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

廣安 謝歌說事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

有人說,讀《史記》就像是在看高人下棋,因為他們每走一步都會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熟讀這種殘局,我們就能下棋了;熟讀歷史,我們對人間的這些不同的挑戰,就能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史記》帶給我們的智慧和啟示。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
《史記》由漢朝的史學家司馬遷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視為君臣士人必修的一部教科書,今天也仍具現實意義。它以各朝各代治亂興衰為線索,在記錄著歷史、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惡、治國理政的政策得失、總結王朝更替的經驗教訓,載史明鑑的同時,更不乏文學色彩與哲思光芒。其中無數的驚世醒人的歷代往事與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使人過目難忘和品味不盡。它可以怡情,可以增智,可以導正,可以借鑑,是人生不可多得的金玉良言。《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不僅記事翔實而且內容極其豐富。曾國藩研讀《史記》後對它愛不釋手,曾經評價說:“竊以為先哲經世之書,莫善於《史記》。”
能這樣評價,是因為這部書不光講道理,還通權變,即“窮物之理、執聖之權”。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在於,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係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從縱向看,它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從橫向比,它以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為代表,統攝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和行業,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構。另外,《史記》的章法、句式、用詞都有很多獨到之處,別出心裁,不循常規,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生獨特的效果。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從歷史上說,具體記錄了楚漢相爭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從文學上說,它是中國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藝術傑作,文中描繪的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戰爭畫卷,塑造的項羽經典的悲劇英雄形象,對後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史記》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的寫法類似今天的小說,如《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廉頗藺相如列傳》《田單列傳》《荊軻列傳》《淮陰侯列傳》等等,都詳細地敘述故事、生動地描寫情節、為作品人物設計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細讀一下項羽失敗後的東城之戰與垓下自刎;李廣失敗被俘後的匹馬逃回,這些細節,無不展現出司馬遷如椽大筆的寫作工夫,這也是《史記》在文學藝術上的巨大成功之處。

司馬遷作為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在《史記》一書中大力弘揚人文精神,為後代作家樹立起一面光輝的旗幟。它所滲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積極入世精神,忍辱含垢、歷盡艱辛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捨生取義、赴湯蹈火的勇於犧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喚世間真情的人道主義精神,立志高遠、義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史記》中一系列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從不同側面集中體現了上述精神,許多人物成為後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對象,同時給他們以鼓舞和啟迪。

  《史記》不僅是傳記文學的典範,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寫作技巧、文章風格、語言特點,無不令後代散文家翕然宗之。從唐宋八大家,到明代前後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對《史記》推崇備至,他們的文章也深受司馬遷的影響。《史記》在語言上平易簡潔而又富有表現力,把許多詰屈聱牙的古書詞句譯成漢代書面語,還適當地引用口語、諺語,顯得生動鮮活。《史記》語言多是單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對仗工穩,亦不避諱重複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正因為如此,歷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評駢儷文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糾正艱澀古奧文風時,都要標舉《史記》,把它視為古文的典範。

《史記》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還在於它作為一條文化鏈,有傳播者,有接受者,有研究者,歷代不絕。兩千多年來,《史記》一直都被奉為經典,其魅力在於它深刻而獨特的思想,在於它通過幾千年歷史體現出的人性的光輝和我們的民族精神,在於它文本的整體系統結構和強大的藝術力量,正是這些魅力,形成了《史記》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影響力和永恆的生命力。

――――――――――

人生應當有兩處別樣的風景:一是年輕時奮不顧身的愛情;二是關注頭條“謝歌說事”。如果你不來,再好的風景你都懂的: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