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陪伴你一生!

愿,陪伴你一生!

你有过喜欢的人吗?你告白了吗?

大学是个丰富多彩的地方,这里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豪迈,也有 “你侬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青春甜蜜。

记得大三时,系里有两个男生A和B,一直未恋爱也未有任何准备恋爱的举动,要知道在女生和男生比例7:1的大学里,这实属“非正常”现象。在男生是“稀有动物”的文科学校里,看见一个其貌不扬的男生手牵着一个长相甜美的女生实在算不得新闻。因为经常一起上课,课下又经常一起小组讨论,所以我与他们算是比较熟。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他们这个问题。我先问了A:

“大学三年,就没有入你眼的?”

“有是有的。”

“那怎么不行动呢?”

“我还没确定她是不是也有意思啊!”

“你行动了不就知道了。”

“在我没有确定之前,我不会贸然行动。”

“害怕被拒绝,没面子?”

“你可以这样理解,总之心里会不好受。”

然后我问了B,得到的答案基本一样。后来我发现,持这种心理并非个例,而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这种心理。

愿,陪伴你一生!

这让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书中的桥段:

凯蒂和渥伦斯基在舞池中跳着舞,她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他,他也爱着自己,但是那一刻“凯蒂凝视着那张近在咫尺的脸,很久以后——在过了几年后——那个深情却没有得到回应的凝视刺痛了她的心,让她感到羞耻痛苦”。所以,当凯蒂充满爱意地凝视渥伦斯基的脸却没有得到回应时,她的羞耻感久久不能散去。

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约瑟夫·布尔戈在《那么骄傲,那么孤独》一书中,将核心羞耻感视作未被回报的爱。这种羞耻感会中断积极情感,使我们陷入沮丧,比如爱情告白。

或许你有过这样的经验:你爱着一个人,甚至告了白,结果发现对方没有回应你。在被告知“我只想做普通朋友”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受到这种羞耻感。之后,你会将它当作秘密不让朋友知道,你害怕他们可怜你甚至对你幸灾乐祸。

付出真情却得不到回应的经历让人痛苦。

布尔戈提到一段叫“静止脸实验”的著名录像短片,生动揭示了这种经历带来的痛苦。如果你没看过这个短片,我强烈建议你到YouTube上观看。就像凯蒂深情的目光被渥伦斯基无视一样,婴儿的微笑和动作没有引起母亲的回应,这时候婴儿变得心烦意乱。在情感理论中,当婴儿的积极情感被母亲的无动于衷打断,就产生了羞耻感和羞辱感。 也许你觉得婴儿的这次经历只不过是一次挫折,事实虽如此,但是挫折意味着未被满足的期望,就像“我觉得很挫败,因为这个材料没有预料中的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将短片中婴儿的这段经历翻译成文字,大概如下:为什么妈妈不回应我的微笑呢?这感觉太糟了。我做错什么事了吗?为什么她不给我快乐的表情呢?孩子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的错都揽到自己身上,好像他们没有得到爱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事或者他们根本就是不可爱的人。自然,所有的母亲都是爱她们的孩子的,所以如果你的母亲不能爱你,一定是你的错。孩子也会把父母死亡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即使这种想法根本没有道理。他们认为父母会死掉是因为自己很坏,不配拥有他们。

布尔戈指出,我们的内心深处潜藏着羞耻感,而我们自己往往毫无觉察。当告白没有得到回应会中断积极情感,给我们带来羞耻感。因此,我们为了逃避羞耻感,宁愿选择将感情埋藏心底,直到曲终人散,独自黯然神伤,默默离开。

作为普通的平凡人,我们也有自己的骄傲。既想走近,又害怕被远离。骄傲,有时候是我们的光环,有时候也是我们的幌子,掩饰一颗害怕受伤的羞耻的心。

正如布尔戈说的,那么骄傲,同时又那么孤独。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于茫茫人海之中邂逅自己喜欢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前世今生纠葛而结下的缘,我们无从得知,但此时此地,遇见了,喜欢了,要珍惜。因为缘深缘浅,聚了散了,往往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

少年般暗恋固然有它的美好,青涩,甜美,温馨,夹杂着一点淡淡的失落,然而它终究只是记忆里朦胧的没有如果的回望。

缘分,在你明确心意的时候,就要牢牢抓住,因为,就像拂面而过的风,突然而至的雨,即便还会遇到,但终究不是同一个。因此,当爱情来了的时候,不要再犹豫,不要等到曲终人散,我们站在记忆的彼岸,相望不相见,终留憾,徒伤感。

摆脱羞耻感,爱要说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