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點贊常山“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鄉鎮加速度

浙江日報點贊常山“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鄉鎮加速度

浙江日報點贊常山“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鄉鎮加速度

“最多跑一次”改革

跑出鄉鎮加速度

“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標是放就放到位、管要管得準、服務更貼心。廣大鄉鎮、農村,以往政府行政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相對薄弱,讓群眾、企業“少跑”“就近跑”,既是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鄉鎮(街道)“四個平臺”,正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層落地的主要載體。所謂“四個平臺”,包括綜治、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和便民服務四大方面,基本囊括了基層治理的日常。當下,我省全力推進的“四個平臺”建設,正在加速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鄉鎮延伸。對此,人們充滿期待:一旦改革效應在基層有了更多“催化劑”“放大器”,群眾辦事就會更早實現“跑也不出鄉”“跑也不出村”。

浙江日報點贊常山“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鄉鎮加速度

地處浙西山區的常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位處全省中下游。全縣30餘萬人口,約7成生活在鄉村。在“四個平臺”建成以前,由於鄉鎮一級政府缺乏相應權限,社會管理上“看得見、管不著”、提供公共服務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全面提升治理效能,真正落實屬地管理、當地辦理、就地處理,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鄉’。”採訪中,縣委書記葉美峰經常用這句話,來總結階段性成效。當然他也坦承,從全縣整體看,仍還有提升空間。比如,部分鄉鎮平臺運用系統還相對不熟練,基層不同治理系統間“信息孤島”依然存在,群眾知曉度仍不夠高等等。可以說,創造性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就是改革的初衷和魅力所在。常山“四個平臺”的建設實踐,帶給我們不少思索與啟示。

 效能要不斷提升。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更迭,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效能。如今,群眾來到平臺辦事,實現了“窗口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一體反饋”的閉環運行。全縣統一開發推廣便民服務APP,百姓有手機就能辦事。再加上每個服務環節的標準化、責任追溯,服務效能在各種措施下不斷提升。例如,農村建房審批一直是常山各鄉鎮村民高度關注的,過去這一審批流程要45個工作日。而依託“四個平臺”實現流程再造後,球川鎮的農房審批在7個工作日內便能完成。與“平安通”“警務通”“平安浙江APP”等對接,則助力“四個平臺”成為鄉鎮治理信息中樞。

全科網格要更紮實。常山著力打造的“梭子型”基層治理體系,是以網格資源高效整合、幹群聯動合力服務為基礎。“四個平臺”在鄉鎮政府,廣大農村如何有效治理,村民辦事如何方便?這裡,全科網格員的關鍵作用就凸顯出來了。目前,常山全縣有496個專兼職網格員,他們活躍於村頭巷尾,是“四個平臺”在各村的“千里眼”“順風耳”。做好信息採集、隱患排查上報、政策宣傳等工作之餘,他們還要積極幫助村民熟悉平臺、代辦事項。為此,常山在整合全科網格、實現全域覆蓋的基礎上,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倒逼他們提升工作績效,通過定期培訓來逐步提升其業務素質。這也為平臺高效運轉打下了紮實基礎。

監督考核要更完善。“四個平臺”建設,涉及到大量新崗位與人員的調整,需要用標準化定崗定責,用規範化確保政令暢通,用績效化確保工作成效。縣級職能機構權限下放後,如何承接和管理,要有交流溝通機制,“按崗定責”及時向“按事定責”轉變。縣級職能部門派駐力量到鄉鎮後,如果沒有績效考核指揮棒,恐怕很難留得住、用得實。常山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對部門派駐平臺的幹部,年終考核屬地鄉鎮佔比八成,派駐幹部來、走、升,鄉鎮也都有相應發言權、推薦權。

未來,“四個平臺”與“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有機融合、相互激盪,必將有力地促進我省加快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的步伐,推動浙江基層治理體系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

浙江日報點贊常山“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鄉鎮加速度

問需於民 自我革命

常山縣委書記 葉美峰

鄉鎮“四個平臺”建設,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層的延伸實踐,是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關乎百姓切身利益、關乎基層長治久安、關乎全面小康建設。如何真正讓“四個平臺”根植基層、煥發生機、融於百姓,常山最大的實踐結論是“問需於民,自我革命”。

問需於民,就是突出“四個平臺”是基層平臺、百姓平臺的定位,堅持從群眾利益出發、強化問題導向,進而找準工作的方向和路徑。自我革命,就是堅持刀刃向內、深化改革,既注重整體協同,又注重靶向施策,讓“四個平臺”符合基層實際、發展趨勢和百姓願望。比如,百姓反映辦事距離遠、不方便,我們把平臺服務窗口前移到所有村社,建立網上辦理“平臺通”系統,首創“釘釘視頻”辦事功能,推行全程代辦服務,讓百姓在家就能把事辦好;百姓反映一件事涉及部門多、解決難,我們推動12個部門142名骨幹進駐“四個平臺”,把75項縣級辦理審批權限下放到鄉、422項受理權限下放到村,既提供“一門辦理”的綜合服務,又設立“一隊統管”的綜合執法;百姓反映辦事需提供的證明多、太繁瑣,我們全力打造“城市數據大腦”,有效打破部門之間“信息孤島”,創新“一證通辦”服務,百姓用身份證就能辦203個服務事項……在不斷問需於民、自我革命中,基層治理的力量在匯聚、機制在完善、能效在提升、作風在轉變,集成化、數據化、便民化的現代治理體系在常山正加快形成。

鄉鎮“四個平臺”是一項改革創新工作,歸根結底是一項實實在在增強百姓獲得感的民心工程。常山抓“四個平臺”建設能取得較好成效,也正是與抓“廁所革命”、“常山阿姨”品牌建設、教育綜合改革一樣,充分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做到民生優先、群眾至上。

浙江日報點贊常山“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鄉鎮加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