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不僅僅是把捕獲的獵物拖到樹上,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安全地方

許多觀點認為,豹子常常將一時吃不完的獵物懸掛在高高的樹枝上,

豹子不僅僅是把捕獲的獵物拖到樹上,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安全地方

以等食物饋乏時再回來慢慢吃,這樣既不易腐爛,又不易被獅子、鬣狗及狐狸等其他肉食動物偷吃。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洞穴在豹子的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科學家在世界各地對豹子利用洞穴的研究,或許會為我們揭開豹子進化史上新的一頁。

豹子是貓科豹屬的一種。豹子身體矯健,動作靈活,神出鬼沒,經常單獨行動,是孤獨、無聲的獵手。

豹子不僅僅是把捕獲的獵物拖到樹上,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安全地方

豹子金黃色的皮毛上有許多斑點,故又名“金錢豹”或“花豹”。豹子的皮毛是天然的保護色,如果置身於樹叢或岩石堆中,它們身上的斑點與樹叢和岩石堆的陰影渾然一體,可以起到很好的偽裝作用。豹子奔跑時速度很快,幾乎能達到每小時80千米。不過,速度越快,耗氧量越大,體溫越高,因此豹子捕獵時的最高速度只能保持大約15秒,這也就決定了它們的捕獵方法:匍匐著潛近獵物,在距獵物幾米到十幾米的地方突然撲向獵物。

豹子不僅僅是把捕獲的獵物拖到樹上,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安全地方

豹子一旦捕獲獵物,便用它們那具有強大咬合肌的牙齒給予獵物致命一咬:如果獵物體形較小,只咬斷其後頸部骨髓;如果獵物體形較大,則緊緊咬住獵物氣管,直到使其窒息死亡。豹子的捕獵對象大都是在黎明和黃昏時出來活動的,所以豹子通常很少在白天捕獵。

來自遠古的印記

在物種進化史上,人類和豹子有著很長的交叉軌跡。科學家在南非德拉肯斯堡山的砂岩峭壁的一個隱秘洞穴中發現了一幅壁畫,上面描述的內容是:一隻豹子在捕獵一個人,而那個人逃脫後回到洞中,用巖畫講述了他的故事。從種種跡象來看,洞穴的佔有者很可能是一隻豹子。

在法國阿爾代什河山谷的肖維巖洞中,科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的遠古證據。

豹子不僅僅是把捕獲的獵物拖到樹上,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安全地方

肖維巖洞是在河水的沖刷下在陡峭的石灰岩巖壁上形成的,是由許多洞穴相互連接形成的洞穴群,幾萬年前人類祖先在洞裡留下了生活印記。

在肖維巖洞的洞壁上,有人類祖先留下的大量雕刻和繪畫。這些史前人類的藝術作品用紅色和黑色顏料完成,繪畫主題有獅子、猛獁象、犀牛、野牛、洞熊和狐狸等動物以及打獵歸來的人類。科學家利用放射性碳元素對巖畫進行測定,確定這些巖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萬年前。巖畫至少包括了13個物種,其中就有早期人類描述的豹子。

在肖維巖洞中,發現了許多已經滅絕物種的骨骸及遺蹟化石。那麼,遠古的豹子是否也在這個教堂般的洞穴凹壁內隱藏食物、保護幼豹呢?

豹子更願意利用洞穴

1983年,南非古生物學家查爾斯·布萊恩出版了他的著作——《捕獵者還是獵物?》。布雷恩在書中提出的一個新觀點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他說,豹子是將洞穴作為藏身、進食和哺育後代之地的神秘獵手。

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豹子常常把食物藏在樹上,以防被其他肉食動物偷食。但近年來,許多研究者都指出,豹子其實也利用洞穴,而這也是它們很難被人發現並進行研究的原因之一。

布萊恩的關於豹子利用洞穴的最重要證據來自於肯尼亞的蘇斯瓦山。

豹子不僅僅是把捕獲的獵物拖到樹上,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安全地方

這是一座休眠火山,在其東北部的山坡上有40多個洞穴,都是火山噴發時熔岩隧道坍塌形成的。布萊恩指出,這些陽光照射不到的洞穴,是豹子用來隱藏沒有吃完的食物的場所,在洞穴通道里遍佈著狒狒和小型羚羊的屍骨殘骸。

布萊恩和他的同事們還在納米比亞西部的峽谷裡發現了被豹子利用的一片洞穴區域。一條溪流順著山谷流向遠方,它是乾旱地區難得的優質水源,對乾旱區有蹄類動物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而有蹄類動物正好是豹子捕獵的對象。布萊恩等人發現,峽谷中的一些洞穴的洞口被大樹或岩石遮擋著,從外面往裡只能看到洞口的一部分。洞穴裡光線很暗,基本沒有陽光照入。洞穴通常還有通道與更大的遍佈鐘乳石的洞穴相連。布萊恩等人曾尾隨一隻在洞口曬太陽的豹子進入黑暗的洞穴中。他們順著它的足跡穿過外圍洞穴和地下通道,最終進入更加黑暗的內部洞穴,到達它棲息的地方。

布萊恩發現,通常情況下,豹子都是在洞穴入口處給幼仔餵食,只在必要的情況下,比如產仔、保護幼仔、餵食初生幼仔,或者躲避鬣狗,它們才會進入洞穴黑暗的內部

豹子不僅僅是把捕獲的獵物拖到樹上,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安全地方

。在乾旱高溫的季節,豹子白天躲在洞穴中避暑,以減少身體水分的快速流失。還有人發現,納米比亞一處極度乾旱區的一個洞穴曾被豹子利用了40年之久。

在南非的約翰·納什自然保護區,美國科學家達里爾·德瑞特和南非科學家李·貝爾格也發現了幾個被豹子利用的洞穴,洞穴中散落著當地羚羊的屍骨殘骸。德瑞特認為,雖然人們認為豹子常常把食物藏在樹上,但實際上,在更多的時候它們把捕獲的獵物藏在大的洞穴中,它們喜歡用洞穴作為食物的儲藏所。至少在約翰·納什保護區及其附近,豹子用樹作為儲存食物的場所是小概率事件。豹子也並非是因為這裡沒有樹才把獵物屍體拖進洞穴中的,因為在保護區所處的南非高地草原地區的許多洞穴周圍都有樹生長。德瑞特等人的調查發現,有83%的獵物被豹子藏在洞穴中,僅有17%的獵物被藏在樹上。這一結果能反映豹子的一個普遍行為:在有洞穴的情況下,豹子更願意用洞穴作為保護食物的場所,而不是把獵物拖到樹上。

德瑞特認為,洞穴之所以對豹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可能是因為洞穴有利於它們隱藏捕獲的獵物,以防被禿鷲、鬣狗和獅子偷食。而洞穴對豹子更具吸引力的一個原因,或許是洞穴能夠比樹上儲存更多的食物。

在約翰·納什保護區內,德瑞特等人發現了一個被一隻雌性豹子利用的洞穴。他們發現,這個洞穴的兩個洞室裡至少有8只大羚羊和一隻山貓的屍骨,還有兩隻豪豬的頭骨。很明顯,豹子在捕獲、殺死和拖運大型獵物方面的能力被人們低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