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股票交易中同样有决定投资命运的内在因素。在心理学上讲,性格的改变虽然很难,但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影响慢慢改变的,而气质往往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正应了目前有些人是“富而不贵”这一说法。回到交易中来,我们不一定要有贵族气质,我们是要先富起来。所以我们要重塑交易性格,从而实现交易命运的转变!把赚钱变成我们每位投资者的精神特性!

来看一个由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做过的有趣试验:

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呢? 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蜜蜂的经验认定: 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力量,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他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

如果说蜜蜂是教条型、理论型,而苍蝇则是探索型、实践型。它们的思维中,就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 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 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 它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它们共同获救。所以,最终它们是胜利者。对这个试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 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弃原先的对于这两种昆虫的道德附加和好恶感,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看看自己在投资中,你到底是“蜜蜂”还是“苍蝇”? 你想做“蜜蜂”还是“苍蝇”?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为什么喋喋不休?

中国股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推出,从世界股市上来看,是一个很年轻的新兴市场。可就是这么一个市场,却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妖的市场,妖风横行。关键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18年。A股市场仅仅是长到了三千多点,仔细看一下大盘的日线图,就好像是把菜养上几年,突然拔高,然后就开始了源源不断的跌跌不休,难怪A股股民都形容自己是韭菜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要说A股的另一大特征,那就是妖股横行,给大家看一下当年有名的妖股特力A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还有当年轰动全国的大游戏内侧--熔断,那叫一个惨,你不是要退出熔断机制么,老子就断给你看,一天交易时间十五分钟一天半个小时。直接导致A股损失了几千亿。最后这个政策推出四天就夭折了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你在中国股市赚钱了吗?

你赚钱了吗?这几年你赚钱了吗?如果在这种市场上你没有赚钱,还是赶紧退出把,因为你就是"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花出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创业做实事,打工混职场,最起码心安,钱赔了还可以赚,人生就一次,寸光寸金,不能耗费在这里,要及时给自己的人生止损,赚不到钱,那来这里的还有什么意义。

你后悔了吗?赔钱了也不要太后悔,记住这个教训,硬钱都是劳动换来的,用创造财富的方式换取的财富才最真实。每个人最大的、最容易掌控的价值就是自己,既然股市里找不到自我,那就早早离开吧,不要再用巴菲特的故事激励自己,如果时代和市场不允许,再努力都枉费。

你有何收获?赔钱了也不是一无所得,炒股更多的是锤炼心境,把自己放进股市中,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是一场修行,没有结局没有答案,更没有开悟得道,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算是功德圆满,记住心路,记住教训,向着新的方向,出发!

希望各位股友要看开市场,波幅起荡是人生百态,什么都会来,什么都会走,体验好人生,更要尊重好人生。中国股市的土壤与美国等其它大部分国家不同,如果照搬肯定不行!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在投资领域产生了巨大震动,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管理着上亿美金的基金经理都自称是格雷厄姆的信徒。而他目前在世的最有名的学生就是:巴菲特。

投资箴言:

1.对股票价格要斤斤计较,要像超市购物,不要像买化妆品,真正重大的损失总是在投资者忘了问“多少钱”之后。

2.高增长不等同于高盈利。上涨的股票风险增加而不是减少,下跌的股票风险减少而不是增加。

3. 投机不是不行,但致命的威胁是投机却自以为投资。投机时就要像理智尚存的赌徒,只带100美元去赌场,把棺材本锁在家中保险箱里。

4.别看到星巴克生意好就去买星巴克的股票。买熟悉的好公司,这话只对了一半。另一半是还要价格合适。

5.在大家恐惧时贪婪,在大家贪婪时恐惧。行不行?这个策略的问题是熊市无底,牛市无顶。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有钱人,希望可以发财,但是往往真的赚到钱的人只是少数。而有些人拼尽全力,每天忙里忙外,努力的程度是很多人的好几倍,但是结果却没有赚到钱,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其他人,就是咱们口中经常说的“老实人”,经常说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好像这句话并不是很实际,应该是努力了不一定有收获,这句话也在“老实人”的身上体现出来了,但是为什么“老实人”就赚不到大钱呢?下面就来看看原因吧!

