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越是內心平靜的家長,感應孩子情緒的能力就越強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伴讀第八季 · 第八天

朗讀者·孫姝源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為什麼要強調家長自然的狀態呢?孩子所有的表現來自我們的狀態,比如孩子不愛寫作業,孩子不愛上課,或者回家愛玩遊戲等等,這些都是源於我們對他整個教育過程的積累。你覺得孩子不自然的時候其實是我們在他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先不自然了。

家長回到我們父母這種最自然的狀態的時候,就已經賦予了教育孩子最完美的秩序。什麼意思呢?我們家長回到父母的自然狀態的時候,我們的感覺,我們的內心是放鬆的,平靜的。越是內心放鬆和平靜的家長,這種感應孩子情緒的能力就會越強。

我為什麼要強調錶情呢?表情一緊張,心就失去了感知別人的能力,我們身上的這種自然的、對孩子的教育能量就無從釋放,釋放不出來了。這告訴我們,要想把教育做好,就應該遵循我們自然的這種身份。

孩子一生下來我們就成了父母,這是自然定位,自然角色。要從這種自然角色裡謀求我們和孩子相處、和孩子相互交流的以及教育的秩序,最完美最自然的秩序。

什麼叫自然狀態?我們回到赤子階段。我們小時候剛生下來的時候,我們對外界的感覺是非常靈敏的,我們母親對孩子的感覺也是非常敏感的。

儘管那個時候孩子眼睛看不到東西,嘴也說不出話,但是他的任何一個動作都能傳遞給母親內心一個清晰的信號,孩子一鬧你就知道他是困了,是要尿尿還是要吃奶,很清楚孩子是哪兒不舒服了。

母親順著感覺就過去了,母親沒有什麼判斷依據,完全是憑感覺,這種感覺就是最完美的秩序。

自然賦予了人們“真”的標準,真實的標準就是我們要把眼光轉回自己身上來,審視自己偏的自然狀態,審視自己偏離自然有多遠。當我們自己內心都彆扭的時候想讓孩子舒服,這隻能是一種幻想。

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就是人回到自然狀態的時候,這種感覺系統才變得靈敏、敏銳,而且不斷地豐富,教育上特別需要這樣的內心空間。

孩子是藝術品,不是標準件,我們教育孩子是在用生命做一次藝術創作,我們的家庭教育是教育藝術的創作,這需要感覺,需要一種熱情,需要一種很自然的狀態去感知孩子。

感知能力強的人發現能力也強。第一步是發現自己,發現我們自己身上、為人父母的身上所蘊含的教育的能量,我們自己身上所承載的教育孩子的文化內涵。自我發現比較豐富的人才可能有條件、有能力去發現別人。

家長寂然不動,就等於把最大的空間留給了孩子,同時也給自己留出空間,讓孩子在我們面前覺得有價值感,那就是給孩子提供了空間。

我說的空間不是給他一個房間,這是一個心理空間,這樣一個空間的設置和建構也確保我們家長能夠做到無思無為。

把空間做好,前提是我們得收住自己,收住自己也是迴歸到這種自然態度、自然狀態的一個開始。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家庭教育的捷徑:以心養心》

編者著:皇甫軍偉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11月

-作者-

皇甫軍偉,是著名教育實踐家,因突出的教育思考及教育實踐,被譽為京城教育界的“五少”之一。他倡導並踐行“迴歸心靈深處的教育”理念,讓無數家庭受益。多次在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新聞會客廳》和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等節目做嘉賓。

-朗讀者-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濰坊市第四中學 | 孫姝源

座右銘:

因為有悔,所以披星戴月;

因為有夢,所以奮不顧身。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徵集朗讀者

#留言互動打卡#

別忘記參與我們的伴讀打卡活動喲~

▶ 三種打卡方式任你選擇

活動很簡單!

在每天的伴讀文章下方進行評論

或者轉發到朋友圈

評論內容僅為簡簡單單的為

“馬拉松打卡!第X天”

聊生活,聊感悟,也可以分享一個笑話。

沒準你可以也在這裡

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噢!

堅持打卡21天

跑到馬拉松終點的人,將有神秘大禮等著你!

福利多多!

參與打卡的親們有機會獲得

《家庭教育的捷徑,以心養心》

還可以直接與皇甫軍偉老師在線解答疑惑。

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伴读|越是内心平静的家长,感应孩子情绪的能力就越强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