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奇襲荊州對與錯?實則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孫權為何要攻打荊州?明明是孫劉聯盟為何要在關鍵時刻捅劉備黑刀呢?這怪不得孫權,只能說劉備同樣陰險。拋除劉備不斷食言的借荊州不還,吳國也很可能成為劉備的優先打擊對象,孫權不得不先下手為強。

荊州是東吳的心腹之患,自古有得蜀必得楚的說法!劉備取川之後實力大增,從經濟到軍事實力上都不輸於吳國。當時的劉備擁兵十四萬三千人,人口一百五十多萬,基本上持平當時吳國的實力。而且由於劉璋二十多年的積累不曾損耗便不戰而降,這使得劉備從庫府經濟上是超過孫權的。而且蜀軍佔據長江上游,對吳國有地形優勢。一旦蜀軍順流而下,則必然會打得吳軍猝不及防。

其次,我們再看關羽打襄陽之戰。襄陽是長江南北岸的關防要塞,一旦佔據襄陽,則北方的大軍將無法越雷池一步,比如,後來的巔峰蒙古帝國攻了四十幾年沒攻下了。所以,劉備要是能夠據守襄陽,那就可以騰出手來收拾孫權。先打下孫權再挾吳蜀兩國之力與曹魏抗衡。這是唯一有可能重新光復天下的辦法,也是諸葛亮跟劉備提及的佔據荊州便可得天下的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