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文/大眾侃車 秦義勇

回應質疑的最好方式,不是給TA一巴掌,而是甩TA一堆事實。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

簡單一句話,道出了多少人心中被誤解時的無奈和憂愁。而這,或許正是當前威馬人的複雜心情。

因為前不久某新能源車的自燃事件,又因為發生自燃的電池供應商是威馬的合作伙伴之一,威馬就這麼被少許“眼尖”的人揪住了小辮子。於是,諸如“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三成意向用戶退訂”、“實體店不開工售後沒影,威馬交車後如何讓客戶滿意?”等滿懷質疑的傳聞接踵而至,加之永遠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推波助瀾,一時間威馬被推上風口浪尖。

正所謂“人言可畏”,尤其是在信息氾濫、真假難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轟炸,如果抱以“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態度,恐怕還沒等到事實“自清”的那一天,你就已經被海量口水淹死。

所以,面對質疑甚至不懷好意的惡意攻擊,適時站出來澄清還是很有必要的。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繼6月8日威馬董事長兼CEO沈暉通過微博、以官方名義給威馬粉絲髮來“威馬來信”之後,近日,威馬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再次針對威馬汽車何時交付、退訂率、電池等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面對面回答了大眾侃車等諸多媒體的提問。

疑問一:威馬汽車何時交付?

“威馬汽車下半年的重點任務,便是高品質的交付,交付,交付,交付!”陸斌用一個“四連擊”著重強調了威馬對交付的高度重視。按照最新規劃,威馬將於9月底陸續實現新車交付,而且這個交付並非幾臺或幾十臺的象徵性交付,而是10000臺的目標。

區域方面,首期交付量的30%在北京,其次是廣東和上海。隨後陸續交付到符合條件的各個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各地新能源車政策的差異,導致“有車交付的地方不一定能上牌,能上牌的地方不一定有車交付”,所以威馬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所有地區的交付。

交付地點方面,北京先期將會有一南一北兩個地點,北邊的位置在鳥巢附近,交付網點8月份會建成;上海先期的交付點有4個,分佈在東南西北四個區域,由永達控股負責建設。而更多的交付點也正在如火如荼規劃建設中。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疑問二:威馬汽車具體的配置有哪些?

車型方面,威馬共有NEDC續航里程達300/400/460公里的3大版本,同時,車輛還分高電壓版——高功率性能版、低電壓版——低功率長續航版,相應的電池密度也有差異。用戶購車可透明選擇,且還可進行C2M客製化生產,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疑問三:威馬汽車到底用的哪個供應商的電池?

前不久搭載有穀神電池的某新能源汽車品牌自燃事件,引發了許多人對同樣搭載有穀神電池的威馬汽車的質疑和擔憂。

事實上,威馬一共有四家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天津力神、蘇州宇量浙江穀神。之所以有四大電池供應商,不僅僅是為了保證量產所需的電池需求,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

威馬針對4個電池供應商都有NEDC 300/400/460公里3個續航版本可選,3*4就是12個版本了,如果加上其他的配置變化,額,太多了……但與不少廠家BMS(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池都是電池廠供應不同,威馬的BMS是自行開發,並要求電池廠家按照威馬BMS的控制標準進行定製。

據透露,在即將公佈的第309批申報目錄中將會出現威馬EX5的身影,威馬將申報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版本,接下來威馬還會頻繁或者連續出現在申報目錄上。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疑問四:網傳30%意向用戶退訂是否屬實?

有關網傳30%意向用戶退訂一事,陸斌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內部APP,上面可以實時顯示訂單的情況,包括預定、退訂和退訂原因等都有統計。

從4月20號開始收訂金,威馬汽車訂單量很快破萬,之後便沒有再收(訂金),怕產能跟不上。

目前威馬汽車的註冊會員8.7萬多,50%以上是90後;其中交了訂金(3000元)的有1萬多,50%以上是70後、80後,其中,300公里續航版本的訂單量僅佔10%,400/460公里兩個版本佔90%。

關於退訂,威馬的實際統計數據是10%左右,在合理的範圍內。這其中,4.19%的用戶因為等不及、1.6%不想換車、1.2%因配置未知、3%不願意提供原因、0.8%重複下單、0.4%不符合購車標準、0.36%沒法安裝充電樁、0.17%沒看到實車、0.17%沒地方補貼,0.13%家裡不同意、0.1%新能源指標要到期……因為電池退單的只有0.23%。

所以,網傳因為電池原因退訂30%並不屬實!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疑問五:如何解決售後等“後顧之憂”?

對消費者關心的售後網點的鋪設問題,陸斌表示,威馬將拋棄傳統4S店的銷售、維修模式,按功能需求將分為SPACE、STATION、SPOT站點。

SPACE用於車輛展示,佈局可以很靈活,可能位於商場、人流密集區等地方,北京王府井展示店將在交付前開業,上海展示店也即將開業;

SPOT則為更小一級的服務點,數量也更多,主要是針對輪胎等小項目進行維修,目前由米其林馳加店加盟。

而這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並將隨著威馬產量的提升和市場的拓展,不斷優化、完善。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疑問六:威馬商標糾紛問題?

目前“威馬”商標糾紛正在積極處理中,品牌名擬直接使用Weltmeister英譯過來的“威爾馬斯特”(行駛證上會體現),而這也是通過廣泛徵集用戶的意見之後的結果。車輛尾標依舊是生產廠商“威馬汽車”,這對消費者幾無影響,就像特斯拉在行駛證上就叫“拓速樂”。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疑問七:威馬汽車有哪些產品亮點?

看似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眾所周知,威馬汽車發佈之初,便以補貼後11.23-21.63萬元的售價被稱為“價格屠夫”,特供版甚至低至9.90萬元。如此低價究竟能買到怎樣的一臺車,始終是用戶最為關心的話題。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疑問八:威馬的未來規劃?

在產能方面,威馬今年的規劃是10000臺,明年是100000臺。僅一年的時間,相差10倍的產能,威馬何來的底氣?

為此,陸斌舉了個例子。

回到20年前的1998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年銷量僅有50萬臺,大眾佔56%;

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高達2000多萬,大眾佔比13%,但它依舊是中國第一。

為啥?因為數據。換句話說,即市場份額。

要做一個百年汽車品牌,一上來就要有“份額”,汽車品牌能夠支撐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都是靠份額做大的。

威馬作為新型的互聯網車企,做“智能汽車”,與用戶數據息息相關,每一臺智能汽車都有一個數據,每天都可以產生很大的數據量。換句話說,威馬不靠賣車賺錢,而是數據交互。(靠賣車賺錢,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統制造型企業,那也不會有互聯網公司來投資。)

威馬之所以如此看重數據,不是靠買數據賺錢,而是依靠大量的數據分析,更加科學合理的配置產品陣營、進行技術研發、縮減研發成本等。這就叫“用戶運營”,反過來只為更好的服務用戶,而這,也是威馬制定明年10萬臺產量的底氣。

威馬直面流言蜚語!

侃車觀點: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威馬就像是城池中一條被無辜波及的魚,有苦說不出。但只要能化解彼此的誤解,修復用戶心中的疑慮,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應質疑的最好方式,不是給TA一巴掌,而是甩TA一堆事實。威馬能否“洗白”那些流言蜚語,靜待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