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蹟|看詩聖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漲“粉”

一生憂國憂民的杜甫,在經歷了宦海沉浮之後,到了人生遲暮的晚年還是沒有看到“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繁榮景象,所映入眼簾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差距的怪狀。這使得他非常失望痛苦,但是他也無能為力去改變當時的局面。但是杜甫仍然十分嚮往著往昔繁榮的開元盛世,逐漸走向晚年的他曾經寫下過“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是晚年(廣德二年(公元764年)的 寄居閬州時創作的,其中真摯的嚮往以及對當時所面對境況的愁苦表現栽了字裡行間。

詠懷古蹟|看詩聖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漲“粉”

他雖然得到了嚴武的推薦和重用——在廣德二年(公元760年)的時候,嚴武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因此後人稱杜甫為杜工部。接著對當時的狀況非常失望不滿的杜甫又辭了職,。在接下來的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非常清苦,他《 》寫道:“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更為困苦的就比如是他在《百憂集行》:“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他用一些生活細節來表現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他的孩子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著要飯吃而且在東門外號哭。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飢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所向往的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不是僅僅自己的衣食飽暖。

詠懷古蹟|看詩聖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漲“粉”

在困苦的幾年之後,唯一能夠給他提供依附的嚴武也不幸去世了。他隨後不得不帶著自己的家人離開了成都,經嘉州、戎州(今宜賓)、渝州(今重慶)、忠州(今忠縣)、雲安(今雲陽),於大曆元年一路漂泊到達 (今奉節),他也在這段時期內創作了一系列非常經典的作品。《 》、《 》、《 》、《 》、《 》、《 》等大量名作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詠懷古蹟|看詩聖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漲“粉”

可是杜甫思鄉心切,歸心似箭,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鄉。他從 (今奉節)乘舟出峽,先到 ,又轉 ,年底又漂泊到湖南 。正如他在《 》中所寫的那樣,“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他已經等不及回到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了。

在這一過程中,他先後遊歷了 宅、 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因此就寫下了那五首非常著名的《詠懷古蹟五首》,這裡我們選擇了其中的一首來欣賞: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唐代 杜甫 《詠懷古蹟其三》

詠懷古蹟|看詩聖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漲“粉”

這首詩的首聯前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畢竟在地理位置上遠隔數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是滿腹才情的作者發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這首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接著頷聯兩句“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作者只用這樣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杜甫在這裡大概是借用了南朝 《恨賦》裡的話:“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它是那樣地大,彷彿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這句詩就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

詠懷古蹟|看詩聖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漲“粉”

接著頸聯“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緊接著前兩句,更進一步寫昭君的身世家國之情。由於漢元帝的昏庸,對后妃宮人們,只看圖畫不看人,把她們的命運完全交給畫工們來擺佈。其實這裡杜甫是藉助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來側面寫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境遇。尾句“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可以說是卒章顯志。杜甫此時寓居在昭君的故鄉,正好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託他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

文|青舟(三度平臺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