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臺灣冬季頗具風情,特宣朝野上下諸位愛卿隨朕同往臺北故宮看國寶。欽此!愛新覺羅•弘曆。大家好:我是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你們熟悉的乾隆。歷史往往要留下一些滄桑和遺憾,藝術瑰寶在歷史的變化中常常或聚或散。中國只有一座紫禁城,卻有兩座故宮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寶島臺灣。想來真是令朕感慨:對於那些護送文物來臺的專家而言,臺北故宮是他們一生的堅守;對於此後出生成長的一代又一代島內民眾而言,臺北故宮是訴說兩岸同源同種的文化臍帶;對於隔海相望的大陸同胞而言,臺北故宮是一座可以放置相思和期盼的殿堂。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乾隆看走眼的真跡

距今約300年前的一天,我(乾隆)收到了兩幅臣子進獻的古畫。兩幅畫都是山川行旅;作者也一樣,都號稱是北宋山水畫大宗師範寬的真跡。唯一略有不同的是一幅略顯古樸,一幅略顯清麗。那究竟誰真誰假呢?我乾隆是個小資,最喜歡有點小清新的感覺,於是大筆一揮,把筆法清麗的那幅定為真跡神品。時至今日,那幅被我欽定的真跡已經被戳破了畫皮,是清朝初年仿造的贗品,而另一幅所謂的假貨則是貨真價實的北宋范寬親筆,如今臺北故宮天字第一號的鎮館之寶,中國山水畫第一名作:溪山行旅圖。近代第一個意識到溪山行旅圖價值的是徐悲鴻,他說此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是“吾所最傾倒者”。臺北故宮的副院長李霖燦是李苦禪的入室弟子,他把溪山行旅圖畫面分成無數小格,細細研究畫家的筆法。“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夾在樹木之間,范寬二字名款赫然呈現”。在畫中隱藏小字簽名,其實是北宋畫家的慣例。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兩個故宮之由來

1933年,為躲避日軍戰火,故宮博物院等幾家機構精選了19000多箱珍貴文物緊急南下。這次大遷徙歷經14年,輾轉貴州、四川、陝西等地,行程十幾萬裡,直到1947年12月又被全部運回南京。1948年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形勢危急,自1948年12月至1949年12月,先後5次,共計5606箱文物被運往臺灣,其中3879箱25萬多件文物在1965年入藏臺北故宮,而這裡面有2972箱是從我曾居住的北京紫禁城裡遷出來的。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臺北故宮。臺北故宮所收藏的這些珍寶散發出的藝術和人文精神深深地影響著生長在這裡的人們。中華的薪火相傳並不以海峽兩岸的分隔而停止,今天,它又呈現出獨具魅力的現代色彩。以我乾隆看來,就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100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70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排不上號的翠玉白菜

去臺北故宮,很多認為“鎮館三寶”: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最值得一看。但事實上這卻是一個典型的以訛傳訛,因為要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許可以入選,但是往下再數兩百件,恐怕也輪不到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翠玉白菜是我清朝晚期的工藝品,是光緒瑾妃的陪嫁。島內民眾沒見過類似的東西,便以為翠玉白菜是天下無雙的珍寶。至於肉形石,它才有5.7釐米高,只是一個帶有成層色條的類玉石而已。我乾隆判斷國寶的一個關鍵要素在於稀罕,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都沒有什麼唯一性。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能成名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臺北故宮最頂級的國寶總是不展出,所以地陪根本不會備課,於是遊客也就不知道。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曾說過一句實話:大陸游客只知道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是因為大家都看得懂。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橄欖小舟乾隆曾把玩

在臺北故宮眾多藏品中,“珍玩”類藏品格外吸引造訪者的目光,令人歎為觀止的精巧和細膩,處處流露出我中國古代宮廷生活細節和帝王的內心喜好。公元1737年的某一天,一批來自廣東的橄欖核原料被送到北京故宮了造辦處,一位名叫陳祖章的工匠拿起它們仔細地看著。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了一個橄欖核,對著窗外射進來的光線仔細反覆地觀察著,之後開始了一刀一刀地雕琢。就是從這一刻起,他和這枚橄欖核的命運都將被改變。這一年,26歲的我剛剛登上皇位兩年,這枚雕橄欖核小舟在製作完成之後被送到了我的手中。說句實話,我非常滿意這件作品。到了年底我就下令把陳祖章的工資提高到每月12兩白銀,這已經是當時造辦處工匠每月最高的待遇了。今天,這枚橄欖核小舟靜靜地躺在臺北故宮的展廳裡,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人來到它的面前,駐足停留,欣賞讚嘆。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中華汝窯釉彩千年

