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中年危機”:被規定生活和戀愛,如今還要學養生

猝死不是當代青年擔心的問題,脫髮才是。

這樣一句話,微博上一經發出,瞬間引發數萬轉發。緊隨其後,端著保溫杯的趙明義又讓“保溫杯”、“枸杞水”的熱度空前發酵。人們見面調侃的方式開始變成了“昨夜又熬到了幾點”、“今天又脫髮了幾根”。“熬夜”、“脫髮”、“養生”三大關鍵詞在內的“養生社交”,成為年輕人話題的新中心。

據阿里健康發佈的報告顯示,搜索“脫髮”詞彙的人群比例中,18~25歲的“90”後佔據了4成,位例第一。

90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新銳和朝氣的代名詞,貼上“養生”這個中老年標籤之後,會形成極強的差異感,於是“養生”一時間成了“90後”的社交話題新寵,很是吸引流量。

厲害的是,他們不僅能把這些與自身形象有著強烈反差的概念玩得轉,連中老年人的消費主場也能隨時攻破。這波趨勢在去年雙十一期間,已被相關電商看破,他們發現枸杞、生髮液、吸油紙、頸椎按摩儀等產品如今的購買主力都變成了90後。青年養生成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新養生主義”背後巨大的消費市場

據《2017-2022年中國健康養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健康養生產業規模已近4萬億元,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超過8萬億。

在這份巨大的市場份額及市場開拓空間內,90後們逐漸成了新主力,同時也吸引著眾多投資人和創業者投入到這波大潮中。“上午植髮,下午上班”、“養生減肥”、“枸杞酒”、“保溫杯”等創業項目層出不窮。

據一個成立20餘年的養生保健連鎖機構透露,其客人30%~40%都是年齡在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人,並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面對這種趨勢,他們在也專門開發了一些針對年輕人的項目,如針對年輕女孩的痛經問題,推出艾灸項目,以及紅外線放射療法。

90後養生消費確實是全民養生時代中不可低估的一桶金,據速途研究院此前發佈的《90後養生報告》顯示,國內長時間注重養生的90後佔比21.9%,有接近一半的90後會購買養生品,注重日常養生,而排斥養生品的90後群體只佔3.9%。

在不斷刷屏的“90後養生”文背後,他們真的比父輩們更養生嗎?

其實從年齡上看,即便是生於90年代末的90後,現在也已經邁進了20歲大門,首批“90”後更是已經接近了30歲。對於“老一輩”的80後、70後來說,在他們20多歲的時候,對“養生秘笈”同樣不陌生,所以這個年紀開始保健、養生,並不新鮮。

那時候不流行百香果,但每個女孩都是木瓜的高頻消費者;沒有養生壺,可很多宿舍都買了電燉鍋;不同年代大同小異的養生方式之下,對養生虔誠的心其實從來都沒有變過。

但10年前並沒有人提煉出“80後養生”這樣的爆款話題,為什麼在10年後的今天會刷屏朋友圈?

他們到底是怎麼被“抓住”的?

針對這個問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90後進行了調查,其中有50.7%的受訪90後表示開始養生的原因是因為生活壓力大;49.1%表示是生活品質的提升;其他還有養生意識提高(43.4%)、更加珍視健康(35.4%)和“中年危機”焦慮(34.4%)。

1)經濟水平提升,養生消費升級

“養生其實是對自己好一點的儀式感,我希望告訴大家的是你即便晚睡了,消耗了,也可以通過一些細碎的吃喝日常,把能量補充回來,只要你做一點點意識上的升級。”一位養生的90後同學說,她認為的養生觀念,就是在每天細碎的小事中,多愛自己一點,多照顧自己一點,是對更美好的自己和更美好的生活的一點點期許,是一種合適當下的生活方式。

