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雙向突破

軌道交通與航空產業,是新都引以為豪的兩大高端裝備製造新興產業,走進新時代,如何引領兩大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新都需要破局,抑或具備更前瞻性的思維,方能搶佔裝備製造的制高點。

新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雙向突破

新都一直肩負著建設國家先進裝備製造業及現代物流業集聚區、成德綿創新驅動先導區和軍民融合示範區的重大使命,近年來,新都更是主動將自身發展放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及四川省委、成都市委重大決策部署中謀劃發展,全面強化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雙引擎”,促進創新發展、全域開放,加快推進戰略性產業強勢發展,勇當成都經濟發展頭雁。

眾所周知,新都一直都是成都市傳統工業勁旅,圍繞航空產業和軌道交通產業兩大“國家隊”產業發展機遇,新都明確提出了做強產業支撐的路徑:

著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加快打造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兩個“千億園區”, 到2021 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60 億元, 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500 億元。

按照成都市新一輪工業空間佈局,重點培育兩大高端成長性產業,加快軌道交通和航空產業園建設,全力打造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完整的千億產業集群。

新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雙向突破

今創集團


全產業鏈模式搶佔軌道交通產業制高點

2014 年8 月28 日,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簽訂,作為中車在西南地區佈局的最大產業園區項目落戶新都。在此之前,新都軌道交通產業幾乎還是零。

新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雙向突破

中車成都公司新都廠區城軌分廠

中車成都項目動工到投產,創造了從開工到實現投產315 天的“新都速度”;再到2017 年12 月6 日投入運營的7 號線列車,新都軌道交通產業一直在創造著奇蹟。現在,中車已經形成年生產、維保地鐵車輛1000 輛的能力。

短短三年時間,新都軌道交通產業從“零”起步,一個龐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正在形成。

猶記當初,新都政府為了確保中車項目拉得來、落得下、推得動,在拉動投資、推進項目落地上啟動了“253工作機制”。

所謂“253”,即由當地黨委、政府“一把手”分別任項目推進小組的組長,5 個常委“包村”“包戶”“包拆遷”,推動場平工作。不到3 個月,原本荒草叢生、農田密佈的場地被整理成寬闊平坦的土地。

快節奏高效率的政府服務,讓企業心無旁騖地專注於建設和生產。生產人員、技術人員、相關政府工作人員齊心協力拼幹勁、拼速度、拼質量, 共同推動首列“成都造”地鐵車輛下線。

中國中車集團總經理劉化龍說:他對成都信心滿滿,而未來,集團將全力支持成都公司發展成為中國中車的“西南總部”,加快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蓉落地。

軌道交通產業從“零”起步,要建立一個龐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 並不是口頭上說說那麼簡單。為此, 新都不等不靠,南下深圳、東進上海, 圍繞軌道交通產業實施精準招商,對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開展“點對點、一對一”上門招商,促成重大招商項目早日簽約落地。截至目前,新都已成功簽約今創等近30 個配套項目。

然而,要衝擊千億級產業園,新都底氣何在?潛力在何方?

作為“一校一總部兩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都早已繪製出明確的路線圖,在加強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建設的同時,將加大對上爭取中車集團在新都佈局投放地鐵車輛、有軌電車以及城際動車組等主流車型和新制式車型,進一步加大投資強度,做大園區規模。

力爭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掌握城際和城軌車輛系統集成技術, 建立城際和城軌車輛產品研發製造平臺,形成現代有軌電車、地鐵車輛和城際動車等整車研發製造能力。

此外,新都還對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全鏈條進行了梳理,加強在集成裝備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力爭在轉向架、車體、牽引裝備、受流裝備、制動裝備、信號裝備、列控裝備、通信裝備、內飾裝備、電氣裝備、運用維護工程設備、檢測裝備等領域突破, 提升軌道交通車輛關鍵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及市場佔有率。

新都的目光,甚至已經觸及業內全球最頂尖的企業,將促進龐巴迪、川崎重工、法國勞爾來新都投資建廠。

拉伸產業鏈的同時,新都區更是明確提出“提升價值鏈”,搶佔“微笑曲線”兩端

“微笑曲線”的一端, 是科技創新和研發。

2017 年7 月,新都與西南交通大學簽訂協議,決定在新都建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成都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產業技術有限公司和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科技園區。

整合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產業鏈,重點開展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控件信息技術領域關鍵技術研究和相關成果的轉移、轉化。

此外,新都目前還擁有6 個國家級技術中心、7 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88 個省市級研發機構。新都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驗收,“政產學研用”無縫連接的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正加速形成。

