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表現力,看看古代詩人的奇思妙想。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臨江仙·梅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

為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

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此處著“肥”與“瘦”關合,以梅花之玉瘦,襯紅杏之憨肥,益覺鮮明生動。同時兩相映帶,還點明瞭時間的跨度。從早梅綻蕊直盼到杏花開遍,二十四番花信風,已吹過十一番了。春光半過,伊人未歸,花落花開,只成孤賞。難怪園中的春色,盡作愁痕了。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鞦韆後的神態。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釵頭鳳·紅酥手

【宋】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人空瘦”句,雖說寫的只是唐氏容顏方面的變化,但分明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像詞人一樣,她也為“一懷愁緒”折磨著;像詞人一樣,她也是舊情不斷,相思不捨。不然,就不會如此消瘦。寫容顏形貌的變化來表現內心世界的變化,原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間加一個“空”字卻另有深意。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人比黃花瘦”,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歲暮到家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一見面便心疼兒子的面容清瘦,叫著孩子問起一路上的艱辛。這裡敘寫母親與兒子相見時的情景,進一步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看到兒子面容清瘦,母親心中十分憐惜,連忙把兒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細詢問一路上的風塵勞頓,問長問短,反反覆覆,不厭其煩。一“憐”一“問”,慈愛之心,躍然紙上。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極相思·題陳藏一水月梅扇

【宋】吳文英

玉纖風透秋痕。涼與素懷分。

乘鸞歸後,生綃淨翦,一片冰雲。

心事孤山春夢在,到思量、猶斷詩魂。

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黃昏。

詞中水月梅品的清高,扇子的女主人也仙骨珊珊,物與人都洗脫了凡豔。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絕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用一個“瘦”字把竹、詩二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格。“瘦”字用得生新,為全詩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圍。

同字不同意,同字意不同,一個“瘦”字在不同詩詞中的奇思妙想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是對“不可使居無竹”的進一步發揮。它富哲理,有情韻,寫出了物質與精神、美德與美食在比較中的價值;食無甘味,充其量不過是“令人瘦”而已;人無松竹之節,無雅尚之好,那就會“令人俗”。這既是對於潛僧風節的讚頌之語,也是對缺乏風節之輩的示警。接著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會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強暴,直道而行,卓然為人;反之,就會汲汲於名利,計較於得失,隨權勢而俯仰,視風向而轉移,俗態媚骨,醜行畢現。這種人,往往自視高明,自以為得計,聽不進奉勸,改不了秉性,所以詩人說這種“俗士不可醫”——醫之無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