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

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


牵牛子又名丑牛,二丑(黑、白丑)其性苦寒沉降,用治喘满肿胀,食滞痰结,二便不利,属于实证者,有良效。

兹将朱老应用此药的经验介绍如下:小儿肺炎痰热壅肺,胸高气促,面赤,痰鸣,鼻煽,便闭。

指纹色紫,舌红,苔黄。朱老常用牵牛子配大黄、黄芩、桑皮、连翘、鱼腥草、僵蚕、瓜蒌等,服后大便畅通(约泻下3-4次),喘促痰鸣即平。盖牵牛子苦寒滑利,逐痰泻水之功甚者,合大黄、黄芩等,清热解毒,化痰通腑,用之得当,往往可收“一剂知,二剂已”之效。

朱某,男,2岁。患肺炎已3日,高热不退(T40℃),神昏谵语,面赤,手足时见抽搐,喘促痰鸣,小便少,大便干结。此痰热壅盛之候,亟拟泻热逐痰,上病下取之法。

处方:牵牛子6g、生大黄6g、全瓜蒌12g、法半夏6g、黄连4g、钩藤15g(后下)、桑白皮10g、僵蚕6g、桔梗6g、石膏25g、鱼腥草10g(后下),入2剂,1日1剂,水煎4次分服。

药后大便溏泻日4次,喘促痰鸣即止,体温下降到37.8℃;原方去丑牛、大黄,加石菖蒲3g、远志3g、黄芩6g、连翘10g,又2剂,体温已恢复正常,神清。

易方以二陈汤加山楂、神曲、通草等调肺胃,化痰湿,以善其后。水肿腹水牵牛子既善利大便,又能利小便。其作用较大戟、芫花、甘遂略弱,但相对副作用亦较轻,较之寻常利水药如五皮饮以及茯苓、泽泻、猪苓、木通为强。所以张子和说:“病水之人,如长川泛滥,非杯杓可取”。

《儒门事亲》中的禹功散(黑牵牛头末、茴香、姜汁)、导水丸(大黄、黑牵牛、黄芩、滑石)、神芎丸(即导水丸加黄连、薄荷、川芎),三方皆用牵牛,是真识牵牛者也!以上三方,皆朱老常用之方(上述肺炎案牵牛配大黄、黄芩即取导水丸意),用于胸水、腹水、水肿体实、病实者,屡奏佳效。

此方亦用于痢疾少腹胀硬或坠痛,排便不爽,常以牵牛子、五灵脂与大黄、槟榔、薤白、白槿花、苦参、石榴皮、川楝子、香连丸等相伍而用。老年癃闭老年癃闭多由前列腺肥大引起,其症排尿困难,涓滴难下;

甚至小便闭塞不通,小腹胀满,伴见面白、乏力、神怯、腰酸、膝软。朱老对此证常用东垣天真丹加减。此方原注甚简略,仅“治下焦阳虚”数字,细绎其立方之意,乃以巴戟、肉桂、葫芦巴、破故纸(即补骨脂)、杜仲调补肾命,佐以牵牛子、琥珀、萆薢通利水道;沉香、茴香疏理气机。

又,牵牛子入药,以入丸散为宜,每次用量1-1.5g,入汤剂则其效大减,每剂用量6-15g。此药不可久用,体虚者及孕妇忌用之。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