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江蘇的教育正式告別“瞎折騰”時代,改用全國卷 總分回到750!

2018年6月15日,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江蘇高中招生、高考改革以及高考命題等事項。省教育廳報告有關情況,各設區市市委書記先後發言,省有關部門、分管副省長、部分省委常委發言,省長講話,最後,書記講話。

1

省教育廳廳長髮言,主要講了三個方面。

第一,多措並舉,妥善解決職普分流問題。一是增加學生中考選擇機會,各地自主確定普職比例,省裡不再下達計劃;二是探索普職雙向交流機制,給綜合高中學生自主選擇參加普通高考的機會;三是加強普通高中資源建設,擴大資源供給;四是實施職業教育領航計劃,深化中等職業改革。

第二,努力讓更多學生進入高水平大學。近期主動彙報,爭取985、211院校在江蘇多招錄學生。一是在寧部屬院校江蘇招生比例不低於25%;二是省屬院校增加省內計劃,確保大於50%;三是爭取省外高校擴大招錄江蘇學生的人數;四是加快部分高校新校區建設。6月14日晚上,省教育廳各廳領導連夜對接各自聯繫的高校,逐一落實以上措施,已明確2018年江蘇招生計劃增加1309個。

第三,積極推進高考改革。2008年高考方案存在總分值低、選科功利化、學生科學素養低等問題,新高考方案將於2021年正式實施。一是合理設置選考科目;二是改變成績構成,

總分值750分,其中語數外各150分;三是使用全國統一卷,2019年起外語使用全國統一卷,2020年起語文數學使用全國統一卷。2019年江蘇本一、本二合併為本一招錄,2019年起取消見A加分。

2

各市市委書記先後發言。發言集中批評江蘇2008高考方案,調研顯示46%的老師、70%的家長認為是折騰,未能發揮預想的作用,物理化學成為高危選科組合,清華、北大反映江蘇考生科學素質不行,競爭力下降,名校江蘇招錄計劃不斷降低,與教育大省地位不匹配。現行總分值少(450分),導致分分計較,區分度低,1分相差1000人,英語難度超過四六級,不符合課程標準,突出語言學科,理科生無法脫穎而出。自主命題難度不平衡、不穩定,教師不好把握教學,學生偏科嚴重,數學出難題、怪題,前半部分“送分”,後半部分“送命”,不利於提高人才素質,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特別是男生優勢下降,揚州大學男女比例45:55,淮陰師範學院女生超過70%。

小高考的安排,讓教學資源閒置,學生負擔更重。普職比例不合理,相比周圍我省比例最低,導致孩子中考升學壓力巨大,逐漸傳導到小學、幼兒園,也導致課外培訓熱,擇校熱。普遍要求科學制定新高考方案,吸取浙江教訓,取消小高考,增加總分值,採用全國統一卷,合理調整普職比,爭取名校江蘇錄取比例。

3

分管省長、部分常委發言,反映書記特別將本週日程作了調整,週一一夜沒有睡好,週三到南京、鎮江、揚州三市一整天調研,週四下午半天調研,每天都在瞭解情況,和教育部、中辦、國辦溝通,樹立了解放思想的榜樣。江蘇教育這些年確實存在問題,問題不代表否定成績,江蘇高考參考人數逐年下降,從54萬下降到33萬,甚至招生人數超過參考人數,不利於江蘇高質量發展,2016年的大集訪敲響了警鐘,今天才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省教育廳三個方面的措施非常關鍵。

省長講話。6月11日的輿情報告,集中反映出江蘇教育深層次問題,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從老百姓最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當前對不滿意的問題是

孩子上不了高中,名校錄取率低,競爭太激烈,這些問題擺在面前,必須解決,要從深化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學素養出發思考這個問題。一半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選擇權沒有,導致競爭下傳到幼兒園。江蘇高考的高錄取率,其實是建立在人數不多的基礎上,這導致高水平學校錄取江蘇學生較少,雙一流學校更少,江蘇5.8% 的人口,而清華錄取江蘇考生不到1%

高考改革10年,需要回頭看,好好反思問題,搞等級不計分,總分值太低,拉不開層次,題目出得特別難、怪,各種補習、培訓,搞得負擔特別重,甚至狀元上不了名校,改革勢在必行。要全面理解中央政策精神,一是提高錄取率,剛才講了部屬院校達到25%(以後達到30%),省內高校達到50%,省外達到6%;二是要搭建立交橋,打通渠道,加強應用型大學建設,讓中職學生有出路,用高職兜底;三是深化高考改革,今年全面推進,分數改為750分,語數外和全國一致,引導學生選科;四是加強職業教育,推進上述改革,絲毫沒有不重視職業教育的意思,打通各通道,促進高水平發展,也能帶動職業教育;五是統一思想認識,要立即著手行動,按照今天會議的部署,2021年全部到位,不要太過計較出現新的大班額,要

