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只配过有差距的人生?

本文字数:2214

阅读时间:7分钟

难道你只配过有差距的人生?

我们在构思选题的时候在一些问答平台上看到了许多相关讨论,大家都在讨论“毕业xx年后,同学之间的差距”,最后决定确认选题时又陷入这所谓的差距“跟谁比”、“怎么比”、“这样比合理吗?”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中,最终发现无法找到唯一标准。

“我只做第一”

H是班里的考霸,大学四年每次考试都在本专业排名第一,即使是辅修专业仍能名列前茅。

向她询问原因或咨询学习方法,每每只是说:“虽然我对专业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既然我学了就一定要学好,学好了就一定要拿第一。”

在各种比赛中,她也都以“第一”的目标来规定自己的态度与动力。甚至在大大小小的志愿者活动中,她也都无一例外地拿到优秀志愿者称号。

她的目标从来都是“最优秀”高要求决定了高姿态

后经老师介绍,她去了一家知名的外企实习,实习中也可以快速进入状态,在任何活动或项目中,她总能快速制做出可行的方案,紧跟着团队的走向与进度。

即使多项任务同时在手也总是能有条不紊地高质量完成。

大家都以为她会留在外企,继续用她的“第一”理念创造自己的成就。

但是后来她回到老家,选择了本地的一所重点中学任教。

我们无不替她感到惋惜,感叹她失手没有守护好自己该有的天空。谈到她时,常会想象她在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里惆怅满怀的样子。

但后来再见她,谣言不攻自破。她还是一如既往地骄傲与自信,同时谈吐间,又添了几分平和。

她的野心被消磨掉了吗?

“我从来都没有向往过广阔天空,只是想在自己理想的小小世界里,飞的最高。

那份所谓的野心,不过是外人的想象。”

在我们的想象中,她的现状完全配不上她的野心。

但在她的世界里,她仍然是第一。

难道你只配过有差距的人生?

“我只是个文青”

“胖”、“陈奕迅”“文艺青年”是C身上最显著的三个标志。每听完他唱陈奕迅的歌,人们都会想:“这必定是个有故事的声音”。

但如果听过他那些失恋的故事,大家又会马上改口:“这是个还没长大的胖子、小文青!”

他有标签,但谁没有?

“哦,那个会唱歌的胖子。”

没有人关注他。大家都各自幻想着功成名就,奔忙于碌碌无为。

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在一次年级大会上,听说他获得了百万融资,事业正好。

运营后期加入的他,不是和其他成员一样忙着做活动、蹭热点,而是搜集数据分析受众群,最后针对外语院校女生居多的特点,结合自己小文青特有的婉约派格调,设了专栏,做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情感类故事文。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有人说他成不了事,有人说他不过是骗骗小女生……但没有人见他停下来。

j

成功没有冲散闲言。

有人说他投机,有人说他靠了家里的关系。但没有根的传言没有生命力,风在哪里停,它就飘多远。

更多人看到的是他的专栏、他的产品以至他的品牌。当别人盲目论断,无所事事的时候,他早已清晰、准确地构建了对自己的认知,并与周围环境成功对接。

在我们的想象中,他不该得到这些。

但在他自己的世界中,这些都是他应得的。

每个人都有标签,但只有他,加粗并提亮了自己的标签。

“我改变不了”

W是公认的才女。本科期间就跟着老师一起出书、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各种课堂讨论、专题报告更是少不了她的身影,专业能力很强,具有很高的科研素质。

她本人对学术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读研看起来顺理成章。

直到她放弃了学校的保研资格,决定挑战更好的选择。

然后,考研失败。

从胸有成竹到全力以赴再到全面溃败,对骄傲、自信的W来说,措手不及,又无力面对。

考研失败的打击成了她心中不敢再触碰的障碍,一度不肯再提与之相关的任何人事,更从未冷静审视过此次挫折背后的原因。

她选择参加工作,而工作并不顺利。

她在以往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性质不甚相符,工作内容也与预期相左。她引以为傲的严谨与论辩表现为了他人眼中的死板与固执。

在舒适区的失败、与新环境的无法融合……无一不在消磨着她的自信与热情。

当初立下的“每天都要抽时间学习充实自己的目标”已经无限期向后拖延。即便身在一线城市,她也从未将那里的丰富的文化资源、线下活动等纳入计划。

曾经幻想过精彩纷呈的生活,尘封在了出租屋门后清不尽的尘垢里。

这是意料之中但也在情理之中的结果。

一来: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遭遇打击时选择了逃避,没有足够成熟的心理支撑她完成自我审视与自我调整。没有人能够永远一帆风顺,即使考研成功,漫漫人生路上的任何一处凹陷,都有可能绊得她失去站起来的勇气。

二来: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选择了进入新的环境,就该以合适的姿势找到准确的定位。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如果不愿意接受角色的转变,继续放任自己沉浸在舒适区,就很难成功进入新的环境。

“有时出口就在转念之间,但很多人不愿转。”

难道你只配过有差距的人生?

当我们在讨论“差距”时,是在讨论什么?是H的平凡之于别人的辉煌?可她甘于平凡;是C的成就之于旁人的不甘?可他脚踏实地走出的路与我们的想象无关。

我们说的差距,是W的学术梦与考研失败的差距,是她期待的广阔天空与现实蜗居的差距。因为有差距所以不满,因为无力使自己满足所以痛苦。

我们将“差距”定义为自己现状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两者相符时,我们自然无暇与他人比较,融洽在自己的自足之中;

两者不符时,我们推荐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的建议:

难道你只配过有差距的人生?

“如果你年纪尚轻,那么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现状;如果你已不具备显著提升自己能力的能力,那么稳住现状,调整理想。”

——许子东

难道你只配过有差距的人生?

打造精品招聘,分享精品企业和职场动态,做职场精英的贴心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