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並非出身草莽,武藝高強不止三板斧,暮年因一件事晚節不保

文/格瓦拉同志

經過戲曲小說的演繹,隋末唐初名將程咬金被塑造成“混世魔王”的形象,世人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是此人出身草莽、舉止粗魯,二是此人武藝稀鬆,是個只會“三板斧”的大草包。其實在歷史上,程咬金的形象絕非如此不堪。那麼,真實的程咬金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呢?

首先,程咬金是他早期的名字,等到發跡後便改為程知節,所以我們看史書,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鑑》,你都找不到“程咬金”這個人,而只有“程知節”。

程咬金並非出身草莽,武藝高強不止三板斧,暮年因一件事晚節不保

戲曲小說中的程咬金,是一副“混世魔王”形象

其次,程咬金是官宦子弟、門第較高,從曾祖父到父親,一直在地方上擔任高官,絕不像《隋唐演義》講得那樣,是販賣私鹽的草莽之徒;再者,程咬金驍勇果敢、武藝高強,不是招數只有“三板斧”的草包,更何況,他最擅長用的兵器是馬槊,而非宣花斧(“少驍勇,善用馬槊”見《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程知節傳》);

最後,程咬金早年間的確參加過瓦崗軍,不過他的身份不是“龍頭老大”,而是內軍四驃騎之一,相當於特種部隊四頭領之一。而瓦崗軍真實的首領,起初是翟讓,後來換成了李密。瓦崗寨的內軍雖然只有八千人,但驍勇異常,戰鬥力驚人,李密常常對外人自誇,這八千精銳可抵得上百萬大軍。從這點來看,程咬金在當時屬於一等一的猛將。

程咬金並非出身草莽,武藝高強不止三板斧,暮年因一件事晚節不保

程咬金用的武器其實是馬槊,而非宣花斧

時密于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驃騎,分為左右以自衛,號為內軍。自雲:“此八千人可當百萬。”知節既領其一,甚被恩遇。引文同上。

雖然經歷不如演義中那般傳奇,但程咬金的一生的確稱得上“精彩”二字。此君在隋末先是歸附李密的瓦崗軍,被俘後暫時聽命於王世充,最終與秦瓊一起投靠了唐朝。程咬金降唐後,跟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並參與過玄武門之變,屬於唐太宗的心腹嫡系。

程咬金並非出身草莽,武藝高強不止三板斧,暮年因一件事晚節不保

程咬金跟隨李世民征戰四方,立功極多

太宗、高宗在位期間,程咬金憑藉著戰功,官至左衛大將軍、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封盧國公,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死後又被追贈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生前顯耀、死後哀榮,要說程咬金的一生的確很成功。如果程咬金的全部史實僅止於此,那麼他會以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載入史冊,成為另一位“臉譜化”的完美英雄。

然而程咬金終究沒有得到這種“優待”,因為晚年做了一件為人不齒之事,讓他受盡世人的鄙視,可稱得上是晚節不保。這件缺德事,發生在高宗顯慶二年(657年),程咬金作為主帥遠征西突厥期間。

此前一年,擅打突襲戰的軍神蘇定方作為程咬金的前軍總管,率五百騎兵在鷹娑川擊破西突厥強兵二萬騎,殺獲一千五百多人,令唐軍士氣大振。轉年,大軍便兵臨西突厥王庭怛篤城下,迫使可汗賀魯遠遁。此時,城中有大批胡人趕來歸附,並申明向大唐效忠之意。此時副大總管王文度說卻這幫胡人不可信,不如殺掉他們,搶奪他們的財產,然後率軍回國。

程咬金並非出身草莽,武藝高強不止三板斧,暮年因一件事晚節不保

程咬金在怛篤城曾殺死大批無辜胡人

不知道程咬金是被胡人豐饒的財寶所吸引,還是真的以為他們不可信,總之年老昏聵的他不顧蘇定方的連番勸阻,最終還是聽從王文度的建議,下令在怛篤城實施屠城,直殺得城中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事後,唐軍瓜分胡人的財物,程知節自然得到其中最大的一份,軍中大將唯有蘇定方不肯拿這帶血的錢。

“師次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知節屠城而去,賀魯遂即遠遁。軍還,坐免官”(引文同上)。“至恆篤城,有群胡歸附,文度曰:‘此屬伺我旋師,還復為賊,不如盡殺之,取其資財。’”定方曰:‘如此乃自為賊耳,何名伐叛!”文度竟殺之,分其財,獨定方不受。’”(見《舊唐書·蘇定方傳》)。

程咬金並非出身草莽,武藝高強不止三板斧,暮年因一件事晚節不保

程咬金貪財殺降,導致晚節不保

果然,程咬金回朝後沒多久,其貪財殺降的劣跡便曝光,令朝廷大為震怒。最終王文度被除名免職,程咬金被減死免官,唯有蘇定方沒有受到處分。經過這件事之後,程咬金的名望大損,在昔日同僚和部曲面前,再也抬不起頭來。

雖然不久之後,朝廷又起用程咬金擔任岐州刺史,但此時他已沒有臉面再出仕,於是向朝廷乞骸骨,就此退休養老。麟德二年(665年),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八年之久的程咬金病死,終年七十七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