與臺北故宮21件汝窯瓷器的這次聚會,或許這輩子只有一次。據現代人統計,現在全世界留存下來的汝瓷僅有60多件,其中20件收藏於北京故宮。而臺北故宮則收藏了21件。臺北故宮有兩件汝窯極品:一個是水仙盆,它是傳世唯一一件不開片的汝窯。汝窯以無開片為最佳,但舉世僅此一件完整器,且光亮如新,真神品也。二是極品蓮花溫碗,同樣是傳世孤品。留下一百個盤子,未必能留下一個碗來。這個溫碗保存完整,狀若蓮花,釉色純淨,口沿薄釉處可以看見淡淡粉紅顏色,是北宋陶瓷藝術的出類拔萃之作。在我們歷代帝王眼中,汝瓷向來被視為鎮宮之寶。不過,歷史上卻有一位恃才傲物、膽大妄為的人,在它們身上大量題刻詩詞。說來慚愧,那個人就是我乾隆!!現藏臺北故宮的21件汝瓷中,就有13件題刻了我的詩詞。雖然作為這些瓷器當時的擁有者,我當時可以隨意地處置它們,但我在瓷器上刻字的舉動還是引起了後人諸多的爭議。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三大行書檯北有其二

書法,一種中國化的藝術,先人的心靈印跡。王羲之、顏真卿、懷素……臺北故宮的這些珍藏都曾屬於我乾隆一人。這和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藝術就是要靠書畫來表現的。好比說晉代王羲之寫《蘭亭序》,唐代顏真卿寫《祭侄文稿》,宋代蘇東坡寫《寒食帖》,都是紙上的筆墨功夫。這三篇號稱天下三大行書,除了《蘭亭序》真跡早已失傳外,另外兩個都在臺北故宮。不過書畫再多,也不能隨便展覽,只好一期又一期的輪流展示,展了一次的書畫作品就要休息好幾年避光,以期達到滿足觀眾和保護文物的雙重目的。於是民間就有了“臺北故宮的展品三個月換一次,三十年才能看完”這樣一個說法。臺北故宮書畫雖多,一年也只能展出來兩三幅名作,而且都是限展一個月左右,生怕光照多了國寶受不了。至於真正海內無雙古今鮮對的國寶,好比說溪山行旅圖和快雪時晴帖這樣有傳奇色彩的神品,那就真說不好什麼時候會展出了,10年不展也屬正常。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合璧”鄉愁有多遠?

最能反映那個亂世中文物命運的,要數我最珍愛的三希堂法帖,其中《快雪時晴帖》隨南遷文物一路遷徙,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另兩件《中秋帖》和《伯遠帖》早在文物南遷之前已經流落民間,後經恩來總理批示,才從香港購回,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它們就像失散的三兄弟,寄託著一種難以割捨的文化親情,讓人既惆悵,又充滿著希冀……讓我和大家欣慰的是,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分離60多年的《富春山居圖》,終於在2011年於臺灣合璧展出。1965年,當時臺灣“行政院”還公佈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秦孝儀生前曾向外界表達了希望“一宮國寶分飛兩岸”的狀況早日結束的心願。他有一個想法,就是1933年南遷的箱子到了臺北,他說這些箱子都不動,有朝一日,要把這些文物全都裝回箱子裡運回北京去。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臺北故宮不能沒“根”

我乾隆有一個特別的提醒:長期以來,臺灣有一股很特殊的勢力,也就是常說的“文化臺獨”。比如說以往臺北故宮展覽,總有很大一個展板,展板上用電燈繪製出文物遷到臺灣的地形圖,就是告訴人們這些文物是來自於大陸的,後來這個展板就沒有了。本來每件文物底下都有簡介,比如說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羲之的老家是哪兒,什麼朝代、什麼地點創作的,一看就是中國的。後來他們把這些都刪了,就寫王羲之,也不說東晉。然而,臺北故宮是兩岸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標誌。無論採取什麼手段,也不可能割斷兩岸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是由法理、地緣、血緣、歷史和文化鑄就的。臺北故宮文物最大價值就是來自北平故宮,是皇宮之物,去掉北平或北京的印跡,是對這些文物的極大傷害。臺灣媒體評論說,很難想象,沒有故宮的臺灣是個什麼樣子,沒有歷史的臺北故宮又是個什麼樣子。這話,我乾隆舉雙手贊同!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走遍56個民族活動

這是一場發現之旅,團結之旅,愛國之旅,美食之旅,圓夢之旅……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那麼多,我們去看看!能走遍56個民族核心聚集地,是眾多華夏兒女夢寐以求的終極夢想。我們秉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唯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之宗旨,由中國走遍56民族、吃遍56民族、寫遍56民族美景與美食第一人獨家策劃,帶您走一次前所未有的新“長征”,整個活動將跨越近十萬公里,深入各民族主要聚居地和原生態地區探尋秘境中的秘境,品嚐最地道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民族美食,親身感受56個兄弟姐妹絢爛多姿的風情和文化。當您走遍了這些未知的神秘地域後,一定會因為感受到不同的民族大美而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變得更加包容,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更能夠伸出雙臂來擁抱這個美麗的世界。中國夢,民族夢,我們的夢!心動不如行動!Let’s Go!我們一起出發!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劫波渡盡:隨朕去臺北故宮看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