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夏秋时节,人们对嗡嗡乱叫、逮谁叮谁的蚊子唯恐避之不及,有这么一群人,却把找蚊子、捉蚊子、研究蚊子作为一项工作,从6月至10月,持续在又臭又脏的地方出没——他们就是疾控部门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科(以下简称地病科)的工作人员,他们被形象地称作“职业捉蚊人”。

6月12日至14日,全省2018年疟疾传播媒介监测培训班在许昌市举行,各地市负责寄生虫病和媒介消杀的70多位业务骨干参加了集中学习,6月13日晚,河南省疾控专家带着培训班学员来到襄城县监测点,实地开展捕蚊和“人诱”培训。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傍晚,一群“职业捉蚊人”来到了双庙乡草寺村

6月13日下午5时,全省2018年疟疾传播媒介监测培训班结束了一天的理论学习,来自全省18个地市的疾控人员简单吃了晚饭,5时30分,大家统一乘坐大巴车,带着各种捕蚊工具赶往襄城县双庙乡草寺村。

双庙乡位于襄城县东北部,与建安区接壤,草寺村除了一条河,还有多处池塘和水坑,疾控专家们认为,这个村的地理环境具备中华按蚊生存繁殖的条件。

中华按蚊是我市唯一的传播疟疾媒介,这种蚊子在国外多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国内除青海、西藏外均有分布。由于种群数量大,可引起暴发性流行,中华按蚊幼虫主要孳生于缓流清水中,如小溪、沟渠、池塘、稻田等环境中。人被雌按蚊叮咬后,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一旦传入人体会引发疟疾。这种由蚊子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俗称“打摆子”,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昏迷、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还会危及生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市疟疾发病率高峰值达746.47/万,人们纷纷谈疟色变。

2010年12月15日,我市正式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完善了消除疟疾的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提升了可持续性的疟疾监测能力,疟疾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连续7年没有发生疟疾本地感染病例,2017年8月,我市顺利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被授予“许昌市达到消除疟疾目标”标牌。国家和省疾控专家认为,消除不等于消灭,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境外务工、留学人员增多,国际交流频繁,输入性疟疾是维持消除疟疾状态的最大威胁,因此,襄城县今年被确定为新增监测点。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他们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18时40分,大巴车停在草寺村的河边。疾控人员默契地分成三组,其中两组带着长柄勺到河边取水,另一组人去寻找合适的地方搭设蚊帐。

附近的村民们见了,纷纷好奇地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捞鱼吗?”

当得知他们是捉蚊子预防传染病的疾控人员时,围观的村民高兴地笑起来:“那太好了,想不到还有人做这好事,把蚊子全消灭干净了才好哩!”

市疾控中心地病科科长王艳带队的一组,先后取了河水、村东头池塘水,均未找到中华按蚊。随后,他们又来到村中一处长有很多水草的水坑边,将勺子轻轻地掠过水面,划出一道一米来长的弧线。

“哈哈,有了,好几只孑孓哩!”取水的疾控人员兴奋地叫起来,立即,五六个脑袋同时凑近了那只红色的塑料勺子,其中一位,还拿小手电在照亮勺子里的几个小黑点。

“你看,平行浮在水面上的就是中华按蚊,下沉或者把头扎在水里的蚊子是库蚊。”王艳简要地介绍了辨蚊方法,“如果蚊子停在墙壁上,我们可以观察它的触须、翅膀和停姿”。疾控人员将发现的中华按蚊小心地装进了瓶子里,以备下一步观测解剖。

“你们是不是连蚊子是公是母也能看出来?”一旁的村民半开玩笑地问。

“当然了,我们通过解剖蚊子,还知道雌蚊产过几回卵哩。”一位疾控人员认真地回答道。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支帐“人诱”,通宵达旦捕蚊

另一组捉蚊队走进了草寺村王金灿家的羊圈,并把诱蚊灯挂在离地1.5米高的地方,接上电源,灯下用来装蚊子的纱罩被照亮了。疾控人员说,到明天早上,纱罩里就会收集到许多自投罗网的蚊子。不远处,两位疾控人员打着手电筒,持便携式吸蚊器,踩着羊粪和干草,忍着扑鼻的臭味,在犄角旮旯里、结了蛛网的顶棚上仔细地寻找蚊子。

第三组“人诱”捉蚊队来到一户村民房后的空地上,他们七手八脚熟练地撑起了一顶蚊帐。疾控人员鲁德彬主动充当“诱饵”搬起凳子坐进了蚊帐里。这顶白色蚊帐长2米,宽1.5米,分为两层,里面一层垂地,外面一层留有距地面35公分的开口。

疾控专家介绍,人诱可不是拼“颜值”,全靠人的呼吸、体温和气味招来蚊子,这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蚊子搜寻人类时不用眼,而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体表散发出来的汗味以及热量来确定人的位置,因此帐内的“人味”才是最佳引诱剂。

揭秘职业捉蚊人:个个有双“火眼金睛” 看一眼就能辨别各种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