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這麼努力的工作,老闆真的會為你的努力買單嗎?

在職場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現象:有的員工經常加班,他們確實為公司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汗水。他們努力拼搏的精神,不要說是作為公司內部員工了,就是作為一個外人看了都會很感動。但是現在問題來了,作為一個老闆來說,當他看到某個員工每天都在辛苦的工作的時候,他會不會被這些辛苦工作的員工感動呢?

你每天這麼努力的工作,老闆真的會為你的努力買單嗎?

其實公司老闆在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只會感到欣慰,但是他不會被這種現象所感動,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你瞭解了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之後,你自然會理解老闆的這種心態。

一、老闆只看結果,他並不關注努力

很多職場新人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抱著一種學生思維,很多人覺得在職場上只要你夠努力,那你在職場上就一定可以取得很不錯的成績。甚至還會有人覺得,在職場上,只要你努力的做事情,你的努力就可以感動你的領導或老闆,這樣以後再有機會的時候,老闆或領導就自然會給你升職加薪。

但是當他們在職場上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當他們真正的瞭解了職場的實質之後,他們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曾經的想法都是錯的。在職場上,老闆願意花錢把你招聘過來,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他就是想花錢招人過來為自己公司創造價值,當你為公司創造了更多的價值,老闆才會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你的工資回報給你。而在你為公司創造價值的過程當中,你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實現你的自身價值,當然努力也算你實現你自身價值中的一種方式,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方式。

你每天這麼努力的工作,老闆真的會為你的努力買單嗎?

因為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並不能和真正的創造價值畫上等號。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現象,有的人雖然工作很努力,他也為這份工作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他所作出的成果卻並不能令人滿意,那在這個時候,按照老闆的邏輯,他並不會因為你工作很努力,就給你開出很高的工資。因為你在這個過程當中雖然自己表現的很努力,但是你並沒有為公司創造太多的價值。

所以在很多情況之下,如果你的努力沒有為公司創造價值,那你的努力就只是感動了自己,對公司來說,這並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

二、公司中誰都是可以被代替的

在職場中,有很多人一旦在工作上有所成績後,他們就很容易膨脹,甚至有的人會覺得他在這個公司裡面已經很牛了,他已經為公司創造了這麼多的價值,公司的老闆一定離不開他,公司離開他就不能夠正常運轉了。其實當他這樣去想的時候,他就已經錯了。其實在職場上,在一個公司裡面,誰都有可能被別人取代。

在職場當中,一直都存在一個二八定律。有80%的人或許這輩子就只能一直是一個普通員工,而剩下的20%的人,會有一小部分人通過後來的努力會成為公司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而最終,真正的能夠成為公司的創立者或者公司老闆的人就更加少了。所以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裡面,公司為了更好的發展,公司有了更多的業務之後,公司自然會想方設法的招攬人才。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員流動就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你每天這麼努力的工作,老闆真的會為你的努力買單嗎?

最近我看到過一個初創企業,他們公司從創立到現在也就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面,現在除了公司老闆沒有變過之外,公司裡面的管理者和員工基本上都換了一茬。在公司不斷成長髮展的過程當中,公司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統,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不管是人員的更迭還是流失,公司都並沒有因為人員的變動而受到太大的影響。畢竟一個公司真正的發展壯大,確實是會發生多次的迭代的,幾乎在每一次迭代的過程當中,公司成員之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見不合,公司中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引起員工的流失。

所以這個時代不光是員工在選公司,公司也在選員工。而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當中,我們只有真正理解清楚對公司來說什麼是可以變的,什麼是不變的之後,你才能真正的定位清楚你在職場上的位置。比如公司核心價值觀、公司的管理系統、公司的企業文化,這些作為公司管理的基石,它是不變的。而員工卻是作為公司的一個變數而存在,當一個企業真正形成自己的系統以後,至於員工的增加或減少對公司來說,其實並不會對公司造成太大的實質性的影響,此時公司離了誰都照樣運轉。

三、物以稀為貴,職場亦如此

我們的市場是以供需關係來拉動的,當某個物體越稀缺,它在市場上的價值就越高。放眼我們當前的職場,我們就會清楚的知道,其實職場的價值也是由稀缺性所決定的。最近一段時間,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方面的人才很受歡迎,他們憑什麼受歡迎?就是因為在當前這個時代,現在社會上這種人才很稀缺,國家急需這樣的人才。當然國家也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但是相比這幾種人才而言,這幾方面的人才顯得更稀缺而已。所以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他們的價值就會更高。我們通過觀察學校裡的招聘或者是一些招聘網站上的招聘要求和所給的薪資待遇就會發現,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相關的人才,很多的年薪都已經突破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以用這些具體的數字來說明這個問題就再合適不過了。

你每天這麼努力的工作,老闆真的會為你的努力買單嗎?

通過上面的案例,也會引申出一個問題,那便是在當前的職場上,到底是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有的人會說選擇很重要,就拿當前的例子來說,如果當時在選擇的時候,你選擇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方向,當你通過幾年的努力以後,你就會比和你相同起點的人拿到更多的工資、在社會上擁有更多的價值。當然也有朋友會說,努力更重要,因為他看到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才獲得了更大的成功。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具體要看我們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上去看待這個問題。不管是職場也好,還是市場也罷,其實在這裡面都會強調一個稀缺性的問題。很多時候,當你選擇了一個國家很稀缺的行業,你再去努力的時候,你自然會有一種事半功倍的感覺。但是在相同的條件之下,如果你去選擇了那些已經飽和的行業,你就會發現,到時候就算你再怎麼努力,其實你真正能夠做出價值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因為在同一階段,能夠做和你相同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你想做成功的附加價值也太高了。

所以在職場上,不管是我們在做選擇還是在努力的時候,我們都是要認識清楚職場的本質,然後遵循職場的供需關係來做事情。只就這樣,我們在職場上才會少走彎路,我們才會有更大的概率來獲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