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这几年好莱坞的吸血鬼片层出不穷,《惊情四百年》徘徊在魔与人的挣扎,《夜访吸血鬼》浪漫和孤独的史诗,的确给以后树立了难以逾越的高峰,但之后的《刀锋战士》的花哨武术,或者《范海辛》的地狱妖怪,以及《黑夜传说》的枪战,让这个半人半魔的吸血鬼商业化了。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这个时候的《生人勿进》就是从瑞典而来的北方寒风,吹走那些死皮和花衣,重新裸露吸血鬼的苍白肌肤。这部电影自2008年露面后,获奖累累,比如翠贝卡电影节最佳剧情片,瑞典电影学院奖五项提名等。豆瓣7.7。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影片改编自瑞典小说家约翰·林德科维斯特(他也参与了电影剧本创作)2004年的同名畅销书,由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导演,两位从未演出过电影的少年亨里克·达赫尔、莉娜·莱纳德尔森主演。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主线是一对12岁少年的友情,一个是男孩奥斯卡,老在学校里受人欺侮,只能以假想的形式发泄自己的恨意。

另一个是住在他隔壁的小孩艾丽(性别模糊),与一个来历不明的老男人生活在一起,艾丽不断鼓励奥斯卡要勇敢起来,并在最关键的时刻救了他。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当然,这个故事最令人惊骇之处在于,艾丽是个生存了300年的吸血鬼,依靠吸血存活,"我已经12岁很久了",她这样解释自己的来历。

故事清简,风格却杂糅,貌似吸血鬼故事,却属写实主义风格,完全颠覆以往吸血鬼影片的约定俗成。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吸血鬼小说及电影,一向以华丽、妖淫、奢靡为主要特征,而电影却呈现了一个"贫穷的吸血鬼",住在简陋的、没有家具的房子里,时时陷入孤独和无助。

所以,电影只是借助吸血鬼故事类型,反映人生那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吸血"完全可以替换为某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或人生无法剔除的情意结,以及某种紧跟不去的命运悲歌。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起初,我们嘲笑那位扮演"爸爸"角色的老男,他杀人喂血给艾丽,扮演兼职父亲,冒牌情人。

他是不求回报的老鸟,而小鸟却跪在墙边和少年传递爱的讯息。

老鸟贪恋,无奈,可恨,悲凉,却还是自愿去外觅食。

他是吸血鬼故事里的"亨伯特",为了这么个可怜可恨的小东西,一无所获之后还要双上奉上自己仅有的热血,喂饱所爱的最后一次。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没人会向往这样的爱情,虽然它也具备一些特有的美感,但未免过于伤感。

我们的十二岁是什么样子呢?或多或少藏着自以为了不起的秘密——默默诅咒讨厌的人,偷偷喜欢可爱的人。

"我们有没有可能呢?"躺在床上,男孩奥斯卡对吸血鬼艾丽说此话的时候,忍不住笑起来,什么时候似乎也说过这样的话呢,真是句经典不分年龄,国籍,环境和对象的表白语。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奥斯卡,12岁的孤独少年。他个性并不古怪,却总是形单影只。他的爱好是收集报纸上各种凶杀案的新闻。挥舞小刀在树上发泄自己的愤怒。他渴望朋友,却没有朋友。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孤独感比罪恶感要可怕的多。没有真正孤独体验的人恐怕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死亡反而是解脱,也没有办法理解一个看似正常人夜夜的哭泣。

奥斯卡的孤独是被动的孤独,是渴望得到关爱的孤独。他外表懦弱,不懂得反抗,在私下里对人有着莫名的恨意——可是并没有付诸实践。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这部电影讲述的其实是变性小吸血鬼的爱情故事。吸血鬼、杀戮、同志、未成年……影片的沉闷之感似乎立时消散。

跨种族、早恋、同性,这畸形恋堪比《水形物语》

好多人爱吸血鬼。他们是所有鬼中最具有优雅气质的一种,美国人拍的吸血鬼有中世纪贵族风范。日本人则很多是动画片。中国则一般不塑造吸血鬼,大概他们觉得不张牙舞爪的话就不是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