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出臺!安徽將加快推動這項工作!

點擊上方藍字“安徽發佈”關注我們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號),加快推進我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01

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為主攻方向,堅持創新驅動,深化體制改革,突出問題導向,推動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一區兩園”)建設,充分發揮創新高地優勢,集聚各類要素資源,努力打造一批農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驗區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到2025年,爭創若干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轉型升級一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一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農業創新驅動發展路徑,顯著提高“一區兩園”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綠色發展水平。堅持一區(園)一主題,依靠科技創新,著力解決我省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02

重點任務

(一)建設“一區兩園”。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培育5個左右主題鮮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效突出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作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預備隊”。按照“一縣一園、一園一主題”原則,啟動建設一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爭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農行安徽省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創新主體。找準“一區兩園”發展著力點,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研發投入大、技術水平高、綜合效益好、成長潛力大的農業創新型企業和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發揮企業家在“一區兩園”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營造有利於創新型企業家發展的良好環境,支持企業家整合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加快企業創新發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在“一區兩園”開展創新創業,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返鄉農民工到“一區兩園”創新創業。加快發展“互聯網+”創業網絡體系,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降低創業門檻,促進創業與創新、創業與就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創新。(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做強主導產業。鼓勵“一區兩園”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按照“一區(園)一主導產業”定位,加大農業高新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著力提升主導產業技術創新水平,重點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促進主導產業綠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鼓勵“一區兩園”實施農業產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加強特色優勢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發展路徑,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省科技廳、省農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集聚科教資源。推進政產學研用創緊密結合,鼓勵“一區兩園”主動加強與國內外重點科研院所、高校和知名企業戰略合作,聯合攻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讓更多創新要素、創新成果進入“一區兩園”。鼓勵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各類創新平臺在“一區兩園”開展應用示範。發揮共性技術平臺作用,聚焦“一區兩園”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佈局建設一批公共研發、檢驗檢測、試驗推廣、計量認證、設備共享等技術創新平臺,著力突破產業關鍵技術瓶頸,降低中小企業創新成本,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探索“互聯網+”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機構,提高“一區兩園”科技成果轉化率和成功率。健全新型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模式,支持科技成果在“一區兩園”轉化、應用和示範。(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農委、省林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培訓職業農民。加大培訓投入,整合培訓資源,增強培訓能力,創新培訓機制,建設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提升農民職業技能,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力量開展專業化教育培訓,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發揮縣級學會、企業科協、農技協和科技社團作用,面向“一區兩園”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普及和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省農委、省林業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融合共享。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的機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區域協同創新,探索“產園一體”“園鎮一體”“園村一體”融合發展模式,打造新型“科技+產業+生活”社區,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美麗鄉村。(省農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省旅遊發展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生態和資源保護利用底線約束,建立農業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發展循環生態農業,推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打造水體潔淨、空氣清新、土壤安全的綠色環境。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垃圾和汙水處理率,正確處理農業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糧食安全、農民增收的關係,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統一。(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糧食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強化信息服務。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發展智慧農業,建設智慧園區,建立健全智能化、網絡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管理服務能力。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和鄉村電商服務示範,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集成創新與示範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示範工程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園區”等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促進園區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培育園區發展新動能。(省科技廳、省農委、省商務廳、省林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強國際合作。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農業“走出去”,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一區兩園”國際化水平。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和培訓,鼓勵“一區兩園”引入國外優質科技資源和高層次人才團隊,共建園區、共建科研機構。支持國外先進農業技術裝備、先進模式在“一區兩園”轉移示範、推廣應用。推進特色優勢農產品、技術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外辦、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林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03

政策措施

(一)完善財政支持政策。充分發揮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統籌“三重一創”、創新型省份建設等專項資金,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推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各市、縣(市、區)要按規定統籌支持農業科技研發推廣相關資金並向“一區兩園”集聚,採取多種形式支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鼓勵市、縣(市、區)統籌使用農業綜合開發等相關項目資金,加強“一區兩園”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創新金融扶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市、縣(市、區)政府在現行政策框架下設立現代農業領域創業投資基金,支持農業科技成果在“一區兩園”轉化落地。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向“一區兩園”集聚,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在“一區兩園”所在縣域,使用自有資金參股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積極支持風險投資對“一區兩園”科技成果轉化和新型產業培育的投入。鼓勵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投放方式,為“一區兩園”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和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鼓勵風險投資、保險資金等各類資本為符合條件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提供支持。(省政府金融辦、省科技廳、省農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落實土地利用政策。堅持依法供地,在“一區兩園”內嚴禁房地產開發,合理、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鼓勵市、縣(市、區)政府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支持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發展用地。支持指導“一區兩園”在落實創新平臺、公共設施、科研教學、中試示範、創業創新等用地時,用好用足促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用地支持政策,將“一區兩園”建設成為節約集約用地的典範。各市、縣(市、區)要統籌安排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方式節約的建設用地,優先滿足“一區兩園”建設需求。(省國土資源廳、省科技廳、省農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科技管理政策。在落實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持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科技管理政策,推動農業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評價評定製度和農業科技人員報酬激勵機制。積極爭取將國家農業高新產業示範區列入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推薦渠道,搭建育才引才薦才用才平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省創新型人才團隊招引等省級人才計劃優先支持“一區兩園”建設。支持各市、縣(市、區)以建設“一區兩園”為基礎,積極申報建設創新型縣(市)和創新型鄉鎮。各市、縣(市、區)要積極支持“一區兩園”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確保一定比例的科技創新項目、一定數量的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在“一區兩園”落地。(省科技廳、省稅務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04

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有關部門要建立溝通協調和協同支持機制,明確分工,協同配合,形成合力抓好貫徹落實。各市、縣(市、區)要以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契機,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轉型升級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建設工作。創新“一區兩園”建設管理模式,探索整合集約、精簡高效的運行機制,以創促建、以建促管、建管並重,全面提升“一區兩園”發展質量和水平。(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農行安徽省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建設指導。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市、縣(市、區)申報建設“一區兩園”。省科技廳會同省有關部門從“一區兩園”功能定位等方面加強指導。(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農行安徽省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做好監測評價。落實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建立創新驅動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一區兩園”創新能力、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綠色可持續發展、脫貧攻堅、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等方面的考核和評價。定期開展建設發展情況監測,建立有進有退的管理機制。加強監督指導,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切實保障“一區兩園”建設發展質量。(省科技廳、省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6月11日

意见出台!安徽将加快推动这项工作!

往期回顧

主辦單位| 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省網信辦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安徽新媒體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