1.太过中规中矩,死板教条

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老实人做事很老实,说的好听叫老实,说的难听一些就是死板教条,做事有自己的一套规矩,而且是不可以违抗的规矩,不管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一套规矩去做事,这样虽然很好,但是不够灵活。想要赚钱创业,就必须够灵活,太过于死板只会让路走入死胡同!

2.省钱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理财中,省钱有利于财富累积。但是想靠省钱来发家致富是很难的,与其花尽心思去想着怎样省钱,不如去拓宽自己赚钱渠道,开源永远比节流重要。

3.承担风险能力不高,胆子小

想要靠创业赚大钱,那必须有冒险精神,很有冲劲,如果大家看过那些创业的成功人士,你就可以看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气质,他们喜欢把不可能的事情化为可能,李彦宏曾经说过,他们就是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如果别人说不可能那就不做了,那一辈子都会一事无成!

4.过于谦让,错失良机

老实人的确是个很好的品格,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老实就成了一把双刃剑,一般都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种品质很高尚,但是自己却没有办法赚到钱,毕竟竞争是很残酷的,有时候在竞争上,不是自己赢了,就是别人赢了,如果自己一味的谦让,那只会让自己走不下去!


中国股市到底经历什么?

1990年~1996年:散户江湖时代

一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市,很多人可能会想起1994年那部电影《股疯》——上海街头,汹涌的人流提着板凳去排队等待第二天证券营业部开门,开门的一刹那,因为拥挤,很多张脸被挤贴到玻璃上而变形……

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股市的投资主体主要为中小股民。有调查显示,25岁到55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个人投资者的主体;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

“杨百万”是这批投资者中成功的典型代表,他凭借着对政策的敏感、善于利用不对称的市场信息,能吃苦耐劳,从而在当年国库券倒卖风潮中发家。1990年,“杨百万”在别人还对国库券大感兴趣的情况下转战股市。1990年12月19日,他购买的500股电真空股票,成为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

1996年~2002年:机构坐庄投机时代

在“327国债期货事件”后,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大量资金流向股市,直接导致了1996年大牛市的出现。

可以说,1996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为沸腾的岁月,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股市相比并不逊色,内幕交易、庄股文化盛行。这段时期内,“垃圾股”得到了极大的追捧,ST股票甚嚣尘上。这段时期也是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诸多形形色色的资本系最为活跃的年代。

2002年~2007年:内外资机构群雄争霸时代

这一阶段,可谓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群雄争霸的年代,QFII、险资、社保基金、阳光私募、“涨停板敢死队”纷纷崛起。

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加入WTO后,证券业开始进入对外开放全新阶段。2002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引入了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作为先进投资理念的导入者,QFII在A股多次扮演跑在市场曲线前面的角色。让市场称奇的是QFII屡屡精准的抄底技术。

2003年1月,新修订的《保险法》开始实施,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开始进入快车道,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重由10%上升到15%。2004年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批准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

2007年至今: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双格局时代

2008年的股市大跌,早已远去,但究竟缘何大跌,其实业内并没有共识。很多人认为是受海外金融危机传导的结果,亦有人把二级市场上大小非的解禁抛售行为作为“罪魁祸首”等等。

近乎整年的市场大跌,各方面的因素必然有之。但我更倾向于从市场的参与者角度来分析——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向博弈是主要原因。

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这6个月中,以大小非股东减持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不计成本抛售解禁股,话语权骤然增加,成为参与中国证券市场价值重估的新生力量。而金融资本则被迫通过杀跌来压低整体估值,使得产业资本在抛售过程中收益大幅降低。最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向博弈加速了市场的寻底过程。

经过2008年的大跌,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力量并非是减弱了,其实是增强了,而那场大跌的最终胜利者其实是产业资本。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为什么涨不起来

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每年都保持在10%左右,但是中国股市却是一路回到十年前,资本市场十年不涨的原因何在?11月16日,在第八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中国证券界的众多专业人士纷纷给中国的资本市场“把脉号诊”。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股市太多不合理

“中国股市为什么涨不起来?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股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发生尖锐矛盾。供给层面,大盘股比比皆是,然而,股市的需求结构完全不同,主要是散户为主。这和大盘股需求资金相比,差距悬殊。贺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积极促使大型机构投资者不断入市。

