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評論贈書|將科學與想象結合,重新審視自然

最佳评论赠书|将科学与想象结合,重新审视自然

這是“最佳評論計劃”的第2次評選

本期支持方:後浪出版公司

供書:《創造自然》

往期入選留言中的5名獲選者及評論

最佳評論

孫曉露:

我覺得其實“錢學森問題”提出的關於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的確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是否等同於“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就可以產生創新型人才”呢?“創新”是在已有觀念價值體系下的“新”,也可以說此時已有的觀念體系並未固化,是使接受者產生質疑、疑問的階段,而基礎教育階段才是出現這種階段的主要時期,高等教育更多的應該是培養在創新思維引導下的對於問題思考和行事方式的進一步指導。就像孩子才會問很多為什麼,大人大多會想怎麼找到答案。——《顧肅: 學術大躍進與象牙塔的造假工程 | 文化縱橫》

.ЫΣ正義的力量*ь³5.:

按照社會主義的方法,非常簡單,但要按資本主義的方法,非常複雜。比如蘇聯的免費住房政策,青年人就不必擔心住的問題,有了住的,實體經濟的工作崗位也並不累,集體化的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任務,於是就有時間談戀愛,帶孩子,照顧家庭…俄羅斯如果不進步到蘇聯模式,就只有永遠就此沉淪下去;關於資本主義的方法就不談了,因為無論現在的日本,或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或當前中國的實際情況,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另外如果不搞計劃生育,現在的40多億套房子也足夠中國人住了,至於現今上億大齡未婚青年,也就不是問題了,如果通過幾十億中國人在世界各國的交流交往中把中國進步文化或理念帶到全世界,也是促進全人類進步的利好事情,無論促進消費或各行各業的增長都能產生巨大動力……在那樣一種情況下,當前世界經濟應該是另一種繁華的景象。——《拯救生育率: 中國面臨百年人口危機?|文化縱橫》

蘇貴龍:

回顧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不同文明之間為自身利益而展開爭奪的歷史。不同文明之間有所衝突的時候,我們總是免不了以成者王敗者寇的心態來為之收場。伊斯蘭教的發展,確實經常看到戰亂,看到貧窮與落後,看到一些大國對資源的蠢蠢欲動,結果便是更加民不聊生,更加落後。中國人是最清楚這一點的,因為屈辱的近代史歷歷在目。所以,當一個宗教幾乎被恐怖主義的稱謂所取代時,這恐怕不能是我們人云亦云的時候了,自當警醒,去考慮這其中的利害才是正理。今天,人家說伊斯蘭教是恐怖主義的土壤,明天也可以說另外一個。或許,這正是給這片土壤施肥的人所願意看到的。——《“惡魔般的野蠻人”?打破對伊斯蘭的“刻板印象” | 文化縱橫》

自由的卡爾:

說的好,軍人走的不遠,僧人走的最多……這是中國與印度的緣份!看國家宿命,應該審視國家道德性,最好的競爭是心態,最後的競爭是德品……毛主席的理論,表達了一個寬容大度的心態,講崑崙時都考慮給美國,給歐洲留下一大截……美國的宿命決定與美國條頓主義的內質,盎格魯撒克遜的成功之道,首先是確立了自由法治理念和秩序價值觀,使得這個條頓主義創造了近代以及當代偉大的國家模式,但是,當美國仍然信奉君主論的邏輯的時候,德義性喪失了,中心論瓦解了,這是一個理論誕生的最佳時機,“一帶一路”應該有這樣一個緊迫感和使命感,替代或者昇華盎格魯撒克遜理論的必要性,緊迫性已經悄然而至。——《張文木: 中國版印太戰略有何不同?|文化縱橫》

陳半仙:

皇權只到郡縣,縣以下“天高皇帝遠”,由鄉紳自治,鄉紳即最基層的“土司”,實則還是封建。秦漢以來的郡縣制不過是為了實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把封建的級別一降到底,把“率土之濱”由省一級落實到了縣一級。直到新中國成立,縣以下有了政權(人民公社),郡縣制才算徹底取代了封建制。——《渠敬東: 封建還是郡縣?中國雙軌治體傳統之辯 | 文化縱橫》