在感受到生活壓力和社交壓力後,他們對自己是萬般珍惜,又捨得花錢,因此在養生上更注重品質,追求成果;他們既有能力影響互聯網上的話語,更有實力實現消費轉化。

2)互聯網原住民,受網絡話語體系支配

現在,美妝博主們對比女明星髮際線高低,頭髮疏密對顏值的影響,震撼完粉絲們的心靈,隨後就植入生髮梳、頭皮營養液、防脫精華。脫髮的話題在網上流行,甚至連女明星們都開始直播親自示範如何洗頭髮。

而這些在社交媒體上“受教育”的主流用戶,正是90後。已經被互聯網教育的他們抱持著防患於未然和有病必須治的心理,讓養髮市場活躍起來。

養髮連鎖機構“絲域”創始人陳英燕曾在《三聯生活週刊》的採訪中說,她的連鎖店從北上廣高端社區下沉到中產階級小區和二、三線城市的商業街上,就是明顯感受到人們願意在頭髮上花錢。這除了和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支付能力增強有關以外,用戶在社交媒體上了解到脫髮知識,受市場教育的影響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3)被製造焦慮,被創造需求

仔細看阿里發佈的脫髮消費數據,其實“80後”所佔的38.5%並不低於“90後”的36.1%,但一句“‘90後’加入脫髮的主力軍,即將趕超‘80後’”,讓這份報告擁有了極高的話題性並被廣泛引用。

養生打上“90後”的標籤,不只是從傳播效果上的考慮,也因為越來越成熟的商業策略下對新消費群體的爭取。

對於商家來說,這波90後“健康人生”的大幕才剛剛拉開,是猶如一張白紙的新消費者,更具有開拓的商業價值。

因此有人想辦法制造出新的噱頭、新的需求來。商家已經不只是賣給他們一種產品,而是製造一種需求,然後連帶著生活理念和方式賣給他們。

不完全統計的花式養生法

90後的養生意識越來越強,但是大多數人依舊經不起生活方方面面的誘惑,很多90後一邊在養生的路上焦灼不堪,一邊又在燈紅酒綠裡心安理得,這就催生了很多別有趣味的養生之法。

養生“零食化”

隨著“保溫杯枸杞”的一夜爆紅,絕大多數90後意識到養生的基礎是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朋克養生法”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起來,滋補品“零食化”的趨勢明顯。

據招商信諾人壽發佈的《2017年信諾360°健康指數調研中國區報告》顯示,2017年,開袋即食類蜂蜜、枸杞、阿膠、燕窩等滋補品加速走進寫字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白領的辦公桌“標配”。同時,阿里健康平臺消費數據顯示,2017年,品名中含“即食”關鍵詞的滋補品購買人數,較2016年同比增長27%,阿膠/固元、枸杞、棗成為年度銷售冠軍。

“反油膩”健身

在學習中老年重視養生好習慣的同時,他們也在避免踩上中老年的“油膩”之雷。據CBNData《報告》發現,“健康飲食+運動”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最佳“反油膩”方案。

飲食拒絕油膩就要追求健康均衡,沙拉成為他們跨出“反油膩”的第一步。從沙拉的外賣訂單量佔比來看,呈現逐年穩步提升,2017年的沙拉訂單量及用戶數增速都高於外賣整體增速。消費者對於沙拉的需求越來越高,沙拉筆單價也進一步提升。

健康需求的升級也將全民運動熱潮催生到新高度,反油膩青年們更中意專業的運動來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推動了線上運動商品的銷售額逐年提升。

“懶癌”式保健

相比於老一輩養生前輩勤勤懇懇的煮粥、泡腳,這一屆新軍的養生方式顯得更懶。來自天貓電器美家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雙11期間,睡眠儀銷售量同比增長超16000%、生髮儀增長超620%、衝牙器增長超420%、酵素機增長超240%……這些新品購買的主力人群都是90後。

這也意味著,繼承包了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懶人經濟”行業之後,90後孵化“養生工具”的速度也來得更快、廣度也更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