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等知名私募發聲挺A股 年內千家私募平均收益超7%

近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股市出現了持續性下跌,投資者的悲觀情緒蔓延,不過作為市場中的重要機構投資者——私募基金表現冷靜。知名私募紛紛發聲,堅定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看好優質股。

王亞偉等知名私募挺A股

王亞偉等知名私募發聲挺A股 年內千家私募平均收益超7%

雖然中美貿易爭端仍在發展中,但是要看到的另一個事實是,中國經濟正在轉向內需驅動型,依靠內需、消費升級的趨勢愈發明顯。

千合資本則強調,A股估值仍相對較低,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整體估值相對較低,以滬深300成分股為代表的中國優質藍籌企業,最新的PE為12.3倍,處於歷史低估值區域,並不存在估值泡沫,預計2018年企業整體盈利仍將增長10%以上。(經濟通中國站)

私募持倉仍在8成

王亞偉等知名私募發聲挺A股 年內千家私募平均收益超7%

深圳某老牌私募也稱,該公司目前倉位還在8成左右。該私募認為,對於市場的短期調整不應過度擔心。

不過,也有少數操作靈活的公司前期主動做了一些減倉。上海某中型股票私募人士表示,為了防範短期風險,公司已經提前將產品下降到了中等倉位水平。“進入6月份以來,我們已經在一定幅度上調整了倉位,以應對6月份的資金緊張。”他說。

年內逾四成私募機構獲得正收益

王亞偉等知名私募發聲挺A股 年內千家私募平均收益超7%

數據顯示,有淨值更新的私募中,只有41.38%的私募機構獲得了正收益;未能獲得正收益的1782傢俬募機構的平均收益是-8.50%,而獲得正收益的1258傢俬募的平均收益是7.22%,全部有淨值數據更新的機構的平均收益是-1.97%。

私募機構總體收益不佳,但到底哪類私募獲得了正收益呢?不妨用數據來說明。截至2018年5月底,不同規模的私募機構的平均收益圖顯示,1億元以下的私募虧損最多,平均虧損2.40%,其次是50億元以上規模的私募,平均虧損1.44%,平均虧損最少的私募規模是20億元至50億元。可見,5個規模等級的私募機構的平均收益都是負數,即從規模角度看不出哪一規模的私募獲得了正收益,只是虧損比較相對少而已。私募市場競爭激烈,私募生存壓力較大。統計數據顯示,3088家有淨值更新的私募中,成立時間滿5年的私募機構有731家,佔比23.67%,成立時間不足5年的私募機構有2357家,佔比76.33%。雖然老私募在投資經驗、團隊規模等方面強於年輕私募,但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收益明顯不如後者。可見,老司機未必就能獲得高收益。

在成立不足5年、規模1億元以下的私募基金中,股票策略私募是前5月較高收益的主力軍。私募管理1個或2個產品,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目前,共有51傢俬募機構今年前5個月的收益率超過20%,其中成立時間不足5年的私募佔比72.5%,規模在1至10億元的私募佔比37.3%,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私募佔比62.7%,10億元以上規模的私募一個都沒有。上海有13傢俬募的收益率超過20%,深圳和北京分別有9家。51家收益率超20%的私募中,核心策略是股票策略的佔比62.7%。可見,成立時間不足5年,規模在1億元以下,核心策略是股票策略的私募是今年前5月較高收益的主力軍。(私募排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