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名校大学生,在一线城市,会过得怎么样?

网友一:

我的一个朋友,毕业于省会一个二流的本科院校,非211、985,毕业之后变去了深圳。凭借自己的踏实肯干,不到5年变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销售总监。随后,又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主营对外贸易,生意也是做的顺风顺水,后来定居深圳,拥有人人羡慕的豪宅。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毕业于西北大学,保送本校硕士,读完硕士之后去了上海商飞工作,如今留学英国。相较于同龄人,他的读书经历已经相当厉害,但工作居住在上海的他每天依旧需要为房贷、车贷奔波,不能算是享受生活的人。

由此来看,学历只是敲门砖。当今社会会给予拥有高学历的人更多优质资源,而现实生活中,这些拥有高学历的人过的好不好,还得看自己追求梦想的努力程度以及自身在社会打拼的能力。或上班,或创业,拥有高学历的人,即使没有深厚的家底,通过努力依然能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站稳脚跟,拼出自己的一篇天地。

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名校大学生,在一线城市,会过得怎么样?

网友二:

我以我的经历告诉你,除了极个别过得很不错,大部分人过得很一般,但也比一般高校中的农村孩子毕业后过得好。

一线城市,最贵的是房子。北京的房价,想必诸位是知道的。2016年后疯涨了一段时间,现在基本控制住了。最贵的是西城东城,二手房均价12万。其次是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均价8-9万。这是什么概念?985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最多1万。所以北京城六区的房,要是你没家底,就不要指望了。

北京的大部分人在城六区上班,你如果买不起这边的房,要么租,那意味着你随时得做好搬家准备;要么去远郊买房,那意味着你早上挤公交地铁至少一小时以上。你觉得生活质量能高么?当然更可忧的还在于,你要是房子买到郊区,你的孩子就只能在郊区上学。北京教育资源差别极大,在郊区上学,和在三线城市上学没啥区别。你的孩子相比于城六区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了。

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名校大学生,在一线城市,会过得怎么样?

网友三:

像我们家隔壁的,他们家三兄弟,一个学医,一个学建筑,在上海交通大学,出来混得很好。但是他们小时候很穷的,还好他们家教比较好,我们的家族里也有一些富裕的救济他们,帮助他们,他们也很懂事,读书很勤奋,但是,也就能供得起两个孩子读书,不读书的那个孩子出去打工,赚的钱大部分都寄回家里。

没有经历苦难谁会知道人生的心酸,现在苦日子熬到头了,大的那个做医生,小的那个搞建筑设计,目前公司派驻欧洲那边进修,现在家里条件改善了,其实村里人从来不会说笑话他们啥的,都认为他们比较有志气,还很尊敬他们,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向他们学习。

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名校大学生,在一线城市,会过得怎么样?

网友四:

农村大学生即便是没有家底,但是一线城市是非常公平的,不像很多三四线的小城市,发展瓶颈主要是靠裙带关系。你如果走在三线城市的路上,一路上几乎很容易就遇到熟人,熟人社会的生存逻辑不是丛林法则,能力之上,而是依靠既有的关系。

考上211/985的农村高材生,已经经历过一轮筛选,在智力和意志上都属于同龄人的佼佼者,他们有有着农村人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所以在一线城市会显得格外适应。

很多人高估了城市困难对他们的挫折程度,京东的刘强东,苏北农村出生,1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电灯泡,那样落后的物质条件都见过了,自然不会有什么苦难能够打倒他。

网友五:

这个数据是2016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前40名的高校。在这40所高校中,只有10所高校不是“985”,“211”院校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985”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这只是一个平均值,还不考虑行业因素。而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水平为5074元,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为6018元,其中有7.1%的双一流应届毕业生起薪超过10000元,这一比例是普通本科生的5.2倍!

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名校大学生,在一线城市,会过得怎么样?

就算是农村出身的学生,在考入“985,211”院校后,没有一丝家底,留在一线城市,他们的平均薪资水平也比没有读过大学或者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高出差不多一倍。而这个差距也还只是刚刚毕业以后的水平,他们在进入社会几年后,晋升的空间会更大,这个差距也将会变得更大。

网友六:

虽然是当下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有钱的人继续有钱,没钱的人继续很穷,但是不管你是211还是985或者普通院校,不管你是农村还是城市,只要你有能力,在一线城市还是能活的相当好的。

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名校大学生,在一线城市,会过得怎么样?

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