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彈窗」 快閃閃出潮流之路

近日,傳承165年的內聯升品牌在北京三里屯太古裡開出為期9天的快閃店。一時間,店內熙熙攘攘,店外也有不少人在合影留念,百年老店+潮流地標頗為吸睛。

实体“弹窗” 快闪闪出潮流之路

內聯升快閃店在北京三里屯開業。

雖然快閃店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短短几年時間,已經成為被不少企業追捧的零售新業態。

“快閃”由國外市場引入中國

快閃店這種新的零售模式最早起源於國外,2003年市場營銷公司Va-cant在紐約SOHO區幫助鞋履品牌Dr.Martens開設了一間快閃店,只銷售限量款商品,效果非常好。

快閃店最初出現,主要是針對沒有找到目標消費者,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在繁華地段長期租鋪開店的初創或小眾品牌,較少的投入可以幫助他們自動生成話題與關注。對於一些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根據RET睿意德相關調研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快閃店業態明顯增多,且服裝零售業態成為快閃店的主要推動者,佔比27%。從2015年開始進入一個快車道,平均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預計2020年快閃店在中國將超過3000家。

如今快閃店紅遍大江南北,各行各業跨界更是玩得風生水起。去年4月,時尚品牌Chanel在上海開了家營業僅 12天的快閃咖啡店 COCOcafe,迅速成為焦點。

快閃店成購物中心寵兒

隨著店鋪租金越來越高,對於企業來說,快閃店是以較少的成本進行市場試水的捷徑。

此外,快閃店的崛起也催生了為品牌提供快閃店、店中店等短時租賃服務的第三方公司,提供從尋找店鋪到設計裝修的一站式服務。

除了企業想通過快閃店的形式宣傳企業文化、品牌形象等,快閃店對購物中心同樣是個新機會。

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快閃店研究報告》顯示,以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為例,目前的購物中心大多還存在空置現象,而快閃店的存在恰好盤活了這筆資源,甚至填補了部分購物中心淡季的客流量空缺。

《報告》認為未來快閃店與藝術館、主題街區的結合會成為新的趨勢。

電子商務的興起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行為,使得實體零售業發展日趨艱難,而電商的流量紅利期已過,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接受《中國消費者報》採訪時表示,消費者追求新奇的體驗,而購物中心也力圖特色豐富,快閃店入駐不僅對整體佈局沒有大的改變,而且還能獲得客流量,因此購物中心願意拿出場地供其開店。

觀察各大商圈不難看出,大同小異的賣場佈置與商品導致審美疲勞,尤其對於新生代來說缺乏新鮮感。“快閃店頻頻出現,也證明在這個特定時間節點有這個需求。”品牌與網絡營銷專家講師劉傑克對《中國消費者報》表示,為滿足消費者多元的需求,“快閃”這種業態出現。同時,在特定的時間段展示,這種“過時不候”的體驗,也抓住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除了展示、宣傳,摸清消費者口味,一些快閃店也支持現場購買。如去年雙11期間,作為新零售元年,阿里巴巴在部分一二線城市的主要商圈鋪設了快閃店,店內售賣箱包、服飾等,網上的商品被搬到了快閃店,實現線上線下價格一體化。

對於商品的質量及售後問題,賴陽認為快閃店雖然是短期的體驗,但是以品牌信譽做擔保,大多數企業會十分謹慎。如果出了問題,購物中心是第一責任承擔者,對於開快閃店的企業也會進行資質審核。

具有獨特創意的快閃店固然吸引眼球,想持續吸引消費者就需要品牌不斷拿出來更多創意,同時產品品質也要有保證,否則快閃店也會淪為“雞肋”,很難讓消費者買賬。

有人曾把快閃店比作實體的網頁彈窗,互聯網和社交網絡放大了這個“彈窗”的作用,但彈窗終究是營銷的一種形式,不要沉迷形式忘了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