“微笑曲線”另一端,是服務和維保。

新都將依託成都鐵路局動車維修檢測基地和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維修檢測基地,進一步提升水平, 做強產業,力爭打造成為四川乃至西部維修檢測水平最高、運營能力最強的檢測保養基地。

同時,加強對區內機械裝備製造企業的梳理,鼓勵優質企業整合生產資源、優化生產模式, 轉向軌道交通產業零部件配套。

按照產業生態圈的理念,以中車為龍頭,“九大核心技術和十個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已基本齊備。

關於未來軌道產業的發展,新都的思路非常清晰:

  • 一是跟跑高鐵市場。

  • 二是競跑城軌市場。

  • 三是領跑磁懸浮市場。

通過這三跑,助力成都建設世界軌道交通產業之都。

新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雙向突破

新譽集團


航空動力助推新都騰飛

說到航空產業,新都是四川省以及成都市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作為四川省和成都市航空產業的核心佈局地之一,航空產業已被列為成都市“1+N”軍民融合產業體系中的核心產業,新都石板灘園區則被確定為四川省軍民融合航空特色產業基地。

新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雙向突破

成都航空產業園規劃鳥瞰圖

國家“十三五”規劃把航空產業放在今後五年我國計劃實施100 個重大工程項目首位,為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四川作為全國軍民融合創新發展試驗區,將航空與燃機產業作為該省加快培育發展的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之一。

成都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同時具備航空發動機研發和製造能力的城市之一,雙機場更是為航空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作為成都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新都的軍工科技資源和品牌優勢全國領先,是全國少有的同時具備航空發動機研發和製造能力的區縣。

  • 其中,成飛集團作為飛機機頭、前機身、艙門等重要部件製造企業,是中國商飛、法國空客、美國波音等重要航空企業的重要部件供應商;

  • 成都發動機( 集團) 有限公司是美國通用等航空公司指定供應商;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4 研究所等在電子干擾、導航系統、機載電臺等設備和系統研製能力達到領先水平;

  • 航空維修領域廣泛,相關工廠分別是國內軍用航空發動機和軍用直升發動機維修的重要企業,技術水平和裝備能力在亞洲首屈一指。

當享有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美譽的航空發動機遇上根植著開放創新精神的活力香城,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

“用行動搶佔先機,摘之得之!” 伴隨著2016 年中國( 成都) 航空動力發展暨學術論壇在新都落幕,一個承載著“航空產業夢”的新都藍圖已逐漸清晰,“航空動力新都騰飛”更是讓人多了期待!

按照規劃,坐落在新都的成都航空產業園項目將重點發展航空發動機和通航產業,未來將成為新都航空產業發展主載體,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區。

藍圖之上,新都將依託現有624 所、420 廠推動建成“兩基地+ 一園區”的空間佈局。其中“一園區”, 就是成都航空產業園區,兩基地則是以420 廠為主體的製造基地和以624 所為主體的研發基地。

據悉,目前該園區正按“小核心、大協作”思路,聚焦大型發動機、中小通用發動機、無人機發動機三大領域,推進“航空發動機+ 整機制造+ 配套產業+ 衍生產業”的航空產業鏈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產業承載力, 構建軍民深度融合、特色優勢突出的航空產業生態圈。

按照規劃,預計到2025 年,將實現年產值規模300 億元。

新都的目標:力爭到2025 年, 園區聚集核心配套企業60 家以上, 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 億元,建成國際知名、國內頂尖的航空發動機研發中心、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和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試驗區。


“產城一體”開啟新都產業新模式

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新都產業第一次騰飛, 2000 年前後“三線”企業調遷主城區“騰籠換鳥”是第二次騰飛,那麼航空和軌道交通兩大產業佈局則是新都正在迎來的第三次騰飛機遇。

航空和軌道交通這兩大高端成長性產業將成為引領新都未來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火車頭”,這構成了新都產業騰飛的風口。

按照“產城一體”理念,成都航空產業園將與毗鄰的成都軌道產業園相融共生,資源共享,打造“兩業引領、多業融合”的“軌道航空產業新城”。

到2020 年,新都工業園區主營收入要突破1000 億,其中,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工業主營收入的比重突破30% 以上。

此外,新都區還深入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強產業支撐,高標準加快軌道交通產業園和航空產業園建設,到2021 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 億元。

“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創業環境更優、發展活力更強、幸福指數更高的現代化國際化新型衛星城,勇當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主力軍!”

這是新都地方執政者的承諾, 永懷一顆赤子之心,始終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新”和“心”都在這裡。

喜歡就關注產城雜誌

分享城市經濟發展建設中的方略與細節

來源丨《產城》雜誌一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