资本市场的政策设计出了一些问题,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与此相匹配的资金供给,是看不到太多增长迹象的。笔者认为, 在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存在悖论。一方面,称养老金资产贬值,需要积极寻找保值增值途径;另一方面,养老金只有少量进入市场。这是个悖论。 养老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要改革现行的养老金包括地方社保基金的管理办法,朝着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资产化配置,打造供求关系动态平衡的资本 市场政策。

“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够,从银行融资较多,靠债券融资较少,融资结 构有问题。曹凤岐认为,除了债券市场,还要发展基金市场,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资本市场比较完善后,可以发展衍生品市场,包括股指期货和国债期 货,以后期权市场也会完善。

“市场持续低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领导机构和主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直接融资比例太低,主要是银行贷款;二是宏观调控政策主要针对货币市场,对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重视不 够;三是股市持续低迷和经济形势相比,属于非理性增长,经济增长保持8%左右,股市却是十年不动。

有关人员建议,金融、保险和资本三个市场联系起来,围绕“三个有利于”方针去衡量和互换资本市场的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要研究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对股票市场适度调控。

资本市场怎么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一直把发展机构投资者放在更加突出和紧迫的位置。比如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实现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推动基金、证券、期货等公司创新产品和业务,为银行、保险、信托等专业机构 参与资本市场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境外长期资金;引导股权基金投资发展等。

“目前我们已经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股票红利实现差别化政策。 ”为了推动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除了优化市场退出环境,推动所得税政策,还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稳步推进新股发行、退市、分红等改 革措施,健全交易体制,健全场外市场,积极引导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和融资融券业务平稳发展。

笔者认为,下一步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点,一是完善制度安排,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类、文化类、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 展壮大;二是推进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设,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支持和引导柜台市场发展;三是引导私募阳光化、规范化;四是积极推进证券公司创 新发展,积极促进长期资金入市;五是支持科技类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明确科技入股及股权确立政策,推进金融和科技的融合。

讲讲“给你看价格”的用意

因为这个知识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前面我就没说了,今天把它拿出来单独说一下,主要是我有个猜想,可能不少人没有明白是怎么被套的。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在街头,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商铺门口写着“清仓大甩卖,羊毛衫原价98,现价56”,不少路人一看,确实便宜了不少,那就买一件吧。当然,现在还有,但可能少了一些,不过,原来是相当多的。

那么,老板亏本了吗?原价98,现价56,这中间老板好象降了不少。其实呢,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老板如果不标那98,现价56是卖不出去的,那个98是给你看的,并不是成交价,要是98能卖出去,老板何必56卖,直接卖98就行了。

这就是给你看价格的妙处,如果你不看到98,你会56去买吗?不会。

在 股市上也一样,往往有些股股价拉得很高,这个高位其实不是成交价,是给你看的,就像卖羊毛衫的老板,他真正想要卖给你的价格也许是这个价位的30%— 50%。这就是不少人抄底被套的原因,你看到了原来的价,发现跌了不少,就以为它还会上涨,所以被套了。如果你没有看原来的价格,你会在那个价位去买吗? 同样不会的。

对上面这个问题,估计现在大家都清楚了,那么我就反过来说说主力是如何让你卖的。

在 底部同样有个给你看价格的问题,就是主力如果想在4—5元一带收集筹码,他必然要把它打到2元左右,这个2元不是成交价格,而是给你看的价格。关于这个问 题,网络上有一篇很好的帖子,说的是一个庙里的主持,看中了外面一个店铺里经销的佛像,但又不愿意按店铺老板的价格支付,就命和尚们轮流去还价,和尚们去 了,一个比一个价格出的低,经过较长时间,使那个老板每一次都悔恨不已:要是早卖了就好了。

最后主持出面,开出了比最后一个和尚高一倍的价格,立即成交,老板还感激不尽。

这个故事就是主力在底部所做之事,打到尽量低的位置给你看。

中国股市,机构是如何寻找真突破的股票 ?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股灾三年,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2015年6月,中国股市上演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然而,在这一个过程中,股票市场却发生了大幅波动的表现,沪市从5178点大幅下挫至2638点,而创业板更是从4037点下挫至1571点,市场累计跌幅过半。

虽然15年下半年的那一轮下跌力度,仍比不上08年的水平,但仍然称得上股灾行情。或许,这也是一次强力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对之前非理性杠杆牛市的一次快速地修复。

