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強村帶弱村!這兩個村抱團發展,給村民穩穩的幸福

一邊是貧困村中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致使村裡缺少勞動力,土地需要流出;一邊是富裕村為獲取規模效益,需要流入土地。這兩個村如何實現資源互補、高質量發展?博樂市跨村流轉土地無疑是實現互利共贏的最優選擇,也是強村帶弱村、結對共發展的扶貧可行路徑。

打破地域界限

博樂市青得裡鎮塔布勒村是我州扶貧開發重點村之一,有80戶村民,其中29戶為貧困戶,全村人均耕地僅3畝,而且耕地基礎設施差、耕作分散,種植效益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較低。貝林哈日莫墩鄉決肯村作為全國文明村,近年來,通過推進土地流轉、農機服務、特色種植養殖,現代農業風生水起,農民人均收入多年位居全州第一。該村的拓墾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周邊3個村土地1.6萬畝,用於建設棉花和設施農業基地,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0%以上。

塔布勒村底子薄弱,短期內發展產業非常難。經過深入考察調研,博樂市發改委駐村工作隊認為藉助外力,方可走出一條“強帶弱、富帶窮”的強村富民新路。

今年3月,在工作隊的努力下,一場塔布勒村最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啟動。對於土地流轉,村裡當時有兩種意見:一是外出打工的村民比較支持,因為土地連片發包可以提高承包費;二是留在村中依然農作的人,擔心土地流轉出去會影響生計。此外,外來的合作社一般要求承包期在10年以上。雖然合同裡明確承包價將按一定週期遞增,但村民還是擔心,如果簽約時間太長,土地升值又快,與合同價差距大,自身是否會吃虧?

針對這些疑慮,工作隊通過入戶走訪,跟村民算清楚賬,讓村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有舍才有得,現在土地租給別人10多年,最後還是歸村民所有。

為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大會,工作隊利用入戶走訪反覆向村民講解政策,及時為群眾提供有關土地流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諮詢服務。為規範流轉手續及合同的簽證登記等工作,工作隊隊員挨家挨戶登記,村委會與合作社簽訂“整地塊流轉”土地協議。

“土地流轉作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延伸,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改變過去分散種植、作物品種不統一、田間管理水平差異大等狀況,實現了規模化生產、機械化耕作。這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農資採購等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有了連片的土地,合作社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種植收益高的農作物。”6月5日,駐塔布勒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劉亞東說。

耕地從散亂到連片

寬敞的機耕路向前一路延伸,渠水在歡暢奔流,在一大片玉米地裡,大型農機正在忙碌地作業,好一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壯美景象。而就在兩個月前,這片1500畝地分散在37戶農戶手中,基礎設施差、農戶耕作分散、田梗縱橫,種植效益低下。

針對少數村民不願流轉土地,工作隊徵求過村民意見,反覆做思想工作,對不願意參加的可以調換承包地。工作隊協調合作社承諾,每年3月1日向農戶的惠農“一卡通”中預付下一年的流轉費。各項惠農補貼,仍然歸農民所有。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終於將分散在37戶農民(其中25戶為貧困戶)手中的1500畝土地成功集約起來。

按照“土壤肥沃、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土地整治要求,合作社通過土地平整、歸併零星地塊、去除田梗,提高了土地平整度,配套完善田間道路和水利設施,整理後“小田變大田”,田水路林綜合配套,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同時,合作社發揮配套各種農業機械120多臺(套)的優勢,對流轉的土地進行深翻、播種、施藥、收穫全程機械化作業。

“以往收割費每畝就要七八十元,現在使用大型農機,每畝只要40元,一畝省了30元以上,加上採用大型播種機,兩項加起來每畝節省成本70元。”拓墾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迎春說。

貧困戶拿“雙薪”

根據協議,流轉土地的貧困戶可獲得兩筆收益:一是保底收益。與拓墾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整地塊流轉”土地協議,以每畝承包費5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1530畝,比該鎮土地流轉畝承包費平均價高出了80元。按每戶12畝地計算,貧困戶每戶平均每年有6000元土地流轉收益;二是打工收入。在滿足貧困戶的土地流轉保底收益後,工作隊在前期的貧困戶摸排過程中,發現12戶貧困戶因特殊情況無法外出打工,但是可以從事體力勞動。工作隊成立了勞務合作社,幫助有從事農田勞動意願的村民聯繫業務,農忙期間,每名村民每天收入150元左右,確保農民土地流轉不失權、保底分紅不失利、勞務合作不失業。

孫迎春介紹,合作社已幫助包括流轉土地的12戶貧困戶在內的50多人就業,高峰期每天可提供100多個工作機會。

“土地轉讓給了合作社的農戶按照‘租金+打工’的形式創收,農戶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可觀的收入。”劉亞東說。

“以前外出打工,不管掙多掙少心裡總惦記家裡的老小,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村民阿布都卡地爾·許庫爾說,玉米基地建成後,他在基地務工,5月以來僅10多天就掙了1500多元。

“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後,可以更大限度地解除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加速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獲得更多的收益。”劉亞東說。

文 / 通訊員董曄波

博州美麗·因為有你

主辦/博州黨委宣傳部 承辦/博爾塔拉報社

聯繫電話:0909-2317062

廣告部電話:0909-2311925、13289097019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强村带弱村!这两个村抱团发展,给村民稳稳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