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談房源平臺:為何“虛假信息”會充斥房市?

有媒體報道,近日,針對相關網上“房源發佈平臺”發佈失實信息的情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聯合杭州市網信辦,約談部分網上房源發佈平臺負責人。按照“相關部門”約談時指出,多家網上“房源發佈平臺”的部分房源存在價格虛假、面積虛假、圖片虛假、描述虛假等問題,並責令各平臺限期自查整改,對不按要求整改的違規平臺將嚴肅查處。

事實上,“約談”的最終指向還是房市能不能健康、有序的進行發展。某種意義上,這和“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是協同的。兩種舉措都是從信息的透明和對稱層面出發,矯正房市的秩序和格局。只不過“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屬於政策和規則層面的“高打”方式,而“約談”屬於治理和維繫層面的“低打”行為。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虛假信息”會充斥房市?這實際上,又需要追溯到具體的房市格局層面。過去,就“房市混亂”的解讀,一方面是詬病政策疲軟,另一方面就是抨擊炒房者的利慾薰心。不過,這些以情緒為主導的意見,卻在具體的房市變化中並不起作用,卻使得更多人看不清楚具體的房市行情,索性成為混亂秩序下的稻草,任其被泡沫淹沒,被鐮刀收割。

事實上,在關於“詬病政策疲軟”方面,人們越期待相關部門發力治理房市,實際上就越看不清楚房市的格局。就像人們說“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房價就會下降,這實際上是帶著“仇富情緒”進行邏輯推斷,而不是以市場供需規律進行實證。

就房價的漲停而言,“不動產登記”在一些地域已經推行一段時間,有漲有降。總體而言,一二線城市大漲,三四線城市小漲,具體的房價並沒有被政策影響太多。當然,就“不動產登記”本身而言,雖然對房價沒有絕對性的遏制,但對於惡性炒房來講,已經有一定的功效。

這也說明,“炒房”並不是房價上漲的決定性因素,房市的價格變動,主要還是基於供需關心本身的驅動在變化。而人們之所以喜歡指向“炒房團”,絕大多數還是基於情緒本身的釋放。因為,我們很明顯的會發現,有房的人還是希望房價不要降。畢竟終於有房,不希望馬上就跳水。

甚至,有條件的家庭,還會購買更大的房子,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房子對於更多國人而言,除卻居住功能外,長時期內會成為“保值率”較高的投資產品。對於絕大多數“投資產品”來講,使用會導致貶值,而房子本身卻一邊居住,一邊升值,這在國內的大多數地域中,基本上都差不多情況。這實際上,也是很多人為何不選擇租房的原因。

因為,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在“首付”完成後,很多人所要持續支付的月供費用和當地的房租都差不多。甚至,隨著房價的上漲,月供會逐步低於房租的費用,這就使得更多人在能買房的情況下,絕不再租房。另外,自己的房子相對更加自主一些,具體的優勢這裡就不再詳說,想必大多數人都很清楚。

於此,根本不存在什麼“利慾薰心”推高房價的問題,從需求市場本身而言,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買房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只有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才會作為投資進行具體的房產配置,但這並不是“房市交易”中的主流力量。

所以,關乎“房市混亂”的解讀,很大程度上都屬於“偏見解讀”,而“偏見解讀”本身就順勢成為“虛假信息”滋生的溫床。“需求市場”的人們偏見越大,情緒越激烈,就很容易對具體的信息判斷形成誤差,而導致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被欺詐。

坦白講,那些在“房源平臺”上發佈具體房子信息的人們,之所以誇大事實,虛假標註,這實際上和慣常生活中“買家秀”和“賣家秀”是一個道理。就“自利性”而言,買家希望物美價廉,賣家希望投資有所得。這種情況下,想要有價值的溢出,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彼此吹噓,信息蠱惑來成全雙方的。

由此,在對抗房市“虛假信息”上,除卻有關部門“約談房源平臺”,從外圍進行治理,更需要人們對於房子的供需本身、房產政策、投資風險等因素綜合考量。只有人們在一定程度上,能理性的看待“房市”,合理的配置房產,才能更好的絕緣“虛假信息”的肆意傳播。

說到底,那些在明眼人看來,本身就是“欺詐信息”的邏輯裡,卻能讓很多人輕易的入坑,這就說明多數人在面對“房市”時,都存在不理智的一面。甚至,從具體的房價制定和漲停層面,多數人都不清楚具體的規則。

這種情況下,一個有趣的現象就出現:“越漲越買,越買越漲”。而人們在焦躁的市場供需中,由於無法對抗市場本身,所以就會顯得歇斯底里,偷奸取巧。而這種浮躁的市場局面中,卻是“虛假信息”最舒適的境遇,因為普遍入局者都焦躁不堪,判斷力羸弱。

這實際上,就跟大賣場中的那些“電子音樂”一個功效,“播放者”根本不是要取悅誰,讓誰舒適。而是,希望通過焦躁的音樂,讓逛街者迷失,煩躁,最終在浮躁中“一擲千金”,促成交易而已。而“虛假信息”充斥房市,似乎也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