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教學經驗之談:抓詩眼

古詩詞教學經驗之談:抓詩眼

古詩詞教學經驗之談:抓詩眼

傳統地、平鋪直敘地教學古詩詞,往往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經過嘗試,作者發現抓住“詩眼”進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融入情境地學,學生更能把詩歌中的節奏、韻律讀好,更能讀出詩人飽含的深情。

老師在講授唐詩相關課程時發現,身邊很少有老師會主動選擇古詩詞,原因不外乎感覺詩歌零散含蓄,很難備課,教學時很難講透、講美。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認為,通過抓詩眼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問題。

一、何為“詩眼”?

“詩眼”指的是詩詞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以一字為工;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由於有了這個字詞或句子,而使形象鮮活,神情飛動,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富於藝術魅力,稱為一篇詩詞的眼目。詩眼的獲得,需要提煉字句,務必使提煉的字詞和詞句,最能表現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達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這樣的詞句,要在詩詞的關鍵部位,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

詩眼的錘鍊,要立足於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工夫。

二、如何實踐?

葉聖陶先生曾說:“詩詞的講授,生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想象是對過去經驗和已有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構成新的意象和觀念的心理過程。詩詞重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在古詩詞教學中,只有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及共鳴,讓學生由此引起聯想,由此及彼,由情入境,才能入境悟情。

如教學古詩《春雨》時,我對比兩次教學片段的設計與實踐,深刻地感受到抓“詩眼”進行教學,條理更清晰,學生的感悟更真切。

《春雨》即《春夜喜雨》是唐詩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緻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下面我簡述兩次教學實踐與反思:

第一次教學方案設計:分句講讀。

①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②“時節”是什麼意思(時令、季節);“乃”又作何解?(“就”的意思)。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到,它就下起來了)想一想:為什麼詩人說它是好雨呢?(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③齊讀這兩句詩。

④指名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⑤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潛入”?(“潛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入夜”怎麼解釋?(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進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你說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⑥齊讀這兩句詩。

第一次課後反思及研究: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名《春夜喜雨》,讚美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時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的生長。這首詩通俗易懂,而且它是課外古詩要求背誦的篇目之一,全班孩子都已經會背誦。上課時,我緊抓詩文中的關鍵字詞,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釋讀詩句意思,學生學得比較紮實,但同時我遺憾地發現,學生學得比較死板,對詩歌美的感悟不深。課後我仔細查找資料、反覆琢磨,很贊同古語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決心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不急著講,先讓學生通過反反覆覆地讀,自己感受春雨的特點;再嘗試作為一個“引領者”,拋出詩歌的詩眼,並指導學生圍繞詩眼讀詩、品詩。我試圖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淡化詩詞釋義,幫助學生領悟詩歌所傳達的畫面感,從而啟發學生的美育。

第二次教學方案設計:“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我給大家十分鐘時間自由讀詩,邊讀邊感覺:詩中所描寫的,是一場怎樣的春雨?(學生暢談,教師相機拋出詩眼:“好”)隨即發問:這場春雨好在什麼地方?

預設:關鍵詞一:“及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莊稼需要雨水時,雨就下下來了。)(滲透“乃”字釋義:就)說說你對這句詩的感悟。

預設:關鍵詞二:“善解人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了,沒有妨礙人們白天的工作、學習,同時滋潤了萬物。)(滲透“潛”字釋義:悄悄地)說說你對這句詩的感悟。

教師小結:及時而又善解人意的這一場春雨果然是一場好雨,通過讀詩,我們感受到詩人杜甫對這場春雨的讚美之情,讓我們通過誦讀,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律美,更讀出詩人飽含的深情(全班誦讀)。

第二次課後反思:教學古詩時,我圍繞詩詞的詩眼“好”字展開教學,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而後進行暢談,從而感受春雨應時而生、滋潤萬物的情景,體會詩人對春雨善解人意、不好聲張的品格的讚美。我感覺這樣的教學設計重點比較突出,條理較清楚,教師的提問不至於零散,語言也不囉嗦。課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性交還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但不得不說,這樣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不小的考驗。

贊可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我想,在古詩詞教學中,只要教者能抓住“詩眼”,並由此抓準詩歌本身的特點,就一定能讓詩詞浸潤童心,滋養孩子的詩情。

古詩詞教學經驗之談:抓詩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