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這3點上不能和小孩講條件,否則小孩將來會很辛苦

一些父母,為了讓小孩乖乖聽話,起到哄小孩的效果,會對小孩做一些承諾,如小孩吃飯了,就許諾給小孩糖吃,如小孩寫作業了,就許諾給小孩手機玩等,長久以往,小孩會形成凡事與父母講條件的習慣。

小孩與父母講條件,無非是多玩一會、想要禮物、想吃糖等,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會產生實質危害,但是長期以往,小孩如果養成事事講條件、事事謀利益的習慣,會對他的人生造成極負面的影響,小孩這樣,會給他的人際關係、事業等造成極其大的負面影響,會讓小孩將來的日子很吃苦。

父母在這3點上不能和小孩講條件,否則小孩將來會很辛苦

父母不能讓小孩現在享福,而讓將來吃苦,尤其是在這幾種情況下,父母不能慣著小孩,要堅守自己的底線與原則,不能和小孩講條件、做交易。

1、涉及原則問題不交易

對小孩來說,吃喝拉撒是分內之事,做好是應該的,因此,關於這些方面的事,父母要堅守底線,不能用交易的手段讓小孩去完成。還有,一些有違道德的事,父母也不能與小還做交易、講條件,父母要讓小孩明白,這些事都是他分內之事,一定要做,而且需要做好,不要妄想可以通過做這些事,獲得額為的好處。

父母在這3點上不能和小孩講條件,否則小孩將來會很辛苦

2、必須禁止的行為不交易

有些事,與小孩的安全等有莫大關係,所以這類事,父母不可以跟小孩做交易,如小孩想去水邊玩,父母不能說,你不去水邊玩了我就給你買糖吃,而是父母要告訴他,沒有父母的陪伴,一個人絕對不能去水邊玩,要告訴小孩,這樣特別危險。

對於存在一些潛在危險的行為,父母絕對不能通過交易、講條件等去約束小孩,也不能縱容小孩以這類行為與父母談條件的情況發生,父母需要跟小孩強調後果,並明確告訴小孩為什麼不能做。

父母在這3點上不能和小孩講條件,否則小孩將來會很辛苦

3、用獎勵代替交易

父母可以用獎勵的形式,代替與小孩做交易的行為,如小孩今天外出,主動和鄰居阿姨打招呼,並問阿姨好,父母可以獎勵給小孩一顆糖,但是父母需要告訴小孩,他們獎勵小孩的原因,不是為了獎勵小孩打招呼的行為,而是獎勵他在打招呼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禮貌。

父母的獎勵,一方面是對小孩突出表現的一種肯定,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小孩的興趣和信心,讓小孩可以以更大的幹勁去做,繼續保持、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