谈及前一轮杠杆牛市行情,可谓非常疯狂。在此期间,不少打着互联网、并购重组旗号的上市公司,却获得了市场的大举炒作。在牛市中后期,甚至还涌现出一批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钢铁等疯狂概念,但凡披上了互联网的概念,股票价格与市值却获得了持续性的追捧,一家普通企业市值瞬间攀升至千亿水平,也似乎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从本质上分析,前一轮杠杆牛市行情,归根到底还是高杠杆惹的祸。成也杠杆,败也杠杆,无疑成为了当时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在此期间,无论是场内融资还是场外配资,都受到了追捧,而一些不为人知的隐蔽配资渠道,也因此获得了爆发式壮大,配资杠杆率达到数倍乃至十多倍以上的水平。

杠杆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股市上涨过程中,杠杆利于加快市场资金利用率,刺激股市的上涨节奏。但,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杠杆却会助跌股市,而15年下半年政策突然转向,并对高杠杆工具进行全面性的清理,股市随之下挫,而任性动用高杠杆工具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随即身陷困局,而在股灾末期,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甚至遭到平仓乃至强行平仓的风险,有的无法及时补充质押,而不得不任性停牌,乃至长期停牌,以保住公司的控股权与话语权,不至于发生系统性风险。

全面性的去杠杆动作,对股市冲击不少,但这更应该属于资金端的去杠杆。时至目前,中国股市的杠杆率有所回归理性,资金端去杠杆也接近尾声。但,纵观目前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情况,自身采取股权质押杠杆工具的比例不少,有的上市公司自身杠杆率非常高。更有甚者,还存在多种高杠杆工具、融资工具结合使用的情况,而最近一段时期内,部分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违约的问题,这也是近期金融市场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自股市加快去杠杆以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动作却接连不断,且难言终结。或许,对于金融市场前半段的去杠杆动作,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初期的效果,但在资管新规、金融市场加快去杠杆等因素影响下,似乎已经步入了后半段的去杠杆过程。

然而,对于这一个去杠杆过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资金端的去杠杆,而更可能属于金融市场多元化的去杠杆化过程,而其对股票市场的直接或间接冲击还是不可小觑。在此期间,对于部分杠杆率较高、偿债能力较弱的上市公司而言,无疑也是深受冲击的。由此可见,对于近期接连出现的上市公司债务违约现象,还是给了部分杠杆率高、负债率高、现金流不佳以及偿债能力较弱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防风险,守底线”,似乎为未来数年的金融市场定了调子。与此同时,在抑制资产泡沫的背景下,实际上也暗示出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杠杆工具再度活跃的概率并不大,支撑股市再度崛起的助推器很难在中短期内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或许,要想再度激活股票市场,要么引导更多新增流动性的入场,要么进行市场制度改革,盘活存量流动性,这也是后续值得期盼的发展方向。

在实际情况下,虽然资金端去杠杆任务已基本上步入尾声,但对于一些非常隐蔽的渠道还是很难从根本上消除杠杆资金的隐患。例如,一些不为人知的场外配资渠道,通过对赌形式实现变相的高杠杆投资;又如,近年来部分资金借道沪港通等渠道,或利用不同市场间的灰色通道实现变相加杠杆等,这也是比较隐蔽的加杠杆行为。

但,对于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去杠杆的力度很大,而股票市场也依旧逃不出“去杠杆化”的阴影。在实际情况下,虽然适度杠杆利于提升市场的投资活力,但考虑到前期股市受到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冲击过于严重,加上金融市场去杠杆化仍未终结,无论是存量资金还是场外资金,都会显得相对谨慎,即使如今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有逐渐回归合理的趋势,但对于具有逐利性的资金而言,在股市缺乏投资活力、缺乏赚钱效应以及加快扩容的背景下,参与热情并不高,更可能处于持续观察的状态之中。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主力建仓技巧

主力建仓在成交量上的表现:

“主力可以用任何指标骗你,唯有成交量骗不了你”

1、成交量萎缩

通常情况下,放量才能让股价大涨,有时庄家会采取一些特殊方法来避免散户跟风。即建仓一段时间后,股价有一定涨幅,成交量也逐渐活跃。而此时,为阻碍散户抢筹码,该股会在最佳的攻击形态时调头向下,突破支撑位。因众多筹码在庄家手中,因此庄家只需牺牲少量筹码就可以打压股价。在连续数日萎缩后,股价开始止跌,这就是“放量-缩量”过程;

