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疏堵並舉 打贏“禁燒”攻堅戰

帶著攝像器材和定位設備,6月中旬,省環境監察局局長肖莆與同事登上秸稈禁燒督查車,在馬鞍山、滁州、蚌埠、淮南等地督查秸稈禁燒情況,就發現火點情況進行定位記錄,並交辦地方查處。

“三夏”時節,在江淮田間地頭,與省環保部門人員奔走在秸稈禁燒一線的,更有覆蓋全省市、縣、鄉鎮、村、組五級聯動的禁燒工作網絡。疏堵之下,秸稈禁燒形勢總體良好。省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省火點總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未發現大面積、連續性的秸稈焚燒現象。

構建網格管控體系,綜合施策破解難題

禁燒秸稈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一項重要任務,關係到大氣汙染防治目標實現。我省經過多年實踐已探索出疏堵結合之路。早謀劃、早部署,5月初,省政府召開2018年秸稈禁燒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強化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落實禁燒措施,堅決打贏秸稈禁燒這場硬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就秸稈禁燒落實責任、加強監管、強化督查巡查等相關工作措施進行了細化。

各地成立秸稈禁燒領導小組等協調議事機構,建立以村組為單元的網格化管控體系,將禁燒任務分解到各個節點,將工作責任壓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形成“責任明確、上下互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體系。

推動落實工作責任,我省明確,嚴格考核獎懲,將秸稈禁燒工作納入對各市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內容。對禁燒工作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扣減秸稈綜合利用獎補資金,同時啟動問責;對全年焚燒火點數位於全省前3位且較去年不降反升的市,由省環保廳約談市政府負責人;對發生大面積焚燒,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造成惡劣影響的地區,採取區域限批措施。

田間地頭駐守巡查,第一時間制止焚燒

嚴防死守,是秸稈禁燒最直接的手段。

在馬鞍山市,當地以“佈局合理、便於瞭望、監管有效”為原則,在全市範圍按每1000畝至2000畝為單元,設立了600餘個村級禁燒工作站。每個工作站按照“八個有”標準進行配備,即有一個棚子、有一組值班人員、有一面旗子、有宣傳標語、有一個站牌、有聯繫號碼、有值班記錄、有簡易滅火工具。禁燒工作中,人員輪班全天候值守,縣、鎮、村三級流動巡查隊進行動態巡查,確保火點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撲滅,對責任人第一時間問責。

各地在禁燒重點時段,加大巡查監管力度,落實全天候駐守、巡查和值班制度,佈置監控點位,組建應急隊伍,派出流動哨,做到城市建成區、機場周邊和高速公路、國省道兩側,以及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24小時巡查,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和制止焚燒行為。

為及時掌握全省秸稈焚燒現象分佈動態,省環保廳、省氣象局於今年6月1日起,對全省秸稈焚燒火點實行衛星監測,每日對衛星監測情況進行分析調度。

省級督查是推動地方落實屬地責任的一大抓手。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安全監管局對各地秸稈禁燒工作實行分片督查,檢查各市關於省委、省政府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政策的落實情況,將督查情況作為考核和獎補資金扣減的依據。

“五化”利用變廢為寶,為秸稈找到出路

為秸稈找到出路,是秸稈禁燒的治本之策。

6月初,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葉寨村,大片的麥田收割完畢。種糧大戶葛浩新多年前就進行秸稈還田:“好處很明顯,粉碎還田提升了土壤有機質和通透性,做到了‘以地養地’。 ”

近年來,阜陽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來自阜陽市農委的信息顯示,今年,該市小麥種植面積為740.3萬畝,秸稈還田面積佔小麥種植總面積的85%。

作為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產大省,我省年產生農作物秸稈量約4800萬噸。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完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從2012年的58.4%提高到2017年的87.3%,並在全國率先提出要大力發展以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為基礎的現代環保產業。

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五化”舉措,是將秸稈“吃幹榨盡”、變廢為寶的途徑。為推動我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做大、做優、做強,6月15日,2018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博覽會全面展示國內外秸稈和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最新成果,集中籤約96個項目,總金額275億元,將有力推動我省秸稈和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