《創造自然》

最佳评论赠书|将科学与想象结合,重新审视自然

內容簡介

18世紀的人類以“進步”為關鍵詞,不斷投身改造自然的熱潮,可也逐漸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在這一時期眾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學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內心簸盪著不息的求知衝動,不僅渴望周遊世界,更試圖洞悉整個宇宙。深受啟蒙思想影響的他,堅信客觀實驗之必要,但也重視個人的主觀感受。他將科學與想象結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網”的整體視角重新審視自然。他,就是亞歷山大·馮·洪堡。

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讚為“大洪水後真正偉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內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長的安第斯山脈,攀登當時公認最高的火山——欽博拉索山;他曾與同伴驚險地逃脫鱷魚之口,目睹野馬與電鰻的殘酷搏鬥,在重重樹影間與美洲豹狹路相逢。他將對自然的嶄新理解,融入對彼時政治局勢的悉心體察,既為托馬斯·傑斐遜帶去詳盡的考察資料,還影響了西蒙·玻利瓦爾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對世界的廣博認識不但招致了拿破崙的嫉妒,更深度影響了歌德、柯勒律治、達爾文、梭羅、海克爾等詩人與科學家。洪堡究竟如何從一位懷有遠遊心氣的少年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其觀察自然的全新視角受到哪些影響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體自然觀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變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創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婭·武爾夫為寫作本書重新追尋洪堡的足跡。她以生動的筆觸和翔實的資料將洪堡的個人傳記、旅行歷險和自然觀念的演變交織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學史上的樞紐地位,也搭建起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學家與現代的聯繫。洪堡宛如一位21世紀的通才,帶著遠超同時代人的前瞻性視角,將敏感的心靈注入對奴隸制、環境問題與科研發展等的探討。這位跨越科學與藝術的觀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時代。

安德烈婭·武爾夫(Andrea Wulf),作家、歷史學家,出生於印度,童年時遷居德國,現居倫敦。她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主攻設計史方向,曾三次當選羅伯特·史密斯傑斐遜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更於2013年當選大英圖書館艾克爾斯美國研究中心駐館作家。她是美國筆會中心、國際探險傢俱樂部、女性地理學家協會、林奈學會和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為《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等撰寫專欄。

安德里婭·武爾夫著作豐富,成績斐然,常見於《紐約時報》暢銷榜單。她的《園藝兄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選2008年薩繆爾·約翰遜獎長名單,並於2010年榮獲美國園藝學會年度圖書獎。從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到美國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武爾夫的演講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她積極投身地理學與植物探索歷史的公共普及教育,並於2016年榮獲英國皇家地理學會頒發的內斯獎章。

譯者簡介

邊和,1984年生於北京,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博士畢業。現居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專家推薦

一部激動人心的探險故事!

——比爾·布萊森,《萬物簡史》作者,2016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評委會主席

安德烈婭•武爾夫是一名帶有獨特感受力與熱情魅力的作家。她總能帶我們穿越迷人歷史,重新踏上植物學探索與科學發現的壯闊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紛呈,語言凝練老道,字裡行間都散發著智性光芒。

——伊麗莎白•科爾伯特,《大滅絕時代》作者,普利策非虛構類寫作獎得主

《創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壯麗的探險之書,如此生動的寫作與詳盡的研究,真是一場地理學朝聖之旅、一部智性史詩。本書追溯了洪堡與西蒙·玻利瓦爾、查爾斯·達爾文、威廉·赫歇爾、查爾斯·萊爾、沃爾特·惠特曼、愛倫·坡、亨利·大衛·梭羅和約翰·珀金斯·馬什等人的思想交匯。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與奇蹟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文化縱橫

最佳评论赠书|将科学与想象结合,重新审视自然

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

最佳评论赠书|将科学与想象结合,重新审视自然

(長按識別二維碼打賞)

進入微店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