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營銷套路多,重慶工商將重點整治六類違法行為

會議營銷套路多,重慶工商將重點整治六類違法行為

投訴舉報居高不下會銷套路多農村成重災區

市工商局執法局副局長鍾興武介紹道,會議營銷指經營者針對特定顧客群體,通過會議集中宣傳,推介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一種營銷方式。本身並不違法,但是一些不法經營者藉此從事非法活動,通過會議營銷進行虛假宣傳,銷售問題商品,消費欺詐,甚至開展非法集資和傳銷。

由於運作方式特殊,會議營銷從業人員複雜,經營場所不固定,存在違法行為“發現難”、執法辦案“取證難”、消費糾紛“維權難”等問題。

據統計,2016年至2017年,全市工商系統通過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平臺、消委會等渠道受理會議營銷違法行為舉報投訴達791起;市政府公開信箱反映會議營銷涉嫌欺詐等問題的信件達67件,其中2016年22件,2017年45件,呈大幅增長。

鍾興武還表示如今非法會銷的套路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打“健康牌”“科技牌”“親情牌”外,“家電下鄉”“文化下鄉”“扶貧”“投資”等時代熱門話題都被作為會議營銷的口號廣泛炒作。其次是銷售“套路”程序化。除了固定地點的體驗會銷、“送禮”會銷等傳統手法外,科普會銷、聯誼會銷、旅遊會銷、餐飲會銷、“返本”會銷等老年人易於接受和參與的方式不斷出現。

“除了傳統的保健品、保健器材等產品外,淨水器、空氣淨化器、穿戴產品、床上用品、玉器、收藏品等,凡是以老年人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商品,都有可能成為會議營銷推銷的產品。”鍾興武說,“同時,會議營銷由城市向農村轉移,目前偏遠農村地區已經成為會議營銷違法行為的重災區。”

 本月16日到8月31日重點整治六類違法行為

據鍾興武介紹,市工商局從今年5月中旬起就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會議營銷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的前期排查摸底,共摸底調查全市會議營銷市場主體995個(其中活動承辦者374個,場所提供者308個);登記會議營銷講師等骨幹從業人員1539名。

為嚴厲打擊會議營銷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破解會議營銷違法行為發現難、取證難、維權難等問題,實現對會議營銷違法行為的長效監管,重慶市工商局決定從2018年5日16日到10月15日,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為期5個月的會議營銷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

其中本月16日到8月31日,將重點整治六類違法行為:

一是無照從事會議營銷經營活動的行為;

二是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

三是打“科技”牌、“健康”牌,對食品、保健品等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產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行為;

四是以免費體驗、組織旅遊、返還貨款、贈送禮品等形式設置“套路”實施消費欺詐的行為;

五是對消費者提出的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等合理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行為;

六是利用會議營銷從事或變相從事非法集資或傳銷的行為。

如何避免上當?

對於一般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如何避免上當受騙呢?

鍾興武提出了以下7點建議:

1.不盲目參加任何以銷售產品為目的的知識講座、專家報告。

2.不要洩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聯繫方式。

3.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

4.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產品。

5.不要購買標籤上沒有“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但聲稱有保健功效的產品。

7.不要購買宣傳資料或口頭誇大療效的產品。

案例:一件內衣5倍利潤涪陵近日查獲一樁案件

近日,涪陵局查獲一起非法會銷案件。當事人薛某以1200元租金租用徐生記大酒樓香格里拉廳作為會銷場所,利用發放小禮品的方式聚集200餘名中老年人,聘請講師何某開設講座,非法促銷某品牌保暖內衣牟取非法利益。

警方立案調查發現,薛某以68元/套的價格購進某品牌保暖內衣300套,購進金額2萬餘元。之後,薛某聘請何某幫助其以會議營銷的方式進行銷售。經薛某及何某口頭宣傳和視頻播放促銷,他們以買一送一的方式銷售了23套,售價410元/套,銷售金額9430元,每套保暖內衣利潤超過500%。目前,該案已調查終結,並於今日送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對當事人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處以2萬元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