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生態立縣構築戈壁綠洲

瓜州:生态立县构筑戈壁绿洲

瓜州:生态立县构筑戈壁绿洲

近年來,瓜州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政策,通過加大草原執法力度、開展草原保護新技術推廣應用以及各類項目的實施,實現了生態環保、產業和農民增收的“多贏”目標。

瓜州:生态立县构筑戈壁绿洲瓜州:生态立县构筑戈壁绿洲

圍欄封育 昔日荒漠變綠洲

“曾經大風一吹,黃沙漫天。”這是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的瓜州的真實寫照,以前的監測數據顯示,瓜州縣草原沙漠化面積達1100多萬畝,有60萬畝不同程度退化,還有5%的草甸存在鹽鹼化。

“由於長期人為破壞,亂墾超載放牧,影響了草畜平衡,加上氣候乾旱,導致草原返青推遲半月。”瓜州草原監理站工作人員廉軍介紹。

針對惡劣的氣候條件,瓜州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通過加強草原執法力度、草原保護新技術推廣應用以及退牧還草、草原植被恢復等一系列措施,使境內草原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控制。

瓜州縣2003年被國家批准列入甘肅省退牧還草工程10個試點縣之一。項目實施以來,隨著草原圍欄封育和飼料糧補助資金兌付兩項工作的全面展開,縣境內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復,舍飼養殖條件不斷改善,牲畜品種不斷優化,畜牧養殖收入持續穩步增長。

通過圍欄封育,發展舍飼養殖,使草原得以休養生息,極大地改善了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提高了草原防風固沙、蓄水保土、涵養水源、淨化空氣、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實現了草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態環境。

該縣東巴兔村牧民謝朝明說:“自從退牧還草圍欄工程實施,草場禁牧後,我們這裡的草比過去長得好多了,退化的草原重新變綠了,昔日被牲畜啃食得低矮光禿的草場重新煥發了生機。”

如今人們驅車穿越瓜州境內茫茫草原,草場內牧草茁壯,部分經過治理後的草原再現綠草如茵,風吹草低,藍天碧野的秀美景色。

瓜州:生态立县构筑戈壁绿洲

監測新技術 守護綠色家園

“村級草管員都劃分了責任區,定期不定期開展草原防火和鼠蟲害巡查,做到日記載、周檢查、月彙總,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徹底消除火災和鼠蟲害隱患。”村級草管員趙建斌說。

隨著草原監測難度的加大,除了運用傳統的技術外,近年來,該縣草原監理站還推廣使用無人機進行監測。

廉軍介紹:“無人機在草原執法、草原鼠蟲害預警和草原監測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根據無人機拍回的照片,工作人員可以判斷出哪裡有鼠蟲害,並且可以算出鼠蟲害密度和發生面積。無人機可以到達以前人類無法到達的區城,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節約了人力成本。”

瓜州:生态立县构筑戈壁绿洲

生態融合 產業助推牧民脫貧

“通過推行舍飼養殖,我家的牲畜由過去的散養、灘養變為圈養,前些年政府還給我發放了飼料糧等補助物資,這幾年又落實發放了草原補獎禁牧補助資金。我的兩個孩子出去打工能掙3萬多元,養殖上收入2萬多元,一年下來家裡收入在5萬多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我們農牧戶是真正嚐到了退牧還草、草原補獎政策的甜頭。”謝朝明說。

瓜州縣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來,累計發放補獎資金1.3億多元,惠及1.6萬多戶農牧戶,人口6萬多人,戶均8237元,人均2260元。

該縣堅持把草原補獎政策與退牧還草工程後續產業建設、養羊大縣建設、牛羊擴群增收工程、草原畜牧業轉型發展等有機結合,加強了設施養殖小區建設、人工種草、牧草收割加工機械引進投放等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多年來,該縣全面落實草原禁牧措施和草畜平衡制度,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草產業和草原畜牧業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傳統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 2012年以來,全縣成立草產業、草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公司12家。扶持合作社建成牛羊顆粒飼料生產線兩條,年加工能力4.1萬噸。

該縣大力扶持發展牧草基地,紫花苜蓿、熱麥、青貯玉米等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達到5.7萬畝,農作物秸稈飼草面積達到28萬畝,人工種植飼草產量達到15.2萬噸,基本滿足了全縣設施養殖所需,並外銷至西藏、蘭州等地。

甘肅龍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瓜州縣城以東的石崗墩風沙口治理區,近年在抓好生態治理的同時,建設毛驢飼草基地,支撐產業發展。目前,已治理荒灘4.4萬畝,通過工程造林、人工治沙,累計建設各類林地3.1萬畝,改良土地1.3萬畝,其中已完成人工固沙飼草基地8000畝。

該企業大力推廣“龍麒模式”,牽手農戶共發展,走合作共贏的路子。去年,已在梁湖鄉、鎖陽城鎮的三個村啟動“平臺+合作社(農戶)”託養試點,51戶農戶共託養孕驢及幼驢200多頭。隨著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公司還將用產業鏈增值收益再反哺養殖戶,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良性循環,多贏發展。

主辦:甘肅經濟網

監製:李成俠 總編審:賈治堂

編審:吳正楠

甘肅經濟日報社新媒體矩陣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