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趕集網發佈大批虛假求職信息 最多被騙6270萬

不少人都有在58同城、趕集網等網絡平臺上求職的經歷,也有求職不成反而上當受騙的經歷。到底有多少招聘背後的“老闆”是詐騙分子偽裝的,又有多少人在正需要一份工作時,被真金白銀地坑了一地?

套路一:

交各種名目費用?實為騙錢

崗位保證金、加油卡押金、IC卡費、服裝費、辦卡費、伙食費、保險費、測評費、操作電腦押金、試用金、工號費、馬甲費……以各種名義收取應聘者的錢款,是招聘詐騙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不但交各種費,甚至有的還以孝敬領導需送錢、買菸、請吃飯等虛假名目再次騙取被害人更多錢款。

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法院2017年的一起判決中,張某與馬某利用承包寧波市海曙錢港娛樂有限公司樓面的便利,與吳某、付某強事先商量,虛構“寧波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未設置商務司機崗位的情況下,組織楊某某、巫某彬、張某美、吳某葉、章某輝、宋某傑等人,用化名在“58同城網”、“趕集網”等網站上發佈招聘商務司機的虛假信息,聯繫、接待應聘人員在本市海曙區宏通苑KTV、錢港會KTV等地參加所謂招工面試,並以應聘成功需收取押金、辦理上崗證等為由,騙取應聘人員繳納的各項費用。

套路二:

在要求應聘者交的各種費用中,體檢往往被看作是合理要求。然而,大量裁判案例顯示,在實為詐騙的招聘中,體檢是一個大坑。

套路三:

兼職?滿滿的全是套路

在58同城、趕集網、前程無憂、QQ群、招聘網站等地方,經常會出現“招聘兼職打字員”、“淘寶客服”的虛假廣告。

騙子騙的就是保證金、培訓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比如,2017年廣東一起案例中,法院查明,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間,被告人王某夥同同案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互聯網在“58同城”、趕集網等網站大肆發佈虛假招聘信息,以收取押金、推薦客服、YY語音指印工號費、身份標識費、培訓費及辦理退款等名義騙取被害人交付的上述費用。有的判例還提到,騙子們甚至還以交保密金、資金被攔截了或錢未支付成功等藉口逐步忽悠讓受害者支付更多。

套路四:

出國務工?招聘方無資質,一年騙6000萬

可以出國務工,甚至可以技術移民?當一些受害者抱著美好的念想,點開一些出境勞務公司的招聘網頁時,正進入一個精心編織的圈套。至少六份裁判案例顯示,多名詐騙分子在網上發佈虛假跨國勞務虛假信息,而此類出國詐騙金額遠超其他類型詐騙。

法院查明,2013年5月,被告人畢某勇、楊某映及韓某等人明知中港集團及下屬公司實際無安排境外勞務或移民的能力,仍按照鍾某要求至杭州市籌備成立公司,用於招攬客戶。2013年9月12日,畢某勇以股東、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與楊某映及韓某等人在杭州市西湖區註冊成立杭州澳海公司。為擴充規模招攬更多客戶,澳海公司又根據中港集團的要求在杭州市濱江區、廣東省江門市等地設立了多家公司,形成了以杭州澳海公司為中心的跨省、跨地區招攬客戶網點。隨後,楊某映等人根據中港集團以電子郵件形式下發的簡章,再以上述公司的名義製作宣傳冊或者在58同城、趕集網等互聯網上發佈,招聘出國務工人員。

自2014年11月起,大量到期客戶發現未能出國,要求杭州澳海公司退還中介費。楊某映、畢某勇仍按照鍾某的指示,要求業務員繼續招攬客戶,擴大詐騙範圍,騙取客戶中介費。截至案發,共造成2000餘名被害人被騙中介費共計6270萬元。

套路五:

招聘女公關?原來是賣淫!

在以招聘為名實為賣淫嫖娼的違法犯罪中,受害者的角色比較模糊。一些受害者,在誘人的招聘條件下,誤入賣淫組織團伙,被犯罪分子所控制,而被迫賣淫;還有一些受害者,與犯罪分子約定嫖資分成。

這種招聘賣淫女的廣告往往比較曖昧。會告知“公司以一夜情為主”,收入為“2小時以內2000元,6小時以內5000元,工資日結”,並做思想工作“做這個也沒什麼,只是賺錢快的一種渠道,趁現在年輕,多賺點青春錢”。

類似拉應聘者下水的招聘詐騙還有,傳銷團伙、電信詐騙團伙、誘使應聘人員投資現貨交易或其他產品等團伙。

套路六:

詐騙分子脫身有“術”

儘管有法律的嚴懲,但在被繩之以法之前,詐騙分子是“趕集網”、“58同城”等網站上掌握工作的“老闆”。

當“老闆”的面紗被刺破之後,

面對滿腔找工作熱情的受害者,

騙子們是怎麼應對的?

1、拉黑。

2、拖延。

在相關“淘寶代運營”詐騙案中,被害人要求退錢時,騙子們採取“拖”的辦法,一直“拖”到被害人自己放棄為止。有的“出國務工詐騙案”中,騙子們以手續正在辦理、正在走程序等理由拖延受害人。

3、返還小部分詐騙款。

大連一家進行招工詐騙的團伙,在收取被害人保險費、照相費、好處費、檔案費等不同名目的費用後,應聘者發現工作條件和薪酬待遇與廣告承諾的有很大差距,要求退錢時,騙子便以“被害人已簽訂合同,違約不予返款”等理由對被害人進行威脅,威脅不成,便返還給被害人100元至200元不等的費用,而後迫使被害人離開。而法院查明,該詐騙團伙採取此種方式,4個月內讓2000餘受害人損失130萬餘元。

4、貶損招聘單位。

寧波的一起判例中,騙子們冒充招聘單位面試經理,以測評費、服裝費、體檢費、操作電腦押金等名義騙取求職者現金,再謊稱帶求職者去單位進行測評培訓,途中又編造理由貶損招聘單位,促使求職者放棄應聘。當求職者要求退還押金時,則以求職者主動違約等理由僅退還少量押金,進而佔有其餘款項。

5、刁難。

刁難或者製造事端的方式推託應聘人員,也是詐騙分子常用伎倆。在安徽一起招聘詐騙中,在騙取求職者體檢費和保險費後,騙子拋出難題——需求職者到外地工作或提供房產擔保等理由,讓求職者放棄就職。

6、恐嚇。

四川綿陽一起高薪招聘司機的詐騙案中,被告人劉某某、李某某等人以“公司系收取高利貸,隨時會打架鬥毆,甚至被公安機關抓獲坐牢”等進行恐嚇,給求職者造成工作危險、不是正當工作的心理,迫使求職者自動放棄工作及全部或部分保證金。

7、毆打。

騙子們為了脫身,有時不惜使用暴力。在蘇州的一起判例中,犯罪團伙安排專人,負責對求職者進行威脅、恐嚇,挑一些“冒泡”或老實的人作為毆打對象。2013年9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受害人國某想索回身份證,說不想找工作了要下車,被三四人輪番扇幾個耳光,直到其交了共600元的保證金和培訓金,“隨後車裡面每個人都要交600元錢,本來不交的看到有人被打了也就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