2、成交量逐渐放大

主力建仓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庄家建仓时间会长达数月。因为若某只股票下跌时间较长,筹码会比较分散。但大资金进场前,首先考虑的就是其安全性、介入价位等方面,所以庄家在真正建仓前都会有试盘动作。在股价跌无可跌、成交量极少的情况下才开始建仓。投资者观察此时的k线图就会发现有阴线阳线相间,成交量温和放大的特点,这是“缩量-放量”过程。

主力建仓的三大特征:

第一种:震荡洗盘中反复博弈建仓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如上图:康跃科技为例,第一次放量是打开一字涨停板,此时必定是有主力出局,才会出现天量。此后股价开始逐步回落并进入震荡横盘的洗盘阶段,同时量能也连续下降后进入横盘。直到放量3的出现才打破了横盘的僵局,这个时候虽然出现了大幅拉升,但主力博弈明显。放量4则是温和放量,股价也出现了多条中阳线,此时说明主力一致做多,后市必将继续走高,才会出现成倍放量5的到来,股价也加速上涨!

第二种:顺势洗盘连续吸筹建仓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5月6号,大盘暴跌2.82%,主力顺势打压武昌鱼的股价进行洗盘,如上图绿色圈圈的区间就是顺势洗盘阶段,而在洗盘前主力已经有所吸筹,但筹码不够,正好借大盘暴跌进行强有力的洗盘。此后股价出现了窄幅震荡上行的趋势,虽然幅度不大,但阳线明显要多于阴线说明主力还在继续吸筹码。

同时,量能是一浪更比一浪高,笔者在前面和大家说过如果后量超前量,股价往往会持续创出现新高。武昌鱼在近期也是连续大涨,股价多次创出新高。

第三种:利好出现,拉高抢筹建仓

中国股市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究竟是谁在肆意玩弄中国股市?

主力建仓无非就是拉升、震荡、打压的过程中建仓,其实就是收集筹码。简单地思考这些问题,其实无非就是主力和散户之间的筹码博弈问题,只不过不同的主力建仓方法所利用的散户心理是不一样的,因此尔虞我诈、你来我往,要想识别出主力的真正意图还真是要费点心思,相当困难。


为什么亏得总是我们散户?

炒股失败的原因一:人性讨厌风险。

纽约有位叫夏皮诺的心理医生,他请了一批人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选择:第一,75%的机会得到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第二,确定得到700美元。虽然一再向参加实验者解释,从概率上来说,第一选择能得到750美元,可结果还是有80%的人选择了第二选择。大多数人宁愿少些,也要确定的利润。

实验二

选择:第一,75%的机会付出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都不付;第二,确定付出700美元。结果是75%的选择了第一选择。他们为了搏25%什么都不付的机会,从数字上讲多失去了50美元。

问问你自己,如果你是参加实验的一员,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股票是概率的游戏,无论什么样的买卖决定,都没有100%正确或不正确的划分。人性中讨厌风险的天性便在其中扮演角色。

我们看到股民好获小利,买进的股票升了一点,便迫不及待地脱手。这只股票或许有75%继续上升的机会,但为了避免25%什么都得不到的可能性,股民宁可少赚些。结果是可能有5000元利润的机会,你只得到500元。任何炒过股的读者都明白,要用较出场价更高的价位重新入场是多么困难。股价一天比一天高,你只能做旁观者。而一旦买进的股票跌了,股民便死皮赖脸不肯止损,想像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下跌只是暂时的。其真正的原因只不过为了搏那25%可能全身而退的机会!结果是小亏慢慢积累成大亏。每次我看到中文中“套牢”、“割肉”等英文所没有的词汇,都要拍案叫绝。发明这些名词的人真应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词语对那些不肯止损的股民的描绘实在太形象了。

假如说股票的运动只有上、下两种途径,所以每次买股的赢亏机会原来各是均等的50%的话,对于一般股民来说,由于人性好小便宜、吃不得小亏的心理,使得在股市中赢时赚小钱,亏时亏大钱,它就成了输赢机会不是均等的游戏。股市没有击败你,你自己击败了自己。

