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奖中美成最大赢家,中国电影讲信仰美国电影讲贫穷

文/马庆云

24日晚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出大奖,获奖影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展映电影累计产生票房2300余万元,刷新中国境内电影节展映期间的最新票房记录。参加上海电影节的影迷有幸一睹这些获奖影片的风采,而未能现场观影的互联网影迷,也一定好奇,这些获奖电影,到底都讲了什么故事呢?

最佳影片:《再别天堂》

金爵奖中美成最大赢家,中国电影讲信仰美国电影讲贫穷

该片制片地是瑞士和蒙古。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部蒙古电影。该片编剧导演巴特巴雅尔·绰格索姆是蒙古人。电影《再别天堂》讲的也是蒙古游牧民族的故事。一对儿放牧的夫妻,在连续两个孩子流产之后,不得不接受现代科学的引导,来到蒙古大城市乌兰巴托,在这里接受待产检查。而此时,接受萨满信仰的夫妻却面对了另一个预言,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一个人死去。

《再别天堂》正是在这样的现代科学与传统信仰之间展开故事,将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和乌兰巴托的城市文明相互衬托,互为关照,从而展现一种生存族群在两种文明之间的游离状态。该片在故事性上彰显了文艺片特有的沉默,目前并未有中国院线发行的迹象。

评委会大奖与最佳编剧奖:《阿拉姜色》

金爵奖中美成最大赢家,中国电影讲信仰美国电影讲贫穷

《阿拉姜色》属于联合编剧作品,是扎西达娃与松太加联合完成。扎西达娃是西藏作协主席。2010年的《西藏往事》,2016年的《皮绳上的魂》都出自他手。这位作家的能耐,很类似山东的莫言,陕西的贾平凹,河南的刘震云,河北的,诶,河北没什么作家。

《阿拉姜色》依旧是一个朝拜的故事,讲的是妻子与丈夫一起走上朝拜之路,而妻子却怀着某种心事没有告诉丈夫,在朝拜之旅中,妻子慢慢敞开心扉,将秘密说出来。这部中国电影其实是在讲信仰、真诚与人类精神世界将往何处去的问题。西藏作协主席扎西达娃善于驾驭这类题材,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最佳导演:《翻译家》,罗德里戈·巴里鲁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鲁索

金爵奖中美成最大赢家,中国电影讲信仰美国电影讲贫穷

该片又名《联合国翻译员》。两位导演是兄弟关系,一胖一瘦,相得益彰。《翻译家》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为时代背景,一位文学教授成为联合国救助医生的俄语翻译,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文学唯美意向,重新面对核泄漏带来的人类灾难。在这种灾难面前,这位文学教授最终获得失望、痛苦之后的另一种认知。

这是一部典型的灾难面前展现人性的电影。两位导演最厉害的地方是冷静,面对苦难,不呼喊,而是异常的冷静,甚至以置身事外的第三者视角去陈述。

最佳男主角与最佳摄影:泰伊·谢里丹(男主角)杰夫·比尔曼(摄影师)《星期五的孩子》

金爵奖中美成最大赢家,中国电影讲信仰美国电影讲贫穷

这位男主角中国观众不陌生,他主演的电影《头号玩家》刚刚在内地上映,票房轻松超过10亿元。电影《星期五的孩子》是美国方面非常少见的真实展现美国底层生存境遇的文艺电影,风格上有中国八零年代那批文艺片的味道。该片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上展映过,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美国电影人尤其是奥斯卡等奖项,过分关注电影人本身的文艺小腔调,而不喜欢这些底层贫困的题材。

《星期五的孩子》讲的是泰伊·谢里丹主演的小青年从社会抚养院逃出来,要开始自己另一种的人生。他必须面对贫穷、饥饿和各类犯罪活动了,从而开启了一场美国底层空间的探秘之旅。这部电影展现了好莱坞大片之外的另一种美国景象,在繁华无限的街道风光之外,原来也隐藏着这么多的物质贫瘠与精神荒凉。

最佳女演员:伊莎贝拉·布莱斯《塔杜萨克女孩》

这部加拿大制片的电影,最大看点在于女主角对亲情的某种细腻演绎。电影讲的是女主角找妈妈的故事。18岁的女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主题设置便让电影充满着未成年的艺术畅想。

艺术贡献奖:《食肉动物》

金爵奖中美成最大赢家,中国电影讲信仰美国电影讲贫穷

这是一部电影人自己为内容的影片,讲的是做演员而不火的姐姐,投奔做演员而火了的妹妹,在事业与亲情双方面,都面对了诸多问题。2017年,林志玲和小S主演了一部名为《吃吃的爱》的电影,属于喜剧化处理的《食肉动物》。

最佳纪录片:《漫长的季节》

讲的是叙利亚战后九百万难民被迫离乡的事情,极尽真实。这是一部荷兰电影。荷兰也是接受难民的重要欧洲国家之一。

最佳动画片:《朝花夕誓—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

金爵奖中美成最大赢家,中国电影讲信仰美国电影讲贫穷

日本电影,依旧是《你的名字》的味道,讲的是一个生活在美好世界中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外族侵略的故事,最终爱好和平的主人公们开始抵御入侵,赢得和平。日本动画片善于在唯美画面与温润人性上做文章,极尽细致,拿奖也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