多做少說,引導好輿情,把好事辦好,不引起歧義。

4

書記最後講話。指出經過調研討論,意見趨於一致,有利於統一思想,科學決策,也堅定了改革的信心決心。一開始有難度,因為對國家普職招生“大體相當”的政策規定理解不一。我仔細分析了國家政策,2002年提出“大體相當”,2005年又強調此點,都是基於一定背景。2002年是希望提高高中教育比例,不管上普高、職高,只要上就行,2005年是希望東部地區職高適當招收中西部地區學生,不讓資源閒置。要準確理解國家政策,國家的政策應該是反映和尊重個人意願,而不是違背個人意願,下硬指標。“大體相當”江蘇執行得最嚴格,分流得最好,但是犧牲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我們不能為了好看,為了得到表揚,而犧牲孩子的利益

最近我看了各省的情況,2015-2018年各省普職比例,我都看了,廣東、陝西等地區,總人口與江蘇相差不大,但是高考考生都比江蘇多得多,全國都在執行“大體相當”,為什麼結果差異這麼大?因為人家那裡不是歧視職業教育,

我們這裡是歧視職業教育,人家是孩子家庭的主動選擇,不存在低人一等的情況,我們是通過分數,把一批孩子硬切下來的

我也看了對江蘇高考的分析和江蘇高考方案的評價,學術界、老百姓,各方面的意見我都看了。我專門和中辦、國辦作了彙報,和教育部進行了聯繫。我首先作了檢討,江蘇片面追求升學率,減少分母,突出分子,這是我們執政理念出了問題,曲解了中央的政策,造成群眾不滿意,也造成了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我們追求標新立異,折騰過多,美其名曰改革,實質為折騰、亂折騰。現在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我們要全面認真反省。

江蘇素質教育喊得最早、喊得最響,但是我們應試最厲害,抓得最兇,江蘇高考的難度也是全國之最,課外培訓熱,孩負擔重,家庭經濟負擔也重。我瞭解到好幾位教育局長,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說不能不送出去,因為壓力太大,怕在國內考不上大學。我們的中考政策壓得這麼緊,最後高考的升學率當然很高,這個做法欺騙了我們這麼多年,好多優質指標都給了其他地區,

2017年江蘇一本招生總數竟然少於內蒙,更不要提陝西了,我們的數學都要好好學一學才行

教育部對本省招生計劃並沒有嚴格限制,內部掌握,30%左右,江蘇只有南大超過30%,大部分20%都達不到。高考十年五改,教師無所適從,家長怨聲載道,反思不限於教育部門,各相關部門都要反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什麼對江蘇教育不滿意?這幾年輿情一直存在,前年更是導致大集訪,督促我解決問題。我們的做法,實質上是歪曲了中央的精神,也有利益作怪,我們追求的應該是充分滿足意願基礎上的“大體相當”。

還有省外的同志提醒我,江蘇高考反覆改革、自主命題,這裡面還涉及利益關係,要我小心,不過我認為還沒有達到解決不了的程度,我們要推進重大改革,關鍵看有沒有站在人民的立場,真正以人民為中心。

因為我們曲解上級的政策,沒有真正堅持教育為本,導致江蘇教育大省的地位正在下降,高考水平總體也在下降,我們不要陶醉於現在的分數和錄取率,以為達到90%就怎麼樣,如果算上中考提前分流,90%打個折只有45%,這裡面其實剝奪了相當一部分孩子的機會。過去高校招生,他們紛紛來江蘇搶生源,現在江蘇的考生沒有競爭力、吸引力,他們根本不要,何談走在前列?我請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給我增加指標,邱勇說今年給你加

1個指標吧!以我和邱勇的交情,怎麼也不至於是這個結果,實質上是江蘇高考的選拔方向,和清華不一致、不吻合。昨天還有位領導說,江蘇學生是很好,但是不考物理化學,我一個都不要。

我們要深刻反省,為什麼江蘇創造能力不強,因為高中普遍不重視物理化學,中考硬性分流,導致學習壓力前移,扼殺了很多的孩子,我在調研中看到中學就有心理諮詢室,有老師進行心理輔導,14、15歲的孩子,搞得暮氣沉沉,怎麼行?以前農村普通家庭的孩子,還有上學通道,現在被堵得嚴嚴的。不學物理化學,如何推動創新?我原來還認為江蘇的孩子可以,現在調研發現江蘇學生已經變得很不行,上了本科,拿不到獎學金,學業跟不上,要到三年級才勉強跟上。江蘇搞ABC的弊端非常嚴重,兩門語言學科,對農村孩子很不利,因為農村孩子英語基礎不牢,成為弱勢群體。搞ABC之後,只要有一個C,就進不了名校。2008年有報道,南師附中一個孩子,文科全市第一,文科狀元,超過一本分數線92分,但是因為政治B ,進不了北大。

