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楚寶,精彩絕豔的曾侯乙墓珍品


曾侯乙銅尊盤:這套酒器由本體、各部附件和鏤空附飾3部分組成。銅盤內立有1件銅尊,銅尊裝酒,銅盤盛冰,就可以起到冰鎮的作用。尊口、盤口和銅盤上的4個摳手做成細密繁複、玲瓏剔透的鏤空紋飾,尊的頸部有4條圓雕的龍形裝飾,它們頭部向外,口吐長舌,身體也是由鏤空紋飾組成,這些圓潤靈動的紋飾使尊盤成為一套造型端莊、紋飾精巧的藝術珍品。

“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一種龍,生活在水中,它們在尊盤上形成華麗的鏤空蟠虺紋。這些虺是採用失蠟法熔模鑄造。失蠟法是青銅冶鑄史上的重大發明,現代稱之為熔模鑄造。它的原理是在蠟做的模型之外澆淋耐火材料,待乾透形成鑄範後,通過高溫煅燒使蠟融化流出,整件鑄件模型變成一個空殼,再向內澆注銅液。

銅液冷卻後將泥範脫落,形成鑄件,再焊接到本體上。

整個尊體使用了34個部件,通過56處鑄焊連成一體,銅盤使用了38個部件,經由44處鑄焊連成一體,鑄造、組合工藝都極其繁複,造型、裝飾、設計十分精巧,是戰國時代青銅工藝的巔峰之作。

銅鑑缶: 鑑是一種盛水器。鑑內裝上一種叫“缶”的酒器,在鑑與缶之間可以放置冰塊。戰國早期還未發明蒸餾酒,自然發酵的酒液在炎炎夏日容易變酸,冰鎮可以讓酒液保持爽冽的口感。這時候的酒液還會存留酒渣,所以還需搭配過濾器,用來過濾殘渣。

曾侯乙墓有2套銅鑑缶,搭配1件銅過濾器。出土時,每套鑑缶各配一勺,置於鑑上,鑑和缶都是方形,以精緻的龍形紋飾作為裝飾。為了使缶在鑑中不會晃動傾倒,鑑的底部設計有3個彎曲的拴鉤,其中1個鉤子上安裝了活拴,缶的圈足底部對應3個榫眼,當拴鉤套在榫眼裡,鉤子上的活拴會自動倒下,防止拴鉤滑脫,即可起到固定作用。如此巧妙的構思,在同時代器物中仍屬罕見。

銅聯禁對壺 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銅禁制作於西周早期。周朝滅商之後,周文王吸取前朝奢靡亡國的教訓,將盛放酒器的器皿命名為“禁”,告誡子民禁止酗酒。曾侯乙墓的銅禁上,承放著兩件形體碩大的銅壺。這對壺的造型雄偉奇特,兩條龍攀附在壺身上成為壺耳,壺身遍飾蟠螭紋,壺口作鏤空設計,壺頸內壁有兩行七字銘文:“曾侯乙作持用終”。


這對銅壺和禁的總重超過240公斤,所有的重量都落在禁的底部四隻身軀玲瓏、昂首張口的小神獸身上。如果它們的位置稍有誤差,壺身就會傾斜,不僅表現出古人對力學的精確掌握,更是力與美的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