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孔天乐,(白俄语:Kandratovich Yauheni),生于白罗斯的格罗德诺州马斯特市,大学就读于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主修Teaching Chinese(汉语教育)专业,曾获得《汉语桥》中文比赛白罗斯赛区第二名,多次代表留学生参加白罗斯驻中国大使馆的各类活动及比赛。现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正在经历自己为时一年的交换留学生活。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Hello hello你们好~”一声清脆温柔的问好声从身后传来,回头便撞上一张清秀开朗的笑颜。他肤色白皙,身形纤细。五官清秀俊俏,英气中又带着一抹可爱,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蓝宝石一般的眼睛里有着柔柔的光。然而面容中最吸引我的,反而是他那咧到耳根的微笑——亲切自然、嘴角漾出刚刚好的弧度。“有什么要了解的尽管问就好了!”他一张口就是一句很动听的、稍带点西方口音的中文。

孔天乐的故事,就藏在这微笑背后。

“我叫天乐,因为我天天乐呀”

面前坐的这个小伙子叫孔天乐,这是他的中文老师给他起的中文名字。“孔”这个姓氏取自他的白俄语名字“Kandratovich”的首音节,读起来很像“孔”。而问起名字的原因,他眨了眨明亮的眼睛,随即又露出了招牌笑容——“很简单,因为我天天乐嘛!哈哈哈。”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天乐如此“爱乐”,原因其实不难发现。这和他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及爱好有很大关系,也直接影响了他对于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如果你认真观察天乐的朋友圈相册,你会发现极少有哪些领域是这个95后青年不曾涉及过的。双子座的他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纤瘦的身躯里藏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明亮的眼睛里闪着对生活质量的期待与追求。在一个多月的寒假里,他先后去到了西安、杭州、深圳、香港等10处大城小市,他把旅途上的所有经历融合、沉淀,深深刻在心底,漾在他如春风一般的微笑里。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 ■■■■

天乐在上海与西安

在众多游览过程中,天乐尤其对中国精细的传统工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遇到一些民间的老手艺人时,他总是走不动道儿,立足欣赏,双眼放光。在古城南京,他和朋友们首次尝试放风筝,他激动地指着照片中两支大雁形状的风筝对我说——“这个风筝真的太美了!是广场边的一位老爷爷亲手做的,他做了一辈子的风筝,每一支都尽力做到完美、就像真的一样。尤其在天上飞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是鸟儿们在自由地翱翔!虽然我放的不好,但是我十分尊敬那位老爷爷和他一生的作品。”

天乐在说的时候,两只手不停地在空中比划着,生怕他内心强烈的情感没有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他开心地说着,碧蓝色的双眸此刻更明亮了,激动的情绪像是要立马飞回到那个广场上。现在距离他的南京之旅已有3个月之久,但他总是一遍遍拿出照片,回忆那座古城,回忆那段经历。“之后的每次我看到天上飘着美丽的风筝,我总是会想起那位老爷爷,这也让我更想走遍中国的所有地方。”

“从汉语桥到大使馆表演,我只希望把中文说的更好”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举办,可以说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权威、最广泛的大型汉语交流平台。在2017年夏天,这位白罗斯的19岁青年,勇敢地踏上了征战的舞台。

孔天乐早在白罗斯时就听老师说过“汉语桥“有很多会讲中文的“歪果仁”:“我听说那里学汉语的氛围很好,我也想和他们去比一比,交流一下。”于是他带着对汉语的滚滚热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天乐参加汉语桥比赛

一路过关斩棘,天乐最终在白俄赛区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虽与总决赛的战场擦肩而过(只有第一名进决赛),却获得了为期两周的参加汉语桥夏令营的机会,这对于他来说诚然是一次最好的锻炼机会。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天乐在汉语桥夏令营

在2017年的夏天,他和全球各地喜欢汉语的朋友们齐聚中国,为了相同的梦想而相识、相知,并且携手前行,共同体验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在这短短的10多天里,「汉语」不断吸引着这个白俄年轻小伙子的脚步和他的内心,走近一步、再走近一步。

在夏令营的日子,用他的话说,“是令我终身难忘的。”其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他们在一起学做陶艺的时候,天乐本来想让朋友给他录一段他淡定自若、手法娴熟地制作陶碗的视频,并传到社交网络上给外国朋友们“显摆”一下。没想到,中途出现了意外,不但做陶碗的陶泥被转轮甩飞,连硕大的转轮都被这位“淡定自若”的小哥哥从中间直接撅开了…!

“虽然我没有进到总决赛,但是我在夏令营的体验很开心,没有什么遗憾的。我想如果再来的话,我会拿到第一并且进总决赛!”

聊起汉语时,他碧蓝色的双眸总是闪着微亮的光,就像小孩子谈论起自己最爱吃的那块糖果。“我真的很喜欢汉语、很喜欢中国,中文真的太神奇了!” 在二外的汉语学院学习,让天乐体验到了从未想象过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也让他的中文水平与日俱增。平日里的他也会经常和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朋友们练习说中文,相互促进。“我们学院每一位老师都很负责任,只要我们稍稍有一些不懂,他们会把说话速度放慢,字正腔圆地讲出来,一个一个字地过,直到我们理解并且读顺。

二外就是我的“第二家”

从白俄到中国,孔天乐来到二外的时间不算长,算是一名“2017级新生”,但显然他对这所学校的热爱是不能用时间来考量的。“最开始没有想到会来到这里,但是一经我踏进这座大门,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她。”

他喜欢三食的“鸡肉土豆米饭”(大概是黄焖鸡米饭);他喜欢宽敞舒适的留学生公寓;他喜欢沉稳深灰的教学楼,因为这样的建筑会让他想起自己家乡那边及其相似的楼宇;他更喜欢学校里面每一位友好热情的同学及老师;甚至是开学第一天就热情为他指路的保安……

“我有很多朋友都说很难适应留学生活,一部分人坚持了半年就放弃回国了。但我完全不这样想,我觉得一年对我来说甚至太短了些。我会舍不得我这个第二个家。”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天乐与同学们参加艺术节

50%汉语狂热+50%有趣灵魂=白俄小哥孔天乐

天乐与同学在翔宇国际文化节上表演

聊起毕业后的打算时,他一秒都不带犹豫地说出:“当然是来中国!具体做什么还没有定,但我真的太喜欢中国、喜欢北京了,一定会再回来的!”

孔天乐远在白罗斯的父母以及姐姐都十分尊重并支持他的想法,在很多选择和方向上都让天乐自己做主,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家庭环境,给了这位白罗斯小伙展翅翱翔的机会,他成熟、懂事,懂得为家人分担压力;他的内心深处装了远超自己年龄的阅历与眼界。“他们让我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给了我很大的空间,都是很开明的家长。我真的很爱他们。”

天乐的留学生涯虽是短暂的,但他的中文梦却是永无尽头的:“我觉得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向前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一直努力下去。”

从白俄到中国,从夏令营到大使馆,从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他总是心怀梦想与远方,带着他的招牌笑容,走在探索汉语言的路上,从未停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

新媒体运营中心

文案 | 邹佳怡

图片 | 孔天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