後來南大用選擇性指標錄取了他,可是後來選擇性指標也取消了,這樣的孩子就更沒有路子。

我和南航書記聊天,他是西工大(985高校)過來的,西工大的教師對自己孩子說,如果不努力,就只能留在西工大了。可是他調到南航以後,南航的老師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想考進南航,很難哪!不是別的,是被我們人為地砍下去了。江蘇人均受教育年限才9.57年,太低了,再過幾年,江蘇人才供給將成大問題,我們考慮問題,絕不能脫離江蘇的實際,不能將折騰當改革

看準的事情,欠群眾的賬,一定要解決,不能等。大方向要創造條件,要把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要澄清職業教育的惡名,不是分數硬切,而是讓他們自主選擇合適的教育。要準確理解“大體相當”的原則,各市今後不再下指標,不做政策剛性要求,不片面追求升學率,結合本地實際,充分滿足學生自主性的要求。剛才交流也說了,教育督導方面,普職比6:4就算合格。各地可鼓勵多辦綜合性高中,讓孩子能參加高考,這裡特別提醒各位書記,靈活理解和把握“大體相當”。

關於高考方案,儘量保持與國家一致,不搞折騰,方案要簡潔明瞭,現在的方案我都看不懂,孩子們要看懂就更難了,而且還沒有搞懂又變了。我想還是全國一張卷,不要再自主。剛才有人發言說這樣江蘇的考生分數可能會很高,其實未必,過去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現在已經不是了,我們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現在要想趕上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都可能還有難度。如果考得好,不要強迫,人家也會來搶生源,我們也可以去上面爭取。現在基數就這麼一點,自主考試,搞得總分值又這麼低,怎麼好去爭取?

高考科目設置上,統一語數外,強化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爭取固定組合。總分750分,外語總分能降一點也可以,語數150分,外語120分,政治歷史各120分,自選90分,和全國一致,也好衡量我們的水平。浙江新方案搞6選3,有20多種組合,太多了,學生大量跑班,師資跟不上,教室不夠用,我們不要高估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到處跑班。我們相對固定,3 2 1。

還要明確一點,明年取消學業水平測試,從本義上理解,學業測試就不應該搞。就像計算機水平測試,應該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不應該是面向計算機專業的。現在學業水平測試,實質是否定了我們的高中教育。另外,

不搞ABC,不增加學生負擔。

關於高校招生問題,我們33萬人參加高考,都是最優秀的,層層考試,層層選拔出來的,要保證他們上好學。好多省份一本對本省招錄達到70%,我們只有20%,這怎麼行?本省一本要超過50%,部屬院校不低於25%,3年內逐步達到30%。我也和幾位校長聯繫了,他們都很支持江蘇,我們要積極爭取指標,達不到25%的,省裡配套一律取消,他們如果要告,就讓他們告我得了!省外重點學校的招生比例,可以按照公共資源的比例套,江蘇人口占全國的5.8%,招生如果超過5.8%,就不算歧視江蘇,沒有達到5.8%,就是對我們的歧視,我們在經濟上對全國做了這麼大的貢獻,要理直氣壯地去爭取。

高考是指揮棒,這個指揮棒要改改了,昨天教育廳專題會議,連夜去做工作,很好。教育考試院要緊盯著,人家答應多少,就對外公佈多少,充分利用好這些指標,不要浪費。本科沒有考上的,也要研究兜底方案。我們有很多民辦大學、民辦公助大學,要積極想辦法,統籌考慮好。這樣對解決孩子負擔重、培訓熱、擇校熱等問題,都能起到一點作用。不能拿孩子做試驗品,一定要對標中央,堅持教育規律、人民立場,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面對歷史積累下來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在答卷,都要答好卷,思想上要真正解放,這不僅是認識,也是情懷,要抓住關鍵癥結,系統研究教師問題。上面研究的措施,要低調落實,講求工作方式方法,不爭論,內外有別,不翻舊賬,落在我們的頭上我們要負責,不找藉口,不講條件。

2018未來社會與創新教育論壇

暨第26屆現代與經典

暑期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專題研討會

北京 2018年7月14日至16日

演講嘉賓:中小學名師、校長/教育局長、教科院院長/人工智能與互聯網專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腦科學與心理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