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康熙為何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

歷史上的孝莊,活了七十五歲,在康熙二十六年薨逝,死後一直沒有下葬。直到三十八年後,也就是雍正二年,孝莊才在曾孫雍正的主持下,在昭西陵得以真正安歇。

孝莊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康熙為何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

孝莊生平

孝莊文皇后,皇太極在位時為莊妃;皇太極死後,她先後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可謂歷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康乾盛世有她的一份功勞。

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孝莊並沒有越俎代庖,而是悉心教導、全力輔佐。對於父母缺位的康熙而言,祖母孝莊是他最為親近的人,康熙對其極為敬重。

孝莊死後,並沒有和皇太極合葬。康熙把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複製”到孝陵紅牆外,作為孝莊的“暫安奉殿”,就這麼拖了三十七年。

孝莊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康熙為何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

孝莊遺願

按理說,康熙對孝莊感情深厚、敬重有加,怎麼會做出讓祖母37年不下葬這“不仁不孝”之事呢?有一個可信度較高的遺囑之說,或許就是原因所在。

“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孝莊對自己百年之後的事情已有安排,她這遺囑說了三點:

一是皇太極安葬已久,自己位卑,不能打擾位尊之人,也就是不和皇太極合葬。

二是再建陵墓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不想增加皇帝和民眾的負擔。

三是掛念福臨和康熙,不捨得離兒孫太遠,就近安家,也就死而無憾了。

孝莊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康熙為何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

由此可見,不是康熙不孝,而是孝莊給她出了個大難題。按清朝早期葬制,皇后死後應與皇帝合葬。孝莊不與太宗合葬,康熙只好遵從孝莊的遺願。

這道難題直到曾孫雍正時期才得以解決。雍正命人直接在安放孝莊靈柩的宮殿建了一個陵墓,名為昭西陵,孝莊終得以安葬。而這昭西陵,據說是清王朝皇后陵中級別最高的陵寢。

孝莊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康熙為何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

民間傳說

一是撲朔迷離的下嫁之謎。野史傳言孝莊曾下嫁多爾袞,因此死後不便與皇太極合葬。

二是莊妃託夢。孝莊去世後,康熙下令將祖母靈槨移去與太宗皇帝合葬。不想到遵化孝陵,孝莊棺靈沉得抬也抬不動了。孝莊給康熙託夢,說她想念子孫,就葬在兒子陵墓外,不去盛京了。康熙只好依夢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