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勤學少年,長大後竟成為“偷田”貪官!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古人的故事,許多勤學刻苦的榜樣:“聞雞起舞”、“囊螢映雪”;或是聰穎孝悌的代表,像是知名的“曹衝稱象”、“孔融讓梨”。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也都在成年後,有一番作為。

“鑿壁偷光”這一成語故事大家也都不會陌生,主人公因為家庭貧困,白天勞作,只有晚上才能看書,可晚上看不清書,卻發現隔壁家每晚燈火通明,便在牆上鑿開一個縫隙,通過縫隙中的光來看書。如此勤學好讀,妥妥是“別人家的孩子”呀!

“鑿壁偷光”的勤學少年,長大後竟成為“偷田”貪官!

此人便是漢元帝時期的朝中重臣匡衡,在漢朝時期還沒有科舉制度,當時是【九品中正制】,貴族家族中培養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或是舉薦人才,總是要有個為官的親朋,才能讓人才得以入仕。

匡衡出身貧農,身份低微,遠離朝堂又沒結識貴族友人,能夠出仕為官實在是不易,除了真憑實學還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非常風趣幽默,又非常淵博,談吐之間魅力四射,很快從郎中升為博士、給事中、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還在做太子時就賞識他,待到漢元帝登基後,封匡衡為丞相,從此那個點不起油燈的農家少年,變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鑿壁偷光”的勤學少年,長大後竟成為“偷田”貪官!

做了丞相的匡衡也是盡職盡責,作為漢元帝的左膀右臂,後來的匡衡卻不像預期中一樣,反而一次次讓人失望。

後期漢元帝寵任宦官奸佞石顯,石顯把持朝政,搞得當時民不聊生。但匡衡卻沒有加以對抗,而是選擇明哲保身。到漢成帝繼位後,匡衡這才敢彈劾石顯,併除掉了石顯。

漢元帝賞賜封地給匡衡時,封地本來只有三十一萬畝,匡衡利用郡圖出錯,非法擴佔了四萬多畝,一切都是悄悄進行的,沒有旁人知曉。

“鑿壁偷光”的勤學少年,長大後竟成為“偷田”貪官!

在做丞相的後期幾年,匡衡非常貪財,其他朝臣自然也看不慣這無所作為的前朝丞相,翻出了貪汙田地的罪行,可能是小時候窮怕了的補償心理在起作用。

匡衡直接被貶為庶民,再次成為庶民的匡衡,五味雜陳地回到家鄉,回想一生大起大落,心中結怨,沒過幾年便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