安門外的北京醬菜廠,成立於1956年公私合營時期,是北京市最大的醬菜廠,北京二環路內所有的副食品商店都到北京醬菜廠提貨。那時候副食店賣的的散裝黃醬、甜麵醬、水疙瘩、水疙瘩、水疙瘩皮、小醬蘿蔔等,都是在那裡生產的。尤其在困難時期,鹹菜就窩頭就是一頓飯,大概是許多老北京是難以忘懷的一段記憶。

那個年代北京哪有溫室大棚啊,從11月到次年4月的半年時間裡,吃的都是儲存的白菜、蘿蔔、土豆,再有就是鹹菜。

大概老北京人最熟悉的鹹菜就是醃雪裡蕻、大咸蘿蔔、水疙瘩和熟疙瘩,還有水疙瘩皮,就是用水疙瘩做熟疙瘩,廢棄的疙瘩皮。我記得六十年代最便宜的鹹菜是六分錢一斤的疙瘩皮,一聽說小鋪來疙瘩皮了,附近居民都拿鋁盆排隊去賣,一人就賣二斤。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北京人喜歡吃鹹菜,現在甚至搞出了國內外都很有名氣的醬菜招牌,這和以前北京不能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有關係。

而在眾多的醬菜品種中,最大眾的也最受歡迎的恐怕是一種叫醬疙瘩的品種。在它的基礎上可以演化出辣絲等很多不同口味。而比這個品種更深入人心的,當屬一種叫水疙瘩的。

芥菜的地上部分叫雪裡蕻,地下部分的根叫大頭菜,把這根用鹽水醃了,就是水疙瘩。之所以叫水疙瘩,估計是相對於醬疙瘩的叫法。

水疙瘩很便宜,但是卻是製作價格比較貴的醬疙瘩的基礎,沒有水疙瘩,是不可能有好吃的醬疙瘩的。不但如此,水疙瘩即便沒有人關注,自己也可以獨當一面,是老北京人最基礎的鹹菜,即便是牙口不好的老人,也可以把水疙瘩煮了做成口感軟軟的熟疙瘩。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家境好的人家,把水疙瘩切成細細的均勻的絲,然後用香油拌了,再撒上點炒香了的芝麻點上幾滴香醋,就是調節口味的一道小菜。比較貧苦的人家,直接切了片或塊,抑或整個拿著啃,就著饅頭或烙餅也可以打發一頓嚼鼓。

北京豆腐腦裡,絕對缺少不了水疙瘩的身影。一碗豆腐腦中鮮香的滷汁,軟滑的豆腐腦,嚼起來咯吱咯吱的水疙瘩粒兒,就好象是段相聲,出彩的自然是顫微微嫩滑滑的豆腐腦,但是裡面細細切碎的水疙瘩就好象是捧哏。如果沒有了在咀嚼的時候水疙瘩的點綴會覺得索然無味。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北京的豆汁也離開不了水疙瘩的。那泛著淡淡的綠色液體,隨著蒸騰的熱氣散發著那讓喜歡的人興奮,讓不喜歡的人做嘔的酸味。趁熱呷上一口,再夾一筷子用辣油拌了的水疙瘩絲,趁著口中的辣再呷上一口,在清脆的咀嚼聲和唇齒間的唏噓聲中一碗豆汁就見了底。一碗豆汁下肚,好象整個人從肉體到靈魂都被洗滌了一番般的清爽,在嚴寒的冬天可以給人憑添一份暖意,在炎炎的夏日可以讓人出一身透汗頓感清涼。那碟毫不起眼的水疙瘩絲,就是讓豆汁演繹神奇的點睛之筆。

春天吃春餅的時候,在餅上撒點水疙瘩粒,吃起來口感更好,做鍋塌子的時候也可以撒上一點,幾分錢的投入就可以讓本來就很好吃的東西變得更加誘人。

水疙瘩在被做成醬疙瘩的時候是要把皮削掉的,這本來是下腳料的鹹菜皮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把它切成條,放水裡泡去多餘的鹽份,然後放上點青辣椒和肉絲一起炒了,是任何時候都適合的菜,哪怕是不思飲食的苦夏期間,有了它也可以吃下2大碗飯。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秋天將醃好的水疙瘩切成絲曬乾收藏起來,到了來年春夏交替青黃不接的時節,放到水裡泡開,就可以吃了。在物質不那麼豐富的年代,水疙瘩是家家必備的重要儲備物資。

過去,北京冬天裡青菜格外少,為了增加點飯桌上的色彩,就有了用醃水疙瘩絲、胡蘿蔔絲、青筍絲,豆泡絲、白乾兒絲做的炒鹹什。鍋裡放素油用蔥薑絲爆香,把這些絲一股腦倒進去翻炒去掉水氣,出鍋前放上一把炒香的白芝麻和2勺香油拌炒均勻,出了鍋以後攤開晾涼,隨吃隨取。看著五彩斑斕,吃著味香利口,是寡味的冬季裡一道下飯的好菜。

這就是水疙瘩。居廟堂之高不失風雅,處江湖之遠不庸碌無為,任你是達官貴顯還是布衣走卒,都可以與之平易相處,平易得有時候甚至會被你忽略掉。而水疙瘩在襯托出許多美麗的同時,即便被忽略也依然在那裡平淡的存在。

水疙瘩是用食鹽等調味料醃漬後的芥菜,有較強的鹹味,可長期保存。可以生食、炒菜。水疙瘩中含有亞硝酸鹽,這也是鹹菜使得許多人望而卻步的原因。水疙瘩在開始醃製的2天內亞硝酸鹽的含量並不高,只是在第3—8天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最高峰,第9天以後開始下降,20天后基本消失。所以醃製疙疙瘩一般時間短的在2天之內,長的應在醃製一個月以後才可以食用。醃製成水疙瘩後,在吃前可用水煮2分鐘或日照30分鐘,或用熱水清洗的方法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鹹菜中殘存的亞硝酸鹽。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九十年代中期,北京醬菜廠停產。原址蓋起北京市財政局職工住宅樓和金蓉苑小區。

金蓉苑小區的投資商是位於體育館路的北京市模具廠,現在小區內居住的居民不少是模具廠的老職工,剩下一半面積是商品房。

北京醬菜廠佔地面積很大,劉家窯橋西北角三環路用地就佔了醬菜廠南區,現在劉家窯地鐵站北面那塊空地,就是當年放醃鹹菜缸的地方。

(轉自新浪博客:ruiren491112_)

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舌尖上的记忆——老北京水疙瘩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