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體經濟向好 凸顯經濟質量提升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電 (夏賓)“脫虛向實”是中國當前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2018年開年至今,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態勢積極向好,凸顯經濟質量穩步提升。

中國實體經濟向好 凸顯經濟質量提升

看數據。工業生產增速加快——1至5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1至5月,中國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和9.3%,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5.1和2.4個百分點。

經營質量持續改善——1至4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5%,在去年同期增長22.7%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與去產能相關的鋼鐵、煤炭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7.4%和16%。

細分指標亦有印證。被視作實體經濟“晴雨表”的用電量取得高增長,1至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8%,增速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被視為經濟“風向標”的貨運需求旺盛,1至5月,全社會完成貨運量188.6億噸,同比增長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7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表示,中國今年來的相關經濟指標顯示出市場需求在穩定增加、工業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較好,這代表了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說明中國經濟運行質量提高,而這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

看關係。防控金融風險與引導在金融體系中大量空轉的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息息相關,而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又與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密切掛鉤。

在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看來,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是金融業必須認真處理好的首要命題。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金融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中才能實現自身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指出,提高實體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激發市場經濟主體的內生活力是高質量發展與防控金融風險這兩大主題的關鍵所在和根本措施。

“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風險防控、經濟高質量發展三者之間是環環相扣、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表示,對於上述三方面必須要把握協調平衡,實現統籌推進。例如,通過結構性去槓桿化解金融風險,也正是在支持小微企業、高新企業等實體經濟的發展,從而推動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

看未來。實體經濟發展形勢向好但仍有“痛點”待破。

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此前透露,據調查顯示,5月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比重為40.1%,連續三個月上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需進一步增強。

最近一次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對上述難題進行“問診”開出“藥方”,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

此外,中國在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的道路上也將繼續前行。中國自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