炒股失败的原因二:人的发财心太急。

我读过很多炒家的传记,在他们成为“家”之前,往往都有破产的记录。比如本世纪初的炒家杰西.利弗莫尔(著有《股票作手回忆录》),他便有三次的破产记录。导致他们破产的心理因素通常只有一个:太急着发财!行动上就是注下的太大。

我刚开始学股的时候,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懂,在炒股上还是比较谨慎的,不敢每手下注太多。一年以后,自己觉得懂了一点,心就开始大了,每次入市,我开始有个期待:“这只股将改变我的生活方式。”让我解释一下“改变生活方式”的意思。金钱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假设你今天手头多了1万元,你会觉得松动了一些,也许多上馆子吃两顿,但你仍将住现在的房子,坐同样的公交车,因为它不够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现假设你手头多了100万,你可能会买更大的房子,买辆车子及其它你以往想要却因为钱不够而没买的东西。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心一旦大了,行动上就开始缺少谨慎。首先我每次买股太多,其次止损止得太迟。我为此遭受巨大损失。因为这种对改变生活方式的期待,我在市场尽量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消息,忽略对自己不利的消息。特别是在股票运动和自己的预期不符合的时候,这样的欲望更是强烈。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股票输赢的不可预测才会导致这样的心理。

如果在赌场,每次下注你都很清楚输赢是多少?运气不好,你下的注全没了,运气好,你也知道赢多少,你没有任何幻想。但在股票市场,你无法预测股票会在某个方向走多远。股票可能翻一倍,也可能翻十倍。由于这种“赚大钱”的可能,你失去了心理防备。带着“赚大钱”的心理入场,你的注会下得很大。如果不幸开始亏损,要接受“亏很多钱”的现实是很困难的。随着亏损的一天天增加,你的正常判断力就慢慢消失了。直到有一天你终于无法承受过于巨大的损失,断腕割肉。你经受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大损失。

这种赚大钱的可能以及挣了大钱后对你的生活方式、虚荣心及权力的幻想,是极其危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现实并不容易实现,你需要有很多的经验,很强的自制能力。

炒股失败的原因三:人好自以为是

大家都知道股价总是在升升落落。当一天结束的时候,股票以某一价钱收盘。你有没有思考过它代表了什么?它代表了股市的参与者在今天收市时对该股票的认同。

任何一个交易,都有买方和卖方。你买的股票都是某人卖给你的。交易所提供了一个交易的场合。只要两位股票参与者在特定的价格上,一位愿买,一位愿卖,他们的交易就完成了。价格也就这样确定了。无论按你的想像,他们是多么无知,多么愚蠢,他们在某个价位交易是事实,你不能和事实争辨。你或许认为股票不值这个钱,但事实是有人以这个价钱买了股票。除非你有足够的资金,压倒股市中所有和你意见不合的人,你可以按自己的意志确定股票的交易价格。否则,你的想像,你的判断,你的分析,都不能移动股价一分一毫。

无论你对价值的判断是多么基于科学的分析,如果股市的大多数参与者不认同你的看法,股价将随大多数人的意志而动。

要特别指出:在炒股这行,传统的对错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没有意义的。无论你的智商多高,有什么学位,多么的德高望重,在股票行你的意见不具备在其他领域的分量。投资大众及他们对未来的看法是影响股价的惟一力量。他们用交易证明自己的信念。你的看法可能影响一部分投资人,但在他们用自己的现金来认同你的看法之前,你所说的一切一钱不值。对股市的观察者而言,每个交易及其对股价的影响提供了未来走势的信息。你如果能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其意义,它提供了低买高卖的机会。每位单独的投资人都有他独自买或卖的理由,无论这个理由在你看来是多么荒谬。如果大多数投资者持类似理由,结果是股票随大流而动。你可能对了,但你将亏钱。

股价就是股价,无论你认为这只股票值多少钱,无论你认为价格和价值是如何脱节,价格永远是对的。作为股市的一员,你首先必须是观察者,通过观察来感受股价的走向,通过观察来寻找机会。然后成为参与者,投入资金来实现这个机会。你常常面对两个选择,即选择正确或选择赚钱,在股市,它们常常并不同步。不要太固执己见,不要对自己的分析抱太大信心。认真观察股市,不对时就认错。否则,你在